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前均应进行验收,验收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各种材料的检验批验收数量分别为:
水泥:散装500t,袋装200t。

矿物掺和料:200t。

粗、细骨料:400m3或600t。

外加剂:50t。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相关验标要求。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相关验标要求。

本标段混凝土设计要求为防水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

二、搅拌
1、搅拌时,投料顺序宜为: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和外加剂。

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

2、称量设备应定期检定,最大允许偏差:
粗、细骨料:±2%
其他:±1%
3、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70℃,夏期施工不宜大于40℃。

4、泵送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宜在120~160mm,初凝时间10~14小时。

三、运输
1、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卸料前应高速旋转 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料斗。

2、混凝土向下泵送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

3、泵送混凝土的固定下料口间距不宜大于3m。

4、混凝土应在1/2 初凝时间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5、如停泵时间超过15 min,应每隔4~5 min 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时间超过45 min,应将管内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6、混凝土罐车应采取遮盖或保温隔热措施。

四、混凝土浇筑
1、泵送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其他不宜大于40cm。

2、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在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高度不宜超过1 m。

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每一振点的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然后缓慢拔出振动棒,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

4、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

5、在振捣时注意振动棒不要碰钢筋、模板、止水带、预埋件等。

6、在混凝土施工缝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凿除其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露出不低于总面积75%的新鲜混凝土。

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机械凿毛不低于10 MPa。

混凝土表面清理完毕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标准为每平方米1.5kg,纵、横向各涂刷一次。

五、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安排专人观察混凝土凝结情况,在混凝土定浆后初凝前对其表面进行二次抹面压光,以闭合收缩裂缝,抹面压光时严禁直接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2、自然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h 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但在二次抹面压
光后混凝土终凝前不得与覆盖物直接接触。

3、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混凝土水胶比及所属分部工程进行区分。

保温保湿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始终保持湿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4、蒸气养护全过程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①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时间为4~6h。

②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③恒温时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

④降温速度不大于10℃/h。

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方可撤除保温设施和测试仪表。

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5%和龄期超过保温保湿养护期14d前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六、混凝土拆模
1、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2、承重模板拆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各分部工程规定),设计未进行规定时,按照下表规定: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百分率
即本标段箱涵顶板拆模强度应大达设计强度。

3、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与空气接触后降温过快而导致表面开裂,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不得拆模。

4、大风和气温急剧变化时亦不得拆模。

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得大于20℃(梁体不得大于15℃),梁体箱内外
温差亦不得大于15℃。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七、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均为大体积混凝土。

1、应进行配合比特殊设计,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水胶比不宜大于0.55(本标要求0.45);粉煤灰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粉不一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和料总量不超水泥用量的50%。

2、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45℃。

3、泵送时,浇筑层厚不宜大于50cm,非泵送时不宜大于30cm。

4、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气温与大气
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5、大体积混凝土宜埋设测温元件进行温控监测。

6、若设计有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埋设冷却水管。

在冷却管被混凝土完全埋没3h后开始通水,通水冷却应连续进行,一旦开始,不得中断冷却水。

养护结束后,冷却管应进行压浆处理。

本设计没有考虑预埋冷去水管降温。

八、冬期施工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21时室外温度平均值)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办理。

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前,不得受冻。

浸水冻融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75%前不得受冻,砂浆在70%前不得受冻。

2、冬季施工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3、冬期施工对原材料预热要求如下:
①水泥等胶凝材料可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②水加热不宜高于80℃,骨料不加热时可高于80℃,但应先投入骨料和水搅拌,再投入水泥。

③骨料均匀加热不应高于60℃。

九、夏期施工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的施工应按夏期施工办理。

1、应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3、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加快,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4、混凝土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
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
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