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诗词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解: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赏析: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
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
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
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
“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
“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
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
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
“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
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
“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漫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
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
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
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
“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
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
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全词双调,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上阕写暮春之景,苦人生之短。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寄托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的进一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自己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吗?所以,此句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二字,流露出词人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环境的感怆。
下阕借暮春之惜,怅人生失意。
上阕如果是总体的感受,下阕就是暮春的特写。
换头“胭脂泪”三句,聚焦于花瓣,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照应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
联系作者身历,他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
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用“水长东”喻“人生长恨”,化虚为实。
“人生长恨”写出了自己失意的情怀,有命运之悲,又有回忆之慨。
而此句对词人的情感已有所升华,反映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李煜后期的词,总是将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入所写景物之中,人与物在不即不离之间;景中含情,寄情与景,善用拟人和比喻,化抽象的愁绪和伤感之情为具体可见的物,给人绵长的感慨。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简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艺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宋作者: 柳永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
惨愁颜、断魂无语。
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
但黯然凝伫。
暮烟寒雨。
望秦楼何处。
离思五首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相思垢(歌词)元夜琴鼓奏花街灯如昼欢歌笑语飘上船头被你牵过的手揽不住永久雨过方知绿肥红瘦欲除相思垢泪浣春袖船家只道是离人愁你送我的红豆原来会腐朽可惜从没人告诉我寒江陪烟火月伴星如昨可你怎么独留我一个人过若你想起我不必抱愧当时承诺太重聚散无常怨谁错相思曲唐·戴叔伦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
紫萧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
鱼沉雁沓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凰股。
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
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一)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其二)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