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认识计算机(一)教学容分析本课是《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容,主要容有“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四部分,是认识信息技术重要的处理信息工具——计算机的常识课,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和计算机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计算机应用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还未形成系统知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科学,不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3)知道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能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演示法和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电脑,并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去认识计算机。
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教师可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感受信息和信息表现的形式”这一环节,我准备了相关的图片,用生活中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对于一部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小老师作用,帮教另一部分的学生。
在评价方面,应多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评价时注重个体差异,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评价,在课后设计“自我反思”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反思学习情况,梳理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新知学习——交流共享——小结拓展”。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室、体现信息呈现方式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图1-1我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如电视机、等。
计算机更是一个神奇的信息技术,是方便我们快捷地获取、处理、传递信息的好帮手。
大家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回答问题学习新知1.布置任务一:要求看教材P2~5,观察机房,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的机房在楼,机房里大概有台计算机,我使用号机。
(2)说出下列计算机的类型。
图1-2(3)填写下图1-3各部分的名称。
听讲,明确任务学生看看教材P2~5,观察机房,相互讨论,完成任务一让学生在做中学,梳理新知图1-3(4)举出三个说明计算机在的应用例子。
2.教师巡视答疑,个别指导3.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点评4.教师小结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5.任务二:说一说(出示图1-4)图1-4 学生展示完成情况听讲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交流共享1.布置任务三你认为作为学生在机房中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相互讨论,写出至少3条。
2.教师巡视、答疑、个别指导听讲,明确任务,看书,讨论交流,完成任务三用学生的话来规学生行为。
3.组织学生汇报,归纳要点(参照标准详见附件一:学生使用计算机守则)4.说一说下列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图1-5图1-6图1-7学生汇报学生听讲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自我评价总结升华1.布置任务四:盘点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总体评价,在程度条和评价留言上记录下来(见完成“小盘点”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梳理知识附件一:计算机使用守则一、机房守则1.进入机房后要保持安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得擅自交换座位和在室随意走动,不得代替他人上机操作。
2.要听从老师安排,遇到问题时,立即向老师报告。
3.要保持机房清洁,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雨具、杂物进入机房,禁止私自携带软盘、光盘进入机房。
4.未经教师同意,不得对计算机的程序、文档等进行篡改或删除。
5.不可浏览不良,严禁下载任何黑客软件、电脑游戏,传播计算机病毒。
6.离开时,要正常退出应用程序,将键盘、鼠标、耳机、座椅归位,并如实填写好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表。
二、正确使用计算机1.坐姿要正确。
2.使用鼠标和键盘时,双手要放松。
3.每隔30分钟休息一会。
三、不正确使用计算机对身体的影响1.眼睛疲劳: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产生眼睛疲劳,甚至会出现流眼泪、引发近视等问题。
2.身体疲倦: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容易导致身体疲倦,出现腰酸、背痛、颈痛、肩膀痛和手臂酸痛等症状。
3.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损害身体健康。
4.造成手部肌腱损伤,造成腕关节的肌腱炎、手指的腱鞘炎以及一系列腕管综合症,导致人手部的长期麻木和疼痛,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附件二:学生反思“小盘点”(七)教学反思第2课让鼠标听我指挥(一)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大多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应用,对于鼠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习计算机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但对还未使用过计算机,对正确地启动、关闭计算机还不甚了解,还不会操作、控制鼠标。
(二)教学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习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拖动的操作方法,并能将这些操作灵活运用于计算机操作中。
鼠标是指挥计算机运行的重要指挥棒之一,学好使用鼠标,就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熟练操作鼠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拖动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2)认识鼠标的基本结构,学会鼠标的正确握法。
(3)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拖动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玩“填色”游戏、“烧烤”游戏,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四种操作方法;通过打开指定路径下的资源库,巩固鼠标的操作并掌握鼠标的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是基本操作课,根据新课程理念及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了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画面直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点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乐中学,学生通过直观与感观认识鼠标,在玩“填色”游戏和“烧烤”游戏的过程中认识、掌握新知;最后让学生打开“中国地图拼图”进行的练习容,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将学生编排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自主、协作、探究新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媒体电脑室、“填色”游戏、“烧烤”游戏、“中国地图拼图”游戏及鼠标相关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识鼠标(打一办公用品)导言:别看它个子小小的,本领可大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神奇的朋友吧!(板书:让鼠标听我指挥)探究新知触摸体验,认识鼠标1.设问:请同学们摸摸鼠标,仔细观察它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触摸鼠标、观察鼠标的组成,说一说初步了解鼠标的组成,并对它有一个感性认识2.归纳鼠标的组成及其正确姿势,接着让学生按正确姿势握一握鼠标。
听讲握鼠标,同桌相互检查通过模仿,初步学会正确握鼠标填色游戏,学习移1.出示小车图(在桌面上双击游戏“填色”游戏图标启动游戏,进入画面)。
2.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师:漂亮吗?师:如果填上颜色就会更加漂亮!怎么才能给小车填上美丽的颜色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研学生观看、听讲回答问题听讲,明确任务小组讨论,合作、探索操作方法以“填色”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协作探究操作要领图2-2 握鼠标方式左键滑轮右键图2-1 鼠标及其按键第3课打开窗口天地宽(一)教学容分析1.本课的主要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课是第3课“打开窗口天地宽”的容,主要的容有:windows桌面、windows窗口及窗口的基本操作(打开、关闭、移动、大小的改变),这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入门课,学好本课将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打开、关闭、移动、大小的改变)。
教学难点:窗口大小的改变。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初步接触了桌面及图标、窗口,但还没形成概念,不了解Windows的窗口组成及窗口的使用等操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求知欲旺,好奇心强,也比较喜欢游戏,上一节课学生对益智“烧烤”游戏特别喜欢,本节课可以继续用这个游戏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Windows桌面、窗口的基本组成。
(2)掌握windows窗口移动、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改变大小等基本操作。
(3)能熟练使用鼠标对窗口进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阅读讨论,循序渐进地学会窗口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电教室。
(五)教学策略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游戏教学法”相结合,主要通过“激趣引入——学习新知——综合应用——总结升华”四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
首先继续引用上节课学生喜欢的“烧烤”游戏,引入新知;在“学习新知”这个环节中,继续以上面的游戏为引子,通过游戏掌握窗口的操作;通过打开IE浏览网页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窗口的移动、大小变化”的知识技能;最后让学生继续打开丰富多彩的网页进行综合练习,巩固窗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使用鼠标的基本技能。
在学法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完成多层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意建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激趣引入1.布置任务一:玩“拼图”游戏,引入新知。
2.提出问题:(1)如何启动“拼图”游戏?(2)启动后弹出来的界面名字是什么?(窗口)3.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打开窗口天地宽学生用2分钟玩“烧烤”游戏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上节课的游戏,从游戏活动过渡到“窗口”相关的知识,引入新知学习新知认识桌面及窗口1.认识桌面及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