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中考物理试题与《说明与检测》的关系
2014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2015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2015说明与检测》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问题与思考1: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数 据的处理与像的特点的验证方法?
14年
问题1.第28页 1.如图2-11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点燃的蜡烛, 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4)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 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13乙所示,为了得 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⑴小明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 是便于 测量力臂 。 ⑵„ ⑶„
下册第81页 19.如图4-16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 的器材如下。。。。
⑴实验前,。。。。 使 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 状态 。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力臂 。
问题2、第39页 2.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
述的情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5所 示的器材,首先使物块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创造了物体以
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的办法
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收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 得出了 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物块运动的越远 的初步结论;在 此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 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收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 得出了 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物块运动的越远 的初步结论;在 此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 将 永远的运动下去 。„„
答案显然错误,原因有二①本实验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②没有注意不受阻力和不受力的区别。
⑴在调节杠杆的平衡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是 便于测量力臂 。 ⑵„ ⑶„
下册第76页 19.如图3-15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 的器材如下。。。。
⑴实验前,。。。。 使 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 状态 。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力臂 。
2015年第40页第15题
1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 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3-18所示。 ⑴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使小车每次进入水 平部分时的 大小相等。 ⑵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的(a)(b)两处的内容 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 ( b) .
⑴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⑵„ ⑶„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第121页 1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如图Z3-14(a)所示,要使支架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的力臂 为 0 cm。⑵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好处是 ⑶„„ 第128页 19.用图Z4-10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①便于测量 力臂 自身的 重力 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⑵„„ ⑶„„ ;②可避免杠杆
15年上册
问题1.第95页 1.如图4-10是小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点燃的蜡烛 M, 。。。可以看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3)经过三次实验后, 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的位置如图4-10乙所示,为了 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先用刻度尺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 判断 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出像 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15年上册
问题1.第95页 1.如图4-10是小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点燃的蜡烛M,可 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敏那另一只大小相同 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如何验证像是正立 的?
问题与思考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这个实验到底推出了什么?
14年上册
问题2:第39页2.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情 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4所示的 器材,首先使 创造了物体以一定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 通过改变 的办法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 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得出了 的初步结论,在此实验的基础 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 。探究 中,小明提出: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可能: A.与滑块到水平面时的速度有关 ;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⑴为了验证猜想A,他们应 。 。
问题与思考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
实验,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的目的到
底是什么?真的是方便测量力臂吗?
14年
问题3:上册第50页 四.实验探究题 条件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上册第94页 18.小朱用如图4-1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F2
此题是选编2011年威海市的中招试题,2011陕西省的中招试题
威海: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
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陕西:利用刻度尺连接AA' BB' CC' , 分别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比较得出结论。
应该是:先用刻度尺连接AA′、 BB′、 CC′ , 然后判断像和物的 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再分别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
⑶„„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可能是 杠杆自重
。
15年
问题3:上册第51页 四.实验探究题 14.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 衡条件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下册第40页 6.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此题是选编2011年威海市的中招试题,2011陕西省的中招试题
问题1.第28页 1.如图2-11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点燃的蜡烛, 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等大 、正立 。(4)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 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13乙所示,为了得 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⑶„„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可能是 杠杆自重
。
O
G杆
此时,杠杆也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O处, 在支点O的正下方。
实验室的器材:
O
G杆
O
G杆
实验室的器材:
O G杆
F2 F1
实验室的器材: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做实验时水平位置平衡后,根本看不到这种现象!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越小。
合理的推理: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
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将以恒定不变不变的速
度与永远的运动下去。
牛顿总结本实验和笛卡尔的实验结论,
总结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年
问题3:第72页 四.实验探究题 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第112页 19.如图Z2-1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对物体的运动的影响也越小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或不受阻力), 物体的运动 将不 受影响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
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 不受影响,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
笛卡尔: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 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 向匀速运动下去.
的影响;②没有注意不受阻力和不受力的区别。
北师版
北师大版
教科版
教科版
问题2、第39页 2.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
述的情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5所 示的器材,首先使物块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创造了物体以
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的办法
牛顿: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伽利略:他分别于1632年和1638年,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 话》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种新科学的谈话》(简称《两门新科学》)中记录了 他的理想斜面实验,并推想得到结论:“假设物体沿光滑斜面落下,并沿着另一 斜面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斜面倾角的影响仍将达到和原来同样的高度,只是需 要的时间不同而已。” 笛卡尔:1644年,笛卡尔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弥补了伽利略的不足。[13] 他 明确地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因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并 且还特地声明,惯性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使自己趋向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 上运动。他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 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 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种自然 现象的体系,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笛卡儿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1687年,牛顿在笛卡尔、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撰写《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把惯性定律作为第一原理正式提了出来:一切物 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他提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观 点,以及从中得出的惯性参照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