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部分

成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部分

2
生产费用按照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可分为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和半变动费用。 1.变动费用,是指与生产数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费用。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 主要材料。 2.固定费用,是指与生产数量无直接比例关系的费用,在相关的产量范围内, 固定费用总额是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带有固定性质的费用,但如果产量 超过其原有的生产能力时,费用就会有所增加。如制造费用中的管理人员工资、房 屋、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办公费等。 3.半变动费用,是指与产品产量不成正比例关系的费用,即处于变动费用和固 定费用之间的费用,如燃料和动力费用。半变动费用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分解成为变 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最后消除半变动费用。 区分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有利于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因为变动费用随 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降低变动费用主要应从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着手,单位产品 所消耗的费用降低了,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总的变动费用就必然下降。而固定费用与 产品产量变动的关系不大,降低固定费用主要应从提高产品产量和减少费用的绝对 额着手。固定费用的总额是不变的,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越多,相应的 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费用就越低。这种分类,还有利于进行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并 为经营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三)生产费用按费用能否控制分类 生产费用按费用能否控制可将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与不可控制费用。 1.可控制费用,是指某项费用的发生受该责任单位或管理人员行为的直接影响 的费用。它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生产单位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性质的耗费; (2)生产单位有办法计算它的耗费; (3)生产单位有办法控制并调节它的耗费。 例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是该生产车间的可控费用。 2.不可控制费用,指某项费用的发生不受该生产单位或管理人员行为的直接影 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费用就是不可控制费用,如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 险费,就是车间的不可控制费用。 划分可控制费用与不可控制费用,可以正确评价各类责任单位或有关人员的工 作业绩,推行责任会计。
1
类费用按经济用途进一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几项构成:
1.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主要的原料、材料或零 件以及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动力费用、废品损失等。
2.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制造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分车间、总厂)生产管理及服务 部门为组织、管理和服务于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即所有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以 外的制造成本。包括基本生产车间、分厂、总厂生产管理和服务部门的人员工资及 福利费、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 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如果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用额较大,也可将成本项目分为直接 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四项。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某一 时期耗用的费用。这些费用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和归属期间,但很难确定其成本计 算对象。因此,在核算上,期间费用不计人产品成本,而是按照其归属期进行汇总,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制造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费用的这种分类,可以反映出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反映与监督产品消耗定 额和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 费用除了按经济性质和经济用途分类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1.直接计入费用,是指仅与某种产品有关,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如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可以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种产品 成本,简称直接费用。 2.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与多种产品有关,无法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需要 用一定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加以分配的费用,简称间接费用,如几种产品共耗材料 费用、制造费用。 划分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是为了确定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一般地 说,凡是能直接计入一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尽量直接计入;对于间接费用,则要 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在成本计算工作中,如果企 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所发生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则成本计算工作大为简化。 (二)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 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1.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直接相关的生产费用,如 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燃料、生产工 人工资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2.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没有直接相关的生产费用, 如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等。 (三)生产费用按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类
一、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 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性质划分,不外乎劳动对象、劳动手 段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若干个费用要素。具体可分 为以下各项: 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原料及主要 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固体、 液体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动力(如电、 蒸汽等)。 4.工资,指企业应计入生产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根据规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
费。
6.折旧费,指企业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7.利息支出,指企业计入期间费用等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 额。 8.税金,指应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 用税、印花税等。 9.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旅差费、租赁费等。 将费用按经济性质分类,反映外购材料、燃料等费用要素的实际支出,能够说 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耗费了少,以便于计算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支出水平。 但这种按经济性质分类来核算费用,只说明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什么费用, 消耗了多少费用,不能够据此查明生产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这些费用的支 出是否节约、合理。 二、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是指按费用在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类。以制造业 为例,费用按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一)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费用。这类费用在生产过程中的用途各有 不同。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则用于管理、组织和服务生产,因而还需将这
财政学院会计学院
第二节 费用的分类
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归集各项费用,正确计 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成本管理,需要对种类繁多的费用进行合理分类。费 用可以按不同的要求分类,最基本的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和按费用的经济用途 分类两种。同时,为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还可对生产费用进行其他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