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初中体育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规则:
1、运球时双手不能同时触球。
2、桃子先到者先得。
3、犯规则由对方得桃子,双方犯规则不得桃子。
1、讲解游戏方法并示范。
2、提出游戏要求:
接力时,接力队员要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3、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练习。
1、男、女各两组进行比赛。
2、抢到的桃子各队员要放在指定地点。
3、老师分批次进行指挥比赛。
1、分4组练习,成纵队。
2、按顺序依次练习,每次练完后,自动回到队尾排好。
3、练习内容:直线往返运球→绕标志物行进运球。
5
利用所学的行进间运球方法进行游戏,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
积极参与、勇争第一,培养团结协作,善于竞争的意识,体会运动参与的愉悦性,养成自我锻炼良好习惯。
小
三、游戏:
《抢桃子》
方法:分男女以组为单位比赛,运用所学的行进间运球方法到指定地点抢桃子,并运球返回,多桃子队则胜。
2、培养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
3、学
2、师生问候,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3、基本体操练习。
4、提出本课内容、学习目标,安排见习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动员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看谁能运得又快又好。
1、学生在体育委员指挥下集队。
存在问题:
1、运球速度快时,对球的控制性差,对运球还不熟练。
2、学生在运球时,保护球动作还没有养成。
解决办法:
1、增加篮球数量,增加运球练习时间。
2、增设两人一组进行运球攻防练习。
4、你滚球时有没有注意球的部位?
1、成4路纵队。
2、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改变球方向时手接触球的位置;运球时篮球反弹时要注意球的缓冲。
3、思考怎样才能加快传接接力速度。
基本部分
15
学会掌心空出,五指张开成球型的按拍球动作,学习通过按拍球的不同部分改变球的行进方向。
认真观察、分析动作,善于总结,在练习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增强自信心,形成坚强品质,体会学会动作的成功感。
2、教师巡视点拨
3、分组评定练习效果
1、绕一个篮球场慢跑2圈。
2、原地踏步练习等基本体操练习。
3、徒手操:
肩、手、压腿、膝关节、体前屈
两路纵队行进
体操队形,老师领操
基本部分
5’
全体学生快乐地活动身体。
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培养学生锻炼前热身意识,调动学生情绪。
3、发展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小
一、《滚球接力》
大
二、行进间运球
1、方法:手成球型,掌心空出,连续按拍球,运球前进。
2、教学重点:协调控球
3、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
4、行进间运球能控制球的方向及速度就是好。
1、讲解动作方法并示范。
2、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改变球方向时手接触球的位置;运球时篮球反弹时要注意球的缓冲。
3、运球时要抬头看行进方向,避免发生碰撞。
2、师生相互问候,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
♀♀♀♀♀♀♀♀
♀♀♀♀♀♀♀♀
♀♀♀♀♀♀♀♀
♀
★
准备部分
8’
热身运动
1、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前进行热身运动的习惯.
2、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中
1、听教师讲解记住动作要求
2、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3、接受教师指导,提高表现力
1、教师讲解热身运动的要求。
结束部分
4
放松及课后评价
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2、能客观评价学习。
1、闭好双眼,展开丰富想象,甩手臂放松。
2能自评互评。
3师生再见。
1、导入情景。
2、小组组织自评。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学生成四例横队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A(分值)
B(分值)
基本信息
课题
篮球运球水平二——行进间运球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篮球”学习模块提出了七年级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要求是:了解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动作和基础配合,侧重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体能;会用相关的方法和规则,进行锻炼和比赛,能欣赏和简单评价;高并保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培养爱好和特长,初步具有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向前走动或慢跑中控制球、保护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顺序
时间
达成领域目标
学生活动
教法指导
组织要求及预感
参与技能
心理、社会适应
负荷
开始部分
3’
1、集合队伍:快、静、齐
2、讲文明、懂礼仪,仪表端庄,服装整齐。
3、学习自我保护方法、安全知识。
1、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
(3)把掌握的的各种运球方法运用于实践,增强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享受运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掌握跑速进行练习动作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怎样才能把球运好》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打篮球所运用运球方式的种类、技巧和相关规则,培养篮球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运球方式的技术动作,提高身体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享受到运动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科学的锻炼观,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本次课达成教学目标。
由于学校、老师、家长都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高,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较强,发展的可塑性较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篮球的认知程度及场地器材成为篮球教学限制最大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篮球运球的方法和相关规则。
(2)初步掌握篮球运球方法的技术要求,包括手形、按拍部位、身体动作、力量大小等。
C(分值)
D(分值)
自评
教师评
1、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2、感到在课堂活动中心情愉快、开心
3、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参与练习。
4、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5、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不怕吃苦、用于克服困难
7、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8、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9、掌握向前走动或慢跑中控制球、保护球的方法
七年级“篮球”的“运球”核心内容是:结合已学知识,体会在向前走动或慢跑中控制球、保护球的方法,熟练后,自己选择跑速进行练习,掌握动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1、在篮球认知程度方面:观赏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少,学生之间差别大。2、在男女性别方面:大部分男生接触过篮球,通过小学低、中年级对篮球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支配球、控制球能力;女生大多还停留在初学阶段,控球及协调能力不强。3、在身体素质方面:都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在力量性、协调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陷。
游戏方法:用手滚球,使球滚着前进,到折返点后,运球返回来,双手交给下一队员进行接力,快者队胜。
规则:
1、滚球及运球时两手不能同时触球。
2、滚球及运球时不能超出划定区域。
3、失误要从失误点重新开始。
1、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讲解两次运球规则及篮球按拍部位介绍。
2、以哨音指挥,组织学生练习。
3、观察和巡回指导,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看球,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