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ity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梁 荐 郝志成 ■Liang Jian Hao Zhicheng[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紧张等诸多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问题 应对方法[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such as land shortage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 ound pipe gallery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use underground sp- ac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mainly int- roduc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 n city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and our comprehensive pipe g- allery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 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problems, solutions我国城市化密集度的发展是扭曲的,按照传统的规划理念已经很难满足现状发展要求,与居住相配套的市政管线,如中水、排水、雨水、自来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如果各走各自的路由,对于检修及增容都是一个挑战,往往花费是成倍的增长,加之容量富余量受限于地方规划指数影响,做城市大管廊的趋势势在必行。

综合管廊也称为共同沟、综合管沟、共同管道,是指在地下建造一个公用的隧道空间,把多种公用管线集中铺设在一起。

综合管廊根据其所容纳的管线不同,其性质及结构亦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四种。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主要连接原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与支线综合管廊。

其一般不直接服务与沿线地区。

沟内主要容纳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容纳在内。

在干线综合管廊内,电力主要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

干线综合管廊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廊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

地下综合管廊是市政管线集约化建设的趋势,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而且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浪费,沿城市道路下构筑综合管廊,将各种管线集约化,采取综合管廊的方式敷设。

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1. 国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状况在国外,地下综合管廊是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将市政设施的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与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街相结合,构成完整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系统。

欧美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发源地。

世界上第一条管廊在巴黎建成,随之该理念推广到欧美各国。

日本是当今管廊技术最成熟的国家,这个和日本地域有很大关系,规划建设一致沿用1964年制定的相关措施条例,各在野党执政期间一致延续该条例不断完善。

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一旦遇到地震破坏,恢复期大部分经历及费用都要放在开挖及回填过程中,如果将综合管线放置在管廊内,管道与管廊侧壁变为柔性连接,管道抗震补偿措施可以更大范围的使用吧,基本不受地震时土体的位移影响,如果维修也是区域更换及系统性能检查,对管廊上交通无影响。

2.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我国管廊规划与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管廊截面大概在2.4~4.0m,里程也仅为城市一个区,未普及至整个城市。

可以肯定的说出来青岛的排水综合管廊,国内的已建管廊还不如一个炼钢厂管廊使用效率高。

二、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实际问题1. 无大规划、小规划随意改线(1)上海市张扬路综合管廊。

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截至2005年共建成综合管廊约11km,断面为2.4×2.4m,平均造价约为2 500万元/km。

供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消防等管道和电缆都以层架形式进入综合管廊,燃气管道置于上方专用空 间。

综合管廊内有足够空间供维修检测人员走动和工作。

(2)佳木斯市综合管廊。

该综合管廊高2.3 m、宽3.2 m,将市政基础管线整合于一个混凝土 框架空间内。

管廊中间是一条通道,两边墙壁上被水泥板分为上、中、下三层,管廊上层为强、弱电区,中层为给排水区,下层为供热、供气区。

管廊总长为 2km,平均造价约为1200万元/km。

(3)佛山市综合管廊。

佛山市首期综合管廊形成一个环状综合管廊网,横截面宽为 3.2m(部分地段宽为4 m)、高为2.8 m,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2 300多万元,全长共9.37km。

综合管廊内仅有动力电缆(高压线)、通信电缆、供水管道3种管线。

动力电缆和通信电缆在管沟内的两侧,供水管道在管沟底部。

综合管廊内设施完善:每100m将设有防火隔离墙, 排水、照明、检测等设备;每200m有一个长2m、宽0.7m 的“投料口”,高出地面0.5m,主要方便技术人员进入管廊内检修。

目前,在我国的其他城市,如西安、杭州、青岛等,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从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起步晚、时间短、规模小、综合性较弱、系统性不够等特点。

对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无城市管廊建设大规划及实施计划,二、三线城市极少有,局部开发区可能考虑比较长远。

目前省级城市规划院考虑更多的交通枢纽、地下轨道交通、路网、水处理、输配电网等。

正在紧罗密布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深圳、重庆、沈阳等已经将路由变至-14 m以下,北京、上海新建地下线路有的甚至达到-30 m。

省级热力集团目前都在做浅埋暗挖实施计划,进小区各自做输配线路。

区级主电力管沟最深已经和地铁差不多。

老旧排水系统陆续做强排泵站缓解所谓百年一遇的大雨。

城市供水基本都有预留管径做接入即可。

城市天然气只做过路预埋,其他路径沿已建城市道路路由修建。

综上所述,一些地区如考虑综合成本已无可规划管廊路径。

2. 费用摊销政府预算无此费用,各产权单位基本都是已收定支,各自维持经营。

在经济核算过程中很难根据使用性质摊销投资费用。

一般管廊基建成本约2500~3000w/km。

对于通信类布线(线管变为管廊)很难接受。

3. 维护费用此费用分为管廊维护费用和管线维护费用。

(1)管廊维护费用多由技术问题产生,具体如下。

1)堵漏:虽然设计规范对于连接处采用钢板止水带加企口做法,由于施工过程中地基不均匀沉降很难做到封水目的,有些在建的管廊已经变为“水帘洞”。

2)混凝土碳化处理:地下结构表层混凝土6~7年后需要将表层碳化层剔槽后补强,防止钢筋锈蚀导致的结构性破坏。

3)管廊排水:目前地下管廊内对于平直段间隔50~100m设置集水坑,采用浮球液位控制泵,该泵年维修成本基本高于新采买价格。

(2)管线维护费用由于输送介质的不同,各管线的大修周期和更换周期也不同,在维修过程中难免产生交叉破坏。

4. 设计保守针对于目前小管廊的设计余量尚不及电力管沟设计余量,如果考虑重力排水进入管廊。

笔者认为管廊截面最少为4.5m。

需要充分考虑管线间安全间距及用户余量。

(1)管线间安全距离:燃气与电力安全距离0.5 m,电力线与控制线的信号干扰,给水与排水交叉污染、电力与水管的安全布置原则、排水管道检修方便原则、燃气强排风设置原则。

1)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蒸汽管道需要在顶部考虑放散阀,尽量采用波纹补偿代替自然胀力补偿,以减少空间利用价值。

286城市建筑┃学者研究┃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S CHOLARS ,S TUDY2872)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建议管道分桥架布置,大管在下排。

3)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4)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

5)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

6)新建的管线让现有的管线。

7)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

自上至下合理次序:电力、电信(单独设置套管,与强电分两侧布置)、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2)用户余量目前基本滞后现状:减少后期增容找不到位置建议将现有容量增加两倍位置空间。

5.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分散、事故频发。

(1)电缆放炮:由于长期被渗水腐蚀,加之动力电缆结头耐压试验不重视,导致使用2年半后出现电缆放炮的问题,基本处理方法就是更换整段电缆。

(2)燃气爆炸:目前频发的燃气爆炸事故多为末端设备泄露导致的爆炸占70%,过路管道被压裂导致的爆炸占30%,整个路由基本不出现事故。

但是对通风要求高,虽然管廊内已经设置了安防监控及通风设施,但选用标准需要和燃气标准统一。

(3)热力管道胀管变形:由于供热调试期人为操作的失误,给气过程中极易出现整个管线变形,影响其他管线正常使用状态。

城市地下管线由于种类繁多,其产权单位和参与建设的单位日益多元化,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形成按专业进行管理的格局。

管线的产权、建设、维护管理均由相应单位负责。

权属分散,不能按规范归档和集中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综合的、准确的地下管网图。

在地下管线管理条块分割、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复杂的地下管网反过来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造成建设中盲目施工,频繁的重复开挖,“马路拉链”现象不断,管线损坏挖断的事故屡屡发生。

经常出现停水断电、停气、城市内涝和通讯中断等各种事故,影响了城市 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同时,多种管线共沟必然带来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综合管廊的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以及各管线所属单位难以清晰划分运行维护的责任,一旦事故抢修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时,责任认定和经济赔偿难度较大。

这些都限制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发展。

三、 应对措施1. 立法为先,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建立强行准入制度及统一标准化,设备、材料、主要构配件集中采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