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岗位培训体系]网络维修员培训教材

[员工岗位培训体系]网络维修员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网络维修员培训教材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一节微波炉基本知识简介一、微波炉的基本特点1.微波特性●被吸收性●穿透性●被反射性2.微波炉的三大功能●再热●烹调●解冻3.微波炉的主要特点●高效●节能省电●加热均匀●安全卫生、保持营养、消毒杀菌●使用方便二、微波加热原理1、加热原理:微波使分子极化,在极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能,使物体被加热。

2.、微波加热的特点:比传统的加热方法要加热均匀一些。

三、微波泄漏安全标准●距微波炉5CM的任何位置的微波泄漏量<5mW/cm2第二节微波炉的结构●家用微波炉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微波发生系统、电源及保护系统、炉腔、炉门、控制系统等。

●工作过程:双向二极管~220V交流电高压变压器直流高压(4000V左右)磁控管阳极2450MHz微波能炉腔加热介质磁控管阴极(3~4V)第三节微波炉的使用常识一、使用注意事项a)不要过度烘烤食物,以免着火;万一着火,需立即切断电源并保持炉门禁闭状态,待熄火冷却后才能打开炉门b)密封容器内的食物不能直接放入炉内加热,以免爆裂c)在烹调过程中需保持炉子的通风口畅通无阻d)烹调含有气体、泡沫的液体(如煮牛奶)时,应搅动数次以免液体溢出e)勿空载运行f)勿用金属器皿盛放食物放入炉腔内烹调g)不得在炉内加热化学试剂或其他腐蚀性物品二、烹调器皿的选择1.对器皿材料的要求a)对微波有极高的穿透性b)耐热超过120℃c)在加热过程中无有害物质析出2.可选用的材料a)玻璃;b)陶瓷;c)塑料;d)胶膜3.禁用或慎用的材料a)金属;b)漆器;c)纸碟、纸杯;d)竹木器具三、影响微波炉烹调效果的因素1)食物的介电性质2)食物的比热3)食物的密度4)食物的大小(一般小于5cm)5)食物的形状6)器皿第二部分命名规则第一节内销炉命名规则一、型号的构成1内销微波炉产品型号由产品功能特征号、控制及电源方式特征号、有效容积特征号、炉腔特征号、款式系列代号等五部分组成,具体如下:X X XX X ——X款式系列代号炉腔材质特征号标称容积特征号控制及电源方式特征号产品功能特征号2 产品功能特征号:用一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P —普通型,即单一微波加热功能;K —除有微波加热功能外,还有烧烤功能;H —除有微波加热功能外,还有热风循环烧烤或立体烧烤功能。

3 控制及电源方式特征号:用一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J —机械恒频控制式D —电子恒频控制式(包括薄膜开关、轻触按键式及编码开关式等)E —简易电子恒频控制式C —电子变频控制式4 标称容积代码;用以“升”为单位的微波炉炉腔有效容积表示,取其容积实际数字为代码。

5 炉腔材质特征号用一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F —抗菌喷粉炉腔B —不锈钢炉腔T —铁氟龙涂层炉腔C —陶瓷涂层炉腔G —硅系涂层炉腔6 款式系列特征号按顺序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一款系列:字母A第二款系列:字母B依次类推,其中,字母I 、O 、X 不予使用。

如单个字母使用完后,则采用AA 、AB 、AC ……BA 、BB 、BC ……表示,依次类推。

第二节 外销炉命名规则一、型号的构成1 外销微波炉产品型号由控制及电源方式特征号、(产品功能特征号)、输出功率特征号、有效容积特征号、炉腔特征号、款式系列代号等五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E C N 70 17 S — N — 1 — A (型号构成举例)X (X )(X ) XX XXX— X —(X)—(X)炉腔材质特征号G :高温油控制方式第三节范例1)MG8017P-B 表示机械烧烤,输出功率为800W,17升喷涂炉腔,B型微波炉。

2)E1040P-P 表示数码管显示电子式,输出功率为1000W,40升喷涂炉腔,P 型微波炉。

3)EH8525S-SA 表示数码管显示电子式,带热风循环功能,输出功率为850W,25升不锈钢炉腔,SA型(全不锈钢)微波炉。

4)EH8525S-SB-A 表示数码管显示电子式,带热风循环功能,输出功率为850W,25升不锈钢炉腔,SB型(全不锈钢),炉腔测试点温度220℃,烧烤功率1400W,电压230V微波炉.5)CGN8525P-SA 表示液晶显示电子式,烧烤功能、及网络功能,输出功率为850W,25升喷涂炉腔,SA型微波炉。

6)TV1044P-AG 表示触摸屏显示电子式,带抽油烟功能,输出功率为1000W,44升喷涂炉腔,AG型微波炉。

第三部分微波炉相关要求(注:括号内类别为缺陷类别。

)第一节包装要求1 外包装箱1.1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商标、认证号、条形码、提示标记、制造厂全名、厂址、执行标准号等应正确无误。

(B类)1.2脏污、变形面积小于50×50mm,轻微破损面积10×10mm,但不能穿透。

(C 类)1.3不得有封箱钉弯曲不足现象。

(C类)2 外包装.2.1 缓冲材料、包装胶袋应齐全,使用正确。

(B类)2.2脏污面积小于10×10mm, 3点均布,无明显变形、破损,泡沫不得断裂。

(C类)2.3胶袋应有警告语、通风孔。

(A类)3 炉内包装.3.1 说明书、保修卡、食谱、转盘、转环、烧烤架应齐全无误。

(B类)3.2 印刷品应正确清晰,各种物品脏污面积不大于外观缺陷等级4级1点、无锈迹、水渍等。

(C类)3.3说明书里面内容必须有安全警告标识,且应与炉体标贴的警告标识相一致。

(A类)第二节外观要求1 所有标贴应清晰无破损脏污,粘贴无气泡,位置应正确。

(C类)2 正面及顶面.2.1 光泽度要求大于85%(一般对照样板检验)。

(C类)2.2 杂色点、凹坑点、补漆点2级点允许1点,或1级点3点均布。

(C类)2.3 划伤长度不大于外观缺陷等级1级,深度无明显手感。

(C类)2.4 外罩顶面无明显反弹。

(C类)2.5 控制盒、门面丝印应清晰无误。

用酒精、牙膏擦拭或胶纸粘贴丝印不得脱落。

(B类)3 炉腔.3.1 光泽度大于80%(一般对照样板检验)。

(C类)3.2 前板A、B、C面2级点允许1点,或1级点3点均布;允许划伤1级线1条,D面2级点3点均布, 允许划伤1级线1条。

(C类)3.3 U板以驱动轴中心为界线,靠前板处各面2级点允许1点,或1级点各面3点均布,划伤1级线允许1条,喷粉炉流挂面积不超过5×5mm,靠后板处检验标准1级点不计数,2级点各面允许3点均布,划伤线2级1条,流挂面积不大于10×10mm。

(C类)3.4 顶板无划手的凸点和毛刺, 变形面积不超过10×10×1 mm(长×宽×深)。

(C类)3.5 后板2级以下不良点不计数,3级点允许3点均布,划伤3级线允许1条,变形面积不超过5×5×0.5 mm(长×宽×深)。

(C类)3.6 后板应无划手的凸点和毛刺。

(A类)3.7 前板及炉腔内应无烧伤痕迹。

(A类)3.8 前板焊点不允许发黑。

(B类)4 两侧面.4.1光泽度要求大于80%(一般对照样板检验)。

(C类)4.2杂色点、凹坑点2级点允许3点均布。

(C类)4.3深度无明显手感的划伤痕迹允许1级线3条均布。

(C类)4.4允许直径1mm的补漆点1处。

(C类)5 背面.5.1光泽度要求大于80%(一般对照样板检验)。

(C类)5.2 允许2级以下点不计,3级点3点均布,4级点1点,喷粉炉流挂不计。

(C类)5.3 划伤4级线3条均布,3级线以下不超过5条,总数不超过8条。

(C类)6 底板镀层无明显锈斑和油污, 边缘无划手的毛刺, 变形面积不超过10×10×1 mm(长×宽×深)。

(B类)7 所要求的喷粉面上不应有“橙皮”,积粉,粉薄露青等喷粉不良现象。

(B类)8 在正常使用时,人手可触及的任何表面不可有尖锐披锋、毛刺、尖角点等可能致伤人体的隐患。

(A类)第三节装配要求1 装配门缝(门与控制盒之间)必须上下均匀,宽窄差≤0.5mm,缝隙在1.2±0.5mm 之间;全不锈钢炉E缝在1.5~2.5mm之间。

(C类)2 门与控制面板高度差及不平度(以炉体顶面及正面而论)≤0.5mm。

(C类)3 外罩与门及控制盒的缝隙必须均匀,宽窄差≤0.5mm(两侧面),缝隙A、B面≤1.5±0.5 mm,D面≤3.0mm(C类)4外罩与门面及控制盒的装配不平度(分别以外罩的顶面及两侧面为基准)≤0.5mm (顶面),≤1.0 mm(两侧面)。

(C类)5 旋钮与控制面板圆环缝隙必须均匀,宽窄差≤0.5mm。

(C类)6根据BOM表和电器明细表检查电源线及插头型号是否正确。

(A类)7操作部件应完整,无机械损伤,运作灵活正常,旋钮紧固件不应缺少和松动。

(B类)8炉内不得混入异物。

(A/B类)9电脑板与薄膜开关配合良好,无按键失灵现象;按键动作应顺畅,手感好,能自动复位。

(B类)10门开关顺畅,不得有明显的晃动或噪音,门钩不能碰到前板和联锁支架(包括常温负载后),且门上下窜动≤1.0mm。

(B类)11开门拉力及关门推力F应满足:1kg.f≤F≤3kg.f。

(C类)12螺钉(如接地螺钉、上、下铰链螺钉、变压器螺钉)紧固力符合GB4706.1-1998中第28章要求。

(A/B类)13控制旋钮施加30N的拔出力保持1min,旋钮不应被拔出;用1.8N.m扭矩测试旋钮不应爆裂。

(B类)14炉脚不平度≤1.0mm。

(B类)15转盘转动时上下摆动幅度≤6.0 mm(转环与驱动轴连体),玻璃盘与驱动轴配合深度≥2.0mm,玻璃盘与转环滚轮应全部接触良好。

(B类)16 风扇支承应安装紧固,扇叶转动顺畅, 扇叶拔出力≥3Kg·f。

(B类)17 高压电容型号及安装位置应正确,高压电容、高压二极管接地良好。

(A类)18 所有接线应符合相应图纸要求,接线端子应插紧,不得松动,并有适当的保护和密封,端子拔出力≥3kg•f。

(B类)19 内部导线走线应平滑,无锐边,所有扎线应正确,且不应碰到尖锐部件、高温元器件表面。

(A/B类)第四节电气安全性能要求1电源线滑出夹线装置时,载流导线应在接地导线之前被拉紧。

(A类)2接地电阻标准:≤0.1Ω(测试电流25A)。

(A类)3微波炉耐压标准:1500VAC/15mA/2s无闪烁、击穿(必须关门状态测试,机械式产品把时间旋钮调至工作状态。

)。

(A类)4微波炉绝缘电阻标准:≥10MΩ/500VDC/2s(必须关门状态测试,机械式产品把时间旋钮调至工作状态。

)。

(A类)5泄漏电流标准:≤0.75mA(以额定电压的1.06倍测试)(分别对微波、烧烤功能进行检测,微波功能要求是100%档)。

(A类)6输入功率标准:6.1将微波炉调至微波最高火力档或烧烤档位,时间调至10分钟,放入盛有常温275±15mL饮用水的烧杯,以额定电压启动微波炉检测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