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作面概况21604采煤工作面已推进6米,根据21602—2采煤工作面回采经验和工作面现阶段顶板垮落情况,预计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10~15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为15~20m,为加强顶板管理,保证21604工作面初采和正常回采的安全,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二、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点:1、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大,支架压力大,顶板破碎,出现平行煤壁裂隙,甚至出现顶板台阶式下沉。

2、工作面前方煤壁内的压力出现过渡集中,至使煤壁破坏范围扩大形成严重片帮。

3、老顶有折断或跨落时、在采空区深处产生闷雷声和剧烈的响动顶板掉渣严重。

4、初次来压时、会使工作面支架大量下沉插入底板、如底板支撑不够,会引起冒顶。

5、采空区跨落的大块岩石也会冲向工作面推倒支架。

三、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一)顶板管理1、带班矿长、跟班队长、班组长进入工作面认真观察顶板及煤墙情况,尤其是两端头,出现顶板压力异常时必须加强支护或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向前推进。

2、加强端头、端尾的支护,沿切顶线增设二排戗柱,排拒不大于0.6m,柱距300mm-500mm,每排不少于3根,根据现场条件柱距可以适当调整,防止推棚。

保证超前支护强度及长度。

3、由于煤壁松软、工作面推进时、必须及时逼帮,防止片帮、冒顶。

4、采取小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5、落煤后必须超前移架,并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和有效支护。

6、现场安全员、生产技术科人员严密观察顶板压力变化,当顶板来压增大或异常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顶板管理,并观察顶板的垮落情况,每班向调度室汇报顶板垮落情况,并将每班顶板垮落情况进行记录。

7、周期来压时要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采空区内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跨落以缓冲老顶跨落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

8、检修班加强支架、泵站检修,保证支架的每根立柱完好,保证支架的出撑力不小于24Mpa,泵站压力不小于30Mpa。

支架初撑力连续3架不达标的,必须停机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支架初撑力达标率不低于95%。

9、支架间隙超过超过200mm时,必须在架间联网,确保漏下活矸或碳块砸伤人员。

10、支架两端距超过500mm地段要超前移架管理,严重时,必须在支架小梁上挑大板进行管理,严防冒顶事故。

11、伞檐长度不能超过1m,最突出部分<250mm,但根据顶板破碎情况,留设伞檐不影响拉架即可。

12、人员不可在端头(尾)长时间停留,以防顶板突然垮落造成人员伤亡;端头(尾)必须作业时,必须保证撤退路线畅通,并班组长现场监护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人员不可站在架间,以防活矸掉下伤人。

13、初采前,退掉切眼顶部锚索和剪开顶网,退掉上端头顶部靠锚盘,同时按规程要求退掉端头(尾)区域锚索。

14、顶板破碎段的处理1)加强顶板破碎段的顶板管理,煤机割煤前,人工提前用手镐刨着维护顶板及煤壁,维护宽度保证煤机顺利通过。

2)工作面若发生冒顶,要及时进行接顶处理,严防冒顶范围扩大,处理冒顶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必须备好充足、适宜的单体柱、大板、金属网等支护材料。

(2)处理冒顶时首先要等顶板稳定后方可进行。

要由跟班队长统一指挥。

(3)施工前首先敲帮问顶,人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把工具处理完悬煤、矸,要有专人监护,确定无掉顶危险后方可作业。

(4)处理冒顶前,将工作面前部运输机停电闭锁,然后从顶板完整处逐渐向冒顶区进行维护,先用单体支柱和适宜长度的板梁顺工作面倾向在冒顶区上、下边缘内打好戴帽点柱,人员在有效支护下用长把工具将煤帮及顶板上的悬煤、矸去掉,用适宜长度的单体柱、半圆木、大板等将所需处理的冒顶的支架前上方顶板护住,并用板梁等设好挡矸卡,防止处理冒顶时矸石滚落到施工人员身上。

然后在冒落矸石的空间内再插入适宜长度的支护材料,将支架前上方的大块矸石托住,所插入的材料一端放到支架上,另一端插入煤体并用单体支柱支撑住,用木料将顶上的空间棚好,防止顶板矸石落下砸伤人。

(5)顶板护住后,将支架内的矸石处理走,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处理下一架冒顶支架。

(6)处理冒顶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空帮作业。

禁止人员从所处理的支架前通过,严禁随意动周围支架及操作手把,并将操作手把打到“零”位,并有专人看管闭锁,防止误操作。

(7)接顶时,若冒高低于1米,要将顶板接实,冒高超过1米时,将顶接三到四层木料即可,不可强行硬接,以棚住顶板岩石不掉下砸人为标准。

(8)移架时操作人员要先检查顶板情况及接顶情况,确定好先移哪架、后移哪架,防止因操作不当将所接的顶放掉。

移架前在支架前靠煤壁打好抬棚,将所接顶的走向棚顺倾向抬好,然后再移架。

移架后将所支设的单体支柱移走。

(9)为确保操作支架人员的安全,移架前在冒顶区支架前立柱用金属网及板梁设好安全挡卡,防止移架时矸石滚入支架内砸伤人。

同时移架时其他人员要撤到矸石掉落所能波及到的范围以外。

(10)当工作面冒顶区处理好后,工作面开始推进时,为防止煤帮顶板继续冒落,不能超前移架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时支护,以防顶板因空顶而漏冒。

(11)支架需接顶时,所接顶的液压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24Mpa;接顶时的木料必须按“井”字型布置接顶。

四、瓦斯管理1、注意观察顶板和煤墙情况,听从跟班瓦检员的指挥,任何地点出现涌出,瓦斯浓度超过1.0%时,整个工作面必须停电闭锁,人员全部撤至进风侧,待瓦斯涌出稳定及时管理顶板,及时打出逼帮板并超前移架。

2、初采瓦斯管理(1)初采期间工作面支架应从机尾到机头逐步调斜错刀,采用错两个机尾、一个机头的方式形成由宽到窄的梯形状,以便使老塘顶板从机尾向机头逐步垮落。

机头尾进尺错差不大于5m。

(2)在向前拉每一组架前,要将支架尽力升高,使顶板受力以致破裂,拉架后老塘顶板能够自由垮落。

(3)加强对工作面、回风系统电气设备防爆检查。

工作面及回风系统电气设备调整变化或进行检修后,必须在当班机电科安排专人进行防爆性能检查。

(4)带班领导、跟班队长、班组长必须紧密观察老塘顶板垮落情况,发现垮落预兆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降低割煤速度(小于0.6m/min)或停机,听从生产科要求推进,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放顶。

(5)跟班人员交接班必须详细交待工作面情况和注意事项。

3、老顶来压期间的瓦斯管理(1)生产科必须加强采煤工作面矿压的观测和预报工作,在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前通知各科室预测结果,通防科做出瓦斯涌出预测,安排队组提前做好工作面超前维护工作。

(2)根据采煤工作面矿压及瓦斯涌出情况的预测,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出采煤机的截煤速度割煤。

生产科在采煤工作面预报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处设置明显标志或通知队组具体位置。

(3)在来压(特别是初次来压)前,由生产科组织通防、机电、安监等相关科室对采煤工作面各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处理检查出的问题。

(4)来压期间,采煤队组生产时必须尽可能降低采煤机割煤速度,减少落煤的瓦斯涌出量。

机电科必须加强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管理,杜绝出现失爆现象。

(5)在矿压显现(特别是初次来压)前,通防科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增大采煤工作面的供风量,提高风排瓦斯的能力;监测监控人员每半月对采煤工作面各瓦斯传感器调校一次,确保监测准确可靠。

4、瓦斯传感器每15天对仪器的零点、精度、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进行一次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及时处理,保证监控系统正常使用。

5、采煤机必须内外喷雾完好,达到消除煤尘、杜绝火花目的。

6、电气设备进行开盖作业时必须经通防科和机电科同意后方可开盖作业。

7、本煤层瓦斯抽采管路拆卸距煤墙不超过3m,保证瓦斯抽采量达到最大化,上隅角的抽采管路,隔离墙构筑,严格按照《上隅角瓦斯管理技术措施》施工。

8、保证安全出口畅通,高度不小于1.8m,宽度不小于2.8m,高度不够时要及时进行拉底。

9、在矿压显现(特别是初次来压)前,通防科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增大采煤工作面的供风量,提高风排瓦斯的能力,必须保证21604采煤工作面的风量不低于1000m³/min,测风员至少每10天对21604采煤工作面的风量测定一次,并根据生产和现场瓦斯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测定,发现异常问题及时汇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0、在21604运输巷下隅角处设置一道全断面风障,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风障设置标准:风障设置必须上至顶板,下至底板,保证其严密性)。

风障必须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移挪、设置,现场瓦检员负责管理好风障,保证风障的正常使用。

21604采煤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爱护风障,不得随意损坏、敞开或摘除风障。

11、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要设置栅栏,禁止人员入内。

12、21604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瓦检员要密切注意观察上隅角瓦斯变化情况,当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1.5%时,立即切断电源,撤出人员,打上栅栏,挂上警示标牌。

同时瓦检员要及时查明瓦斯浓度升高原因汇报调度,并将低负压管路延接到上隅角进行抽放,待上隅角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知采煤队恢复生产。

13、采煤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³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14、21604工作面回风顺槽内安设5个瓦斯传感器:T₁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距工作面煤壁线10米范围内,其瓦斯报警浓度为≧1.0%,断电浓度为≥1.5%,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₂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距采煤专用回风口10-15米处,其瓦斯报警浓度为≥1.0%,断电浓度为≥1.0%,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₃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距采煤回风口10-15米处,其瓦斯报警浓度为≥1.0%,断电浓度为≥1.0%,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₄瓦斯传感器安设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其瓦斯报警浓度为≥1.0%,断电浓度为≥1.5%,复电浓度<1.0%,T₅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运输巷距进风口10—15米处,其瓦斯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复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五、防治水管理1、工作面来水预警管理:回采时,跟班矿长、跟班队长、安全员、瓦检员巡回检查工作面来水情况,发现来水增大或出现工作面及两巷和其它地点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立即汇报调度室,由矿值班矿长协调具体排水工作以及是否撤退;如果来水过大,当班跟班队长和班组长、安全员、瓦检员可现场立即组织人员按照水灾避灾路线撤退;班前会安排时,要加强员工防水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