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作者】《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主题思想】《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爱而不见:②爱而不见:③说怿女美:④匪女之为美:⑤自牧归荑:⑥匪女之为美:2、判断文言句式:①俟我于城隅。
: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①静女其.姝:②俟我于.城隅:③爱而.不见: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二、翻译: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7、《静女》中,“,。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四、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8、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9、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五、简答题: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4、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5、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爱而不见:爱通“薆”——躲藏②爱而不见:见通“现”——出现③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④匪女之为美:女通“汝”——女⑤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⑥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2、判断文言句式:①俟我于城隅。
:状语后置句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判断句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省略句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①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多么”②俟我于.城隅:表示处所的介词,“在”③爱而.不见: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取消句子独立性二、翻译: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翻译: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三、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四、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
分析:C “说怪女美”意思是“喜爱彤管的美丽”。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解析】C。
分析:C没有根据判定“发生在同一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D分析:D《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不是全部。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