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飞理想_主题班会PPT幻灯片

放飞理想_主题班会PPT幻灯片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 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 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 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 来学习啊!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 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 么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 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 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7
是啊,年过五十的刘老师都有自己 的理想和追求,而我们何尝不是呢?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理想的名 言。
行。 ——史立兹 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
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 钟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 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 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12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 理想像什么?
理想像满天繁星,驱散夜空的黑暗; 理想像猎猎劲风,鼓起生命的风帆;理 想像灰姑娘的水晶鞋,展现生命的光 华……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 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 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 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 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 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 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31
3、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理想不 是简单的幻想,切忌好高骛远。人们可以 实施小步计划,从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入手, 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会迈向理想的顶峰!
32
经过这个测试题后,大家的 感想如何?这不完全是对的, 但这些问题与实现自己的理 想尤为重要,大家应抱有乐 观向上的态度,合理安排每 一天,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奋 斗,总有一天,终究会实现 自己的理想!
8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
27
15、你对生活的安排是采取:( )
a、拟定一年的计划,在一年之中又按月 拟定具体的工作和学习目标;
b、请他人为自己安排,或者依照他人的 生活计划;
c、认为过一天算一天,不必做什么安排。
28
60分以上,优等。你对生活和事业抱有 崇高理想,能面对现实,遇见困难挫折能 设法克服,能与人合作,创造事业。
10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 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 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 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 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 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 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 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 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 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0-59分,中等。你对生活和事业有一 定想法,基本上能正视现实,对大部分困 难和挫折能想方设法克服,但有时也会产 生悲观消极的念头。
39分以下,说明你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尚 不清楚,或抱有错误观念,对克服困难缺 乏信心。你必须加紧练习,锻炼自己,多 多交友,才能创造美好的前途。
29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理想并开创美好的前途 与人生呢?
工作有没有意义;
15
3、当自己逐渐长大时,你同时会:( ) a、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 b、内心感到恐惧与不安; c、毫无感觉,不予理会。
16
4、对于交朋友,你会感觉到:( ) a、十分重要,因此在平时你就喜欢与人
交往,注意礼貌,争取友谊; b、以为友谊很。
3
制定了理想就应该付诸实施,同学们谈 谈你们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又得怎么 做呢?
4
其实,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难,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地做起才 行。下面是实现理想的各个步骤。 1、心态问题,一个广阔而善良的胸怀,带给你的 是整个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理想的设定,必须符合你的现实条件及生存环 境因素,最主要的是要带给更多人以方便和利益, 而不是为自己谋利。这样的理想,才可能得到大 众更广泛的支持。 3、学习,学习别人现有的经验,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尤其那些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知识。 4、要有自信 5、欲速则不达,我们应努力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而 奋斗,应持之以恒。
22
10、当遇到困难时,你就:( ) a、找出产生困难的原因,并且把遇到挫
折当作是一次经验和教训; b、内心不安,设法找人来帮忙; c、独自悲哀,感到消极,对前途无望。
23
11、当别人批评你时,你就:( )
a、冷静地考虑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对的, 就予以接受;不当的也不随便发怒,只找 机会辩白一下;
13
关于理想的测试题 每题a记5分,b记2分,c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
计总分。
1、对于团体的工作,你抱着:( )
a、热心参加的态度;
b、漠不关心的态度;
c、十分厌烦
14
2、你对工作的态度是:( ) a、宁肯做待遇低些但价值高的工作; b、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为了解决生活; c、一心一意只做报酬高的工作,不理会
9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 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 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 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 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 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 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 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 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 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 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 化发扬光大!
带着理想出发
八(2)班主题班会
1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2
1、大家在本学期的理想什么呢? 2、大家对将来有什么理想?
33
在这神圣的时刻,我们宣誓: 不负父母的期盼, 不负老师的厚望, 不负青春的理想! 自强不息,用汗水浇灌理想; 超越自我,用奋斗放飞希望; 永不言弃,用信念实现梦想。 让青春绽放最美丽的光芒!
宣誓人:
34
30
2、量力而行:许多人都不难做到"胸怀大志", 却不易做到"脚踏实地",往往给自己设置超 出自身能力太多的目标,这样既加大了"达标 "的难度,又饱受"失败"的打击和折磨,有人甚 至由此而丧失了信心和志气。因此,酌情 量力,从自己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适合 自身特点的发展计划,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13、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就:( )
a、首先判断对方遇到的是什么困难,如 果有援助的必要,就立即去帮助对方;
b、不问理由,尽力去助人;
c、认为这是别人的事,采取袖手旁观的 态度。
26
14、对事物的"新"或"旧"的看法:( ) a、认为事物不必分新旧,好不好要看价
值如何; b、一视同仁; c、只接受新的事物,旧的一概不要。
b、不理会别人的批评,不作任何反应;
c、对别人的批评,一概表示不满,并且 与人争吵。
24
12、对男女关系的看法,你认为:( )
a、男女地位是平等的,彼此是合作的关 系,任何一方均不应抱利用对方的心理。和 异性朋友来往,不可存有有邪念;
b、男女之间应保持相当距离;
c、男女关系很平常,可以很随便。
25
17
5、对于报纸刊物的看法:( )
a、认为有注意的必要,因此常选择性阅 读,以了解世界大事,学习新的知识;
b、当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可有可无;
c、不予注意,认为与其看报章,不如去看 戏。
18
6、对于服装,你的态度是:( ) a、要求端正、整齐,不必奢华; b、只要能保暖适体,不必讲究; c、"先敬罗衣后敬人",对服装十分讲究。
1、投身社会的激流:社会化是个人学习 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 过程。社会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正确认识 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政治观、价值 观、幸福观;就越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越能认识时代的特 点、社会的要求、自己所处环境的客观条 件,从而按照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