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时教案
A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实际中体会,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消除恐惧心理。
此处实验让学生做,教师从旁指点,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与探究:酸的性质
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见下表)
1、酸与指示剂
2、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酸:盐酸、硫酸
2、掌握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明
从生活中引入
回忆碳酸使石蕊变色
讲授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紫色的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同学们还记得是在哪一个实验中用到的吗?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实验:指示剂与酸、碱反应
填写实验报告(见下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小结:(见下表)
学生讨论完成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与探究:
1、分小组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酸和碱的概念
2、掌握石蕊和酚酞在酸和碱中显示的颜色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酸、甜、苦、辣是我们生活中的的味道,这些物质中有很多存在一种很重要的物质——酸,其实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同时还有一种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反的物质——碱。
2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实验10—6)
观察、思考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小结:
1.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2.俗名:苛性纳、火碱、烧碱
3.使用注意点:不能接触皮肤、衣服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实验10—7)
写出方程式
补充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而推导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情况,每一个小组至少做一种植物的色素与四种物质的反应
2、记录和交流实验现象
比较和讨论、交流实验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实验合作精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
1.判断题: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溶液变红,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
2.有三瓶标签已失落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如何检别它们?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常见的酸有哪些?
2、常见的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们知道的碱有哪些物质?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讲授新课
实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并填写实验报告
培养观察能力
提示:根据性质,推断其用途:
学生讨论用途
逐步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中和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2、通过学习树立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生产、科研的应用。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
2.碱溶液与CO2的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增加加训练:
SO3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培养实验能力
应用
讨论:
1.氢氧化钠如何保存?
2.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如何除去?
理论联系实际
演示:(实验10-8)
布置阅读P57
思考:1、酸、碱的概念?
2、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讲解概念(强调从电离的角度)
2、回忆与金属反应
3、生锈的铁钉与酸反应
培养观察能力。
小结:
学生总结
培养综合能力
布置作业:
书写化学方程式
附:实验报告
盐酸
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加石蕊
加酚酞
稀盐酸
稀硫酸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镁
锌
铁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盐酸
铁锈+硫酸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酸的性质
2、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指示剂遇酸和碱的变色情况
学生回答
温故而知新
导入新课:
1.展示一瓶浓盐酸、一瓶浓硫酸
2.打开瓶盖
3.提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观察,并闻其气味
回答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观察
表达能力
用途:展示图片
生活中有哪些酸
学生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
理论联系实际
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解释原因
学生观察
体会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稀释浓硫酸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布置作业
1.阅读书本,并相互检查记录现象的正误。
2.习题1
*附实验报告:
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的颜色
加入无色酚酞后溶液的颜色
食醋
盐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附:小结: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遇酸或碱的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如石蕊和无色酚酞。(这里指出石蕊有多种颜色)
指示剂的作用:能检验溶液的酸性或碱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酸和碱
2、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3、学会如何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知道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哪些物质属于碱类物质
2、掌握常见的碱[NaOH、Ca(OH)2]的性质
3、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常见的碱的性质
2、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小结
阅读
思考
小结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小结:
讨论综合:
课堂练习:(见小练习)
*附: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