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改工作总结《中医医院医改工作总结》XXX 县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工作。
在卫生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院医改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医院基本情况医院成立于1991 年,是一所以突出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8992 平方米,编制床位190 张,实际开放床位300 张。
全院共有职工215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6 人。
是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
医院目前承担农村中医药三级网络建设、XXX 县城镇居民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35-65 周岁筛查高血压、糖尿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项目现开设临床科室有脑病科、脊柱病科、肝胆科、骨伤科、糖尿病科、针灸科、心血管病科、外科、肛肠科等21 个临床科室,九个病区。
功能科室有B 超室、检验科、心电图室、胃镜室、磁共振室、CT 室、放射科。
二、主要做法(一)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科学制定县级医院改革方案。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卫生局制定了《XXX 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院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
中医院是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要中医特色明显,综合服务功能较强主要承担县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中医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以优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为主,中西医并重,做好中医三级网络建设。
(二)政府各级对医院予以政策支持一是从2013 年1 月开始对医院实施全额预算管理,二是在医改政策的支持下,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医院财务科事项全成本核算管理,计划从2015 年1 月正式实施全成本核算。
四是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工作干劲足,集体凝聚力强。
五是目前除过中药饮片和疫苗之外,其余药物一律使用网络平台采购,一律以进价销售。
(三)启动医院药品“三统一”医院于2012 年9 月1 日起我院开始试行药品零差率销售,10 月1 日起正式实施。
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经费补偿的通知》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30% 、30% 、40% 的比例给予足额补助,使药品费用明显下降,2014 年度截止10 月份,已经拨款1738 万元。
医改工作总结(四)落实医疗服务价格配合县物价局,在2012 年价格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市级制订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施方案,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财务科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及时纠正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行为,确保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达到减轻患者负担的目的五)加强体制改革1、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医院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将医院的信息按照《医院院务公开管理办法》公开相关信息,重大事件经院务会议集体研究通过。
2、建立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医院形成了职代会,让职工代表充分参与医院的决策。
(六)、探索新农合付费方式改革。
医院于2012 年3 月制定了出台了《关于新农合患者住院挂账结算暂行实施办法》,在中医医院、崇皇中心卫生院率先试点推行合疗患者住院定额预交和零预交的新型合疗结算方式,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同年5 月份在全县推行合疗患者在县级医院入院只需预交1000 元押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不交押金,出院即时结算政策。
此项措施切实减轻了群众入院负担,缓解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合疗报销程序。
(七)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
为此,医院注重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并重,科室质控与全面监督并举,建立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质控。
医务科和护理部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在“三基三严” 基础上,每季度对全院医生、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和测评,使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八)、推荐临床路径管理,注重运行机制改革一是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有效规范医疗行为,通过严格执行合疗的四合理政策,有效控制患者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是医院目前开展8 个专业22 个病种,截止11 月底共进入临床病例数993 例,退出路径例数1 例,入径率为66% ,完成率99% 。
三是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业务费用支出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
四是大力开展了抗菌药物整治活动,高值耗材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0.5% 。
职工收入较前有明显增长。
(九)、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就诊环境通过优化门诊就诊程序和服务流程提高挂号、缴费的工作效率。
实施急诊患者绿色通道。
实施无假日门诊。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绩效考核制,制定了《县级医疗机构收益分配管理规定(暂行)》,在医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40% 的绩效工资纳入考核,每季度考核兑现。
绩效考核方案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技术水平、岗位技术风险、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病人满意度等相挂钩,分配制度向临床一线倾斜,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一)深化护理模式改革一是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推行辩证施护,实施中医特色护理。
一是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分类确定辩证施护病种19 个,实施8 项中医护理操作,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不少于两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是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在入院评估资料中体现中医辩证施护。
三是制定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及技能分期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每年开展一次护理人员系统化培训。
(十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我院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建成HIS、LIS、PACS 等系统,规范了各种业务及管理流程,还通过对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的实时获取、传递、共享,使医院的管理效益提高到新水平。
在门诊大厅安装自助触摸查询机一台,使患者可以随意查询医院各科室信息。
在检验科走廊安装化验单自助打印机,解决领取化验单等排队、等候的现象。
信息化给患者和医院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提高了医院的公信度,具有良好好的社会效益。
(十三)、做好对口支援和县镇一体化工作,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我院为XXX 县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位,通过三年多的运行,建立了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人员管理考核机制。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三是基层人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强化。
五是中医药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在崇皇分院新增脑病、脊柱病、糖尿病、脾胃病和心病科,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用技术,开展艾灸、拔罐、针灸、推拿、颈腰椎牵引、运动疗法等特色服务,通过县带动乡、乡带动村,促进了中医药服务技术下沉,提升了第二篇医改工作总结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县卫计局)》**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自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医改工作要求,精细谋划,精确举措,精准发力,扎实有序推进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主要工作措施1、坚持政府主导,夯实改革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及时调整县医改领导小组和医改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县编办、县委宣传部、发改、人社、卫计、物价、残联等相关部门,医改办设在县卫计局,并制订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明确医改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印发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制订2016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二是加强宣传发动。
通过** 电视台、**政务网和利用各单位电子显示屏字幕滚动广泛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科学就医能力,引导群众提高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提升了群众对医改政策的知晓率。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方针政策,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责任状中,成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检查监督组织,与财政、社保、审计部门联系,定期对改革单位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2、巩固基层医改,突显改革成效。
一是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
2011 年5月31日和10月31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通过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事、分配、补偿改革,增强了运行活力,建立完善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实现了群众满意度上升、职工工资待遇上升,门诊住院次均费用下降的“两升一降”,基层医疗卫生得到了发展。
二是着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国医堂”建设,有8 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创“四化”建设,172 个村级卫生室已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完成了“五化”建设共有155 个。
三是继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2 类45项,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 元,其中中央财政34 元,省级财政6 元,县级财政补助5 元。
截止目前为止,我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 % ,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6% 和65% 。
医改工作总结3、改革医保支付,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基本医保提标扩面。
2016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7 万人,参合率达到100% 。
2016 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平564 元,其中中央财政300 元,省级财政94 元,县级财政46 元,全县集资金08 亿元。
新农合住院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 %。
二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在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同时,推进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2016 年新农合住院病人单病种定额付费的种类已达到81 种,同时将服务性收费调整部分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
三是大病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重特大疾病保险覆盖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等22 个病种,截止目前共补偿103 人,赔付金额120.75 万元,大病保险补偿1399 人,赔付金额893 万元。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
4、推行县级改革,实现预期目标。
一是群众满意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