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PPT课件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如谷类作物 合理株型一般具有矮秆或半矮秆、株型紧凑、茎叶所形成的冠 层的受光趣势,能较充分地利用阳光等特征。所谓株型育种就 是改善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矮化育种是株型育种的一个重要 内容和突破口,稻麦等作物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获得了大 幅度的增产。 适当矮化可以增进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能有 效利用水肥;增强抗倒伏能力;并提高其收获指数 (harvest index) 。收获指数 (HI) 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又名 经济系数 (coefficient of economics) 。收获指数在一定情况下, 可有效地作为高产育种的一种选择指标。 高光效是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以提高光合效率为目标的 遗传改良称为高光效 (breeding for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广义的高光效育种包括株型育种, 狭义的高光效 育种则仅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遗传改良或生 理育种 。
1.1.2 现代化农业对育种目标的要求 1.1.2.1 高产
高产是优良品种最基本的条件,高产品种应具 有下列性状: 1.合理株型:它是高产品种的基础。其具体表 现在:(1)矮杆;(2)叶片配制合理,有良好 的株叶形态结构;(3)不同作物具有不同合理株 型。如 对禾本科作物的要求是:矮杆或半矮杆, 株型紧凑,茎叶智力,基层叶片下披,中层叶片 稍短,上层叶片要挺,茎叶尖角小,叶色深绿, 叶片分布均匀,透光良好等…… 。
性,对多雨潮湿地区的耐湿性, 抗穗发芽性,都是
§1
育种目标
§1.1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1.2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1.3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返回
§1.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1.1.1 育种目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1.1 含义: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 然栽培经济条件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欲选育种的具体要求。 1.1.1.2 重要性:
3、产量因素;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 禾本科作物一般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故 理论产量为; 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 在现在的育种工作中,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 因具体条件的不同其测重点不尽相同。例如;有 (1)多穗型品种;如蚰包麦。亩穗数56万×穗粒数 24.1×千粒重38.3=500kg。 ( 2 )大穗型品种;毛颖阿夫 亩穗数 30 万×穗粒数 40.1×千粒重44.2=500kg. (3)中间型品种;宁麦3号;亩穗数37.5×穗粒数 41.1×千粒重35.6=500kg.
2..高光效率: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形态特征; 高光效率是高产的品种的生理特性。从高光效育种角 度。可将决定产量的几个要素归纳为一个公式。
即:产量=[(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呼吸消耗]× 经济系数。
从式中看出:一个高产品种应具有较强的光合能 力,低的呼吸消耗,光合机能保持时间长,叶面积适 当及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根据光合效率、C4作物的日合成能力为54g/m2。 C3作物的日合成能力为30g/m2。椐此计算,禾谷类作 物的产量应该达到4000斤。而目前,作物对光能的利 用率是很低的。一般只能利用照射光单位面积上所获 得的全年辐射线的1—2%。甚至有的不到1%,椐计算 ,在现有基础上,如果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在提高1% 的话。每亩的总产量可增加750公斤左右。
1.3.2 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病、虫害的蔓延与危害,是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 原因之一。在与病、虫害抗争中,各国都注重于抗病虫品 种的选育和应用。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作物种 对病虫害的抗性,一般只要求在病菌流行或害虫发生时 , 能把病原菌的数量和虫口压低到经济允许的数值以下,即 要求品种对病虫有相对的抗性,而不要求绝对的抗性,病 虫害发生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很大,有一定的耐病 性或耐虫性,就基本达到了。目前,在我国应选育抗稻瘟 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的水稻品种。 北方麦区应注意选育抗锈病,在南方麦区选育抗赤霉病 等的小麦品种。玉米应选育抗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 和青枯病,大豆应选育抗病毒病、线虫病、食心虫及秆潜 蝇的品种。油菜应选育抗病毒病,菌核病和蜘蛛等。
1.3.1 产量性状 单位面积上收获的产品重量就是一般所指的产 量。产量的提高直接决定于构成产量因素的协调增 长。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为单位面积穗数、穗 粒数及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是这些构成因 素的乘积。各构成因素之间往往相互制约,呈不同 程度的负相关,难以同步提高,而应根据地区自然 条件、 耕作栽培水平以及作物相应的发育特性,提 出不同的增长要求,使有主次地协调增长,从而提 高产量。
1.3.3 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作物品种类型对不利的气候、土壤因素等环境
胁迫因素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 对旱害的抗性
机制有避旱、免早、耐旱等类型。越冬作物则需要 在越冬期间对低温抗耐性,即越冬性;作物对寒冻 的抗性机制则有避寒、耐寒、抗寒等不同类型。对 盐区的耐盐碱性,对酸性土壤地区的耐酸性、耐铝
1.1.2.2 稳产 1、抗病虫性。 2、抗旱耐瘠性。 3、抗寒性。 4、抗倒状性等。 1.1.2.3 早熟 1、早熟可避免和减轻某些自然灾害; 2、早熟有助于提高复种指数; 3、对早熟的要求应适当。
1.1.2.4 优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业生产对产品的品质性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1.2.5 适应机械化作业 就是适应用机械进行田间管理和收获.这 类品种一般要求矮杆,高矮一致,生长整齐, 株型紧凑,抗倒状,成熟一致。不易落粒等。
返回
§1.2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1.2.1 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2.2 根据当地的自然栽培条件,解决主要矛 盾。 1.2.3 育种目标要落实在具体性状上。 1.2.4 要满足当前的需要,预见今后生产发展 的要求。 1.2.5 育种目标还应考虑品种的搭配。
返回
§1.3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