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北京文科综合高考考试说明书(已校对)

2014年北京文科综合高考考试说明书(已校对)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考试说明---政治Ⅰ.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重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表中“目标”二、考试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容。

(一)政治(54+48+41+81+39+42=305)第一部分经济生活541、货币 7(1)货币及其本质 5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 信用工具与外汇2信用卡与支票外汇和汇率2、价格 5(1) 影响价格的因素3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 5(1)消费及其类型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健康的消费心理理智的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 4(1)生产与消费 2生产与消费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 6(1)企业 3企业及其分类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经营与发展(2)劳动者 3劳动和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理财6(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2 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及其业务(2)股票、债券与保险 4股票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7、个人收入的分配 4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收入分配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8、财政与税收 4(1)国家财政 2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2)征税和纳税 2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市场配置资源 3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4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4(1)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国际经济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第二部分政治生活481、公民的政治生活13(1)我国的国家性质4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必须坚持人民专政(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6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和实行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2、我国的政府 8(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4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2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18(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政策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1 4、当代国际社会 12(1)国际社会的成员 3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3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411、文化与生活 8文化的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 3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传承与创新 16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6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1)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1 (1)走进文化生活 3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容(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81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4(1)哲学是什么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7 (1)物质2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2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3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容(5)意识的能动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7)实践2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的作用及过程3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2(1)唯物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发展的永恒性发展的实质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4)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4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8(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社会历史的主体3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人生价值2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五部分经济学常识 39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9(1)斯密的理论贡献3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2)斯密的政策主2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3)嘉图的理论贡献2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4)嘉图的政策主2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6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商品、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2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分割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2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容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9 (1)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凯恩斯革命3凯恩斯革命的容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凯恩斯革命的实质(3)新自由主义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新自由主义的影响(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2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3(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2(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4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第六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2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1(1)国家的本质 3国家与国家性质专政与国体与政体(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代议制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3民族和国家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主权(4)国际组织概观2国际组织及其分类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2.君主立宪制与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3(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和实质(2)法国的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3)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点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4(1)美国的联邦制(2)美国的两党制(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4)美国的利益集团4.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0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历程2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2)按照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集中制与集中的统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3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4(1)联合国 3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作用(2)中国与联合国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中国与世贸组织(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独特的APEC方式中国与APEC(5)欧盟3欧盟的宗旨和机构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与欧盟第七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Ⅲ. 参考样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