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
作为负责任的东方大国,中国在思考,如何用文明观引导世界布局、世纪格局,这是中国应该担负的使命。
在今天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不仅是平的,而且是通的。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是去年的新增篇目,不论是教参还是网络,都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教案与课件,但是我仍然努力整理好讲课所需要的材料,与同事之间互相分享。
本文从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当今“一带一路”倡议起笔,赞颂了中华文化对丰富与繁荣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理念。
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启示我们,只有秉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文明交流、彼此认同精神,各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互利共赢、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想传承我国传统的文化,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执着的追求,用较大的精力投入去研究、开发、拓展,去发展。
其次要有恒心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强化记忆,创新发展。
最后还要落实到有传承和发展的实际行动,动员社会力量从事这方面的投入,在国家的引导下、社会各界的助力下同创新的辉煌。
通过学习本文,我和学生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打动。
这篇文章不仅见解深刻,语言更是极富文采,彰显出中国的“大国风范”。
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你将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