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6 新技术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与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实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的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在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1创设学习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故事情境:到知识老人的“除法知识宫”去探秘.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乐于学习新知识.1.创设问题的情境.“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水平的提升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如学习“分数的初步理解”,在课一开始就展示故事情境:先是兔妈妈把6个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每人2个,然后小兔子在把2个萝卜分给爸爸,妈妈,每人1个,最后是兔爸爸将1个萝卜与小兔子对半分,每人( )个.这时无法再用整数表示,学生产生疑问,新课自然展开.这样引入新课既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渗透了生活亲情教育;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从疑问开始,又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2.创设应用的情境.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过常规教学因为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水平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计算机创设应用情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设情境”,一种是“后设情境”.先设情境是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环境,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思考,采取对策,确定方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理解后,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实行仿真练习.并且因为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持续重复,使练习效果持续强化.后设情境是先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困难,再创设情境,实行验证与说明,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一个长8米,宽6.5米的房间最少需铺多少块正方形地转?当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利用电脑实行情境仿真,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和策略的思考与实践操作的想象,收到培养应用水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创设应用的情境,主要是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提升应用水平.但实践还是培养应用水平的主要渠道.二.体现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过程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水平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1.体现过程,培养逻辑思维水平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体现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逻辑思维水平的发展.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把计算机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先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长方形的面,然后用计算机模拟测量过程(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彩色闪烁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用它去测量长方形的面,再现测量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覆盖长方形更方便,先想出来.后使用计算机再现、验证;接着出示只知道长,宽的长方形,促使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去“想”图形中摆面积单位的个数,从而归纳出能够用求积方法计算长方面积.通过体现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协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掌握其方法.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持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动逻辑思维水平的发展.2.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水平如学习“相等与不相等”,用计算机显示一组不同的图形,先让学生数出不同图形的个数,然后计算机展示按一定顺序排列;再利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一个一个对应连上虚线)突出相等与不相等的两部分.通过图形展示和观察比较,协助学生既理解了相等与不相等的含义,又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这样,不但协助学生建立了相等与不相等这个对对立的概念,培养了辩证思维水平,而且还渗透了“对应比较”这个数学思想和方法.3.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空间想象水平.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项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水平和创造力.如学习“角的理解”时,采用动画、闪亮的方法来演示角的特征:先显示一个小亮点,然后再展示从小亮点慢慢地向两边画出线的动画,把角的特点形象直观地体现在学生的眼前.补充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楚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点,提升了空间想象水平,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再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通过“等积变形”,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使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的完成“曲变直”,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够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提升很多倍,直至无限,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这样既较好地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还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维.此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把多角度、多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升华.三.利用动态,提升学生的认知技能1.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CAI“动”的特长,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认知技能.利用CAI变静的“说”为动的演”,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角的理解”,显示屏上先画出一个会闪的点,然后从这个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演示蕴涵了角的定义和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再如:“圆的理解”中利用荡秋千形成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再用动画展示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理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2.模拟演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协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移动的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再显示可活动的角,学习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升了实际操作水平.3.增大容量,提升学生练习技能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小板贴,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了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黑板上.导至上课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而在“圆的直径有几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问题教学中,又因为无法充分展示“无限增加”的效果,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多媒体教学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用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能够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四.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的地位.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协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确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对于教师,因为微机在很大水准上代替了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从课堂的说教和高工作量中解放出来,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增强.正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明显,长处突出,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所以在应用中就容易出现一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取代板书的作用多媒体的出现使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能够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

因而屏幕遮挡主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

事实上,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协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它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因为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误区二、认为多媒体能够代替教师的作用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它的交互性、智能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因而,有人担心,教师会不会由此退离讲台。

我们应该理解到,多媒体能够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不可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

“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实际上借助于一系列的辅导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教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

因为课堂上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不但注意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更注意学生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更注意因材施教,积极的发现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所以多媒体的作用应定位在“辅助”上,教师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