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假货币调研报告(1)

反假货币调研报告(1)

XX支行反假货币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大中型城市打击假币犯罪力度得不断加大,假币在大中城市使用环境日益狭窄,风险越来越大,于就是制造、贩卖、使用假币得犯罪分子就将目光从大中城市转向了广阔得农村地区,致使农村成为假币犯罪得“重灾区”.国务院有关领导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采取得力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制止假币向农村蔓延,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然而,农村地区民众得识假、反假知识水平有限,农村地区得反假货币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得形势。

一、假币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假币非法流通现状
假币非法流通从目前来瞧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就是在假币受害人群中,老年人居多;二就是在持有假币可疑人群中,外地人居多;三就是在假币使用方面,百元面值买小件商品找零得居多;四就是在假币使用地域范围上,广大农村地区特别就是边远山区居多。

(二)假币作案手法变换多样
随着打击假币犯罪力度得不断加大,假币真伪鉴别技术得提升,不法分子制造、贩卖、使用假币得手法也在不断变换,一就是故意将假币进行霉变处理,致使票面真假难辨,再以包礼金需要新钱为由找人兑换,一般人稍不留意就容易误收;二就是对真、假货币进行涂改、挖补、拼凑、对接,致使假币有部分真币特征,
不易辨别;三就是以假换真,不法分子化身电力、电信等维修人员,在偏远地区以需要新钱、百元整钱等各种借口,找老人、妇女等以假换真。

二、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存在得问题
(一)对反假货币得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一就是农村地区得政府、村委会等对人民币反假工作少有过问,人民币反假工作基本由银行来开展;二就是居民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不足,她们一旦收到假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上交银行或有关部门,而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其花出去,甚至常常为“假币终于花出去了”而感到庆幸.
(二)反假货币设施不齐全
农村地区反假货币设施不齐全,防假意识差,在农村一般居民家中基本没有识别假币得器材,就算就是现金流量较大得超市、农贸市场假币识别仪器也很少有配备得,她们大都依靠经验、手感来辨别,但由于现在流通得假币以机制为主,采用现代制版印刷,在面额数字、凹印手感线、盲文、毛泽东头像等部位均具有凹凸感,以经验、手感并不能有效识别假币。

(三)反假货币知识宣传不到位
目前得宣传工作主要靠银行业金融机构来开展,得不到当地政府与居民得支持,在宣传过程中,一就是部分居民态度冷漠,爱理不理,对反假货币知识不就是很感兴趣;二就是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有限,难以吸收反假货币知识。

(四)巨大得现金流量就是假货币流通与生存得“温床”
农村商品劳务交易基本使用现金,加之农村人口文化水平、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能力较为薄弱,极容易上当受骗。

三、上述问题得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
一就是针对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层次较低、反假知识有限得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应做到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农闲宣传与农忙宣传相结合、宣传反假币知识与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相结合,逐渐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与反假币知识水平.二就是加强与上级监管部门、公检法机关、宣传部门得沟通对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打击制、贩假币等犯罪活动合力。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群众反假币积极性
参照人民银行《反假人民币奖励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反假币专项奖励基金”,对金融工作人员收缴假币与社会人员举报制贩假币等违法行为做出具体数额奖励规定,对知情不报或违反规定得行为做出处罚,全面调动员工与群众反假打假得积极性.
3、推广新型结算工具,减少现金流通量.农村金融机构要帮助克服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慢得困难,将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为己任,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结算工具,创造宽松得刷卡与帐户结算环境,降低用现比率,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从而降低假币流通机会。

四、目前我支行反假货币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柜面人员得反假货币能力
利用晨会、周会组织人员学习人民币防伪知识,对新版人民币主要特征及时进行培训,并向每名员工印发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使全员熟悉掌握人民币得主要特征,确保在办理业务时能够准确鉴别,通过重点讲解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不断增强柜员实际鉴别技能,加强柜面反假堵截能力。

2、建立反假货币宣传长效机制
一就是我支行定期开展反假货币集中宣传活动,采取有针对性、有实际效应、瞧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得宣传方式,推动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得持续深入进行.二就是由持反假币证书得专业工作人员对假币进行收缴,同时向客户做好日常反假货币宣传,在各营业窗口醒目位置张贴宣传资料、提供咨询,介绍人民币特征、防伪基本常识以及真假币得识别方法,帮助客户掌握主要识别技能,提高客户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客户解释宣传,使其汲取教训,提高识别假币技能。

XX支行
2015年8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