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波速测试
的折线段确定。每一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应按
下式计算: 2. 跨孔法
v H T
(5-12)
确定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由振源到达每个测点的距离,应按测斜数据进行计算。每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由于三分量检波器中有两个水平检波器,可得到两张水平分量
记录,应选最佳接收的记录进行整理。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
行斜距校正:
T=KTL
(5-10)
K HH0 L2(HH0)2
(5-11)
18
时距曲线图的绘制,应以深度H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波速层的划分,应结合地质情况,按时距曲线上具有不同斜率
12
(3)改变激振频率,测试不同深度处土层的瑞利波波速; (4)电磁式激振设备可采用单一正弦波信号或合成正弦波信 号。 因为瑞利波在半无限空间中是在一个波长范围内传播的。低频 激振时,波长变长,可测出深层瑞利波速度。由低向高逐渐改变激 振频率,波长由长变短,探测深度由深变浅,从而得出不同深度的 弹性常数。 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A、B检波器的距离一定要小于1个波长的距离。这是因 为,如果设置的距离过大,就可能会出现相位差的误判。但检波器 间的间距又不应太小,否则会影响相位差的计算精度; (2)为提高确定相位差的精度,应尽量选取小的采样间隔; (3)为保证波峰的可靠对比和压制干扰波,需要时可将正弦 激振波加以调制;
一般而言,介质的质量密度越高、结构越均匀、弹性模量 越大,则弹性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越高,同时我们又知 道该介质的力学特性也越好。故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在通常的情 况下能反映材料的力学和工程性质。
根据弹性理论,当介质受到动荷载的作用时将引起介质的 动应变,并以纵波、横波和面波等形式从振源向外传播。当动 应力不超过介质的弹性界限时所产生的波称为弹性波。岩土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为弹性体,依据牛顿定律可导出弹性波在无 限均质体中的运动方程。相应的波速为:
13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变化速率(步长),一般仪器中 都设置了频率自动降低设备,可以任意选择,但步长太小,作业时 间长;步长太大,又会影响观测精度。
14
5.2 基本测试原理
弹性波速法以弹性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岩土体中弹性波 (速度、振幅、频率等)的测量,提出岩土体的动力参数并评 价岩土体的工程性质。
15
E(1) vP (1)1(2)
引入拉梅常数、M,
E
vs 2(1)
(1E )1(2)
M E
2(1)
(5-1)和(5-2)可以写为下列简洁的形式:
2M
vP
vs
M
(5-1) (5-2)
(5-3) (5-4)
(5-5) (5-6)
16
如果测试出了岩土体中的弹性波波速,可以由上列公式推出岩
土体的动弹性模量Ed、动剪切模量Gd和动泊桑比 如下:
E dvP 2(11) 1 (2 )
kPa
(5-7)
Gd vs2
kPa
(5-8)
m2 2
2(m2 1)
式中 m——波速比,m=vP/vs。
(5-9)
17
5.3 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
1. 单孔法
确定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11
测试设备由激振系统和拾振系统组成。 激振系统一般多采用电磁式激振器。系统工作时由信号发生器 输出一定频率的电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入电磁激振器线圈, 使其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拾振系统由检波器、放大器、双线示波仪及计算机四部份组成。 检波器接收振动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双线示波仪显示并被记录。 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操作控制。 面波法不需要钻孔,不破坏地表结构物,成本低而效率高,是 一种很有前途的测试方法。 测试工作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激振设备宜采用机械式或电磁式激振器; (2)在振源的同一侧放置两台间距为l的竖向传感器,接收 由振源产生的瑞利波信号;
(5-17) (5-18)
21
Vs
VR s
s 0.817 1.12
(5-19) (5-20)
22
5.4 试验成果的工程应用
根据岩土体中的弹性波波速,可以判定场地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和地基承载力,评价场地土的液化可能性,计算场地土的 卓越周期,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
23
讨论
1.理解动力触探试验的工作机理。 2.何为有效锤击能量? 3.动力触探有那几种类型?各适用于什么样的土层?标贯适用
个测试深度的压缩波波速及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9
20
3. 面波法
vP
S TP2 TP1
vs
S Ts2 Ts1
S=S2-S1
瑞利波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5-13) (5-14) (5-15)
VR
2fL
Φ
(5-16)
地基的动剪变模量和动弹性模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d Vs2
Ed2(1)Vs2
于什么样的地层条件? 4.用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为何能估计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
地基承载力? 5.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存在超前和滞后效应吗?为何会产生此
种效应? 6.动力触探的一般测试过程如何?怎样绘制动探的击数~深度
5波速测试
第5章 内 容
5.1 试验设备和方法 5.2 基本测试原理 5.3 试验成Biblioteka 的整理分析 5.4 试验成果的应用
讨论
2
9
10
3. 面波法 瑞利波是在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其能量从介质表面以指数规律 沿深度衰减,大部份在一个波长的厚度内通过,因此在地表测得的 面波波速反映了该深度范围内土的性质,而用不同的测试频率就可 以获得不同深度土层的动参数。 面波法有两类测试方式,一是从频率域特性出发,通过变化激 振频率进行量测称为稳态法;另一种从时间域特性出发,瞬态激发 采集宽频面波,这种方法操作容易,但是资料处理复杂。本章仅介 绍稳态法。 稳态法是利用稳态振源在地表施加一个频率为f的强迫振动, 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扩散,这样在振源的周围将产生一个 随时间变化的正弦波振动。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检波器A和B 检出输入波的波峰之间的时间差,便可算出瑞利波速度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