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7课《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请根据原文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除了你, ?2.下面句中加点的动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D.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打动..——3.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4.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
(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3)仿写: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二、课外类文阅读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挥开我前后所蒙罩的,使我成“今我”的元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
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
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
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
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无私、博大,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5.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关于“我”和母亲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和母亲的。
6.根据文意,第二自然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是、,“拂拭一切”的目的是“”。
7.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8.第三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1)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2)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2.D3.(1)语意的转换(2)解释说明(3)语音的延续 4.(1)D (2)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一旦相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3)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5.天真温柔 6.摒除挥开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7.万象纷乱。
8.烘托母爱的永恒。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俄而雪骤.(4)未若柳絮因.风起(5)陈太丘与友期.行(6)相委而去.(7)下车引.之(8)元方入门不顾.(9)俄而..雪骤(10)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去后乃.至(12)非人哉.2.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理解填空。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二、课内语段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B.俄而/雪骤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故时.有物外之趣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C.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D.“尊君”与“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8.元方有哪些性格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三、课外类文阅读【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元方入门不顾.(2)耻.己之不如也(3)思所以..败之(4)乃袖.茅栗以往11.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1) 聚会。
(2)像。
(3)急、大。
(4)凭借。
(5)约定。
(6)离开。
(7)拉。
(8)回头看。
(9)不久。
(10)表判断。
(11)才。
(12)语气助词,可译为“啊”。
2.(1)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3)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4)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C(正确断句为“与儿女/讲论/文义”。
) 5.D(D项两句的“是”都解释为“这”。
) 6.B(“儿女”是指其子侄辈。
)7.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8.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9.“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1)回头看。
(2)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
(3)用来……的方法(手段等)。
(4)用袖子装。
11.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12.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13.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乙]文参考译文: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
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它们,为自己不如它们而感到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打败它们,就用袖子装了茅栗前往。
宴席开始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跳得都很合节拍。
四川的儿童装作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扔到地上。
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撞倒了酒壶,掀翻了桌案。
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