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试施工方案

调试施工方案

调试施工方案8.1调试概述根据施工范围作业内容,对各个工序的电气和仪表进行调试工作。

其中,电气调试主要有:①仪表单体校验、测试监控;②回路模拟试验;③分系统组态、测试;④分系统开通、试运行;⑥系统联动试运行。

仪表调式主要有:①单体元件性能测试;②二次回路模拟试验;③分系统整组试验;④分系统带电试运行;⑤系统联动试运行。

8.2仪表及电气调试程序和方法8.2.1仪表调试8.2.1.1仪表调试基本流程仪表、自控设备交接试验是自控系统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对设计、产品和安装工作的综合检验,是确认自控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能否可靠投入运行的关键环节,应遵照以下流程进行。

8.2.1.2仪表调试执行的技术标准(见前面列出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规范。

此处略)8.2.1.3仪表基本调校项目1)零点、量程调整、精度、变差校验;2)定值整定、动作、保持、返回特性校验;3)智能参数设置、功能组态;4)I/O接口回路校验;8.2.1.4仪表调试基本方法1)准备工作认真熟悉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和有关产品技术资料,了解设计要求;熟悉本项目调试工作所执行的规程、规范;对所有调试用仪器、仪表通电检查,保证能正常使用;准备好记录需要的各式试验报告。

2)外观检查正式调校前,对仪表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仪表型号、规格、材质、外形尺寸、测量范围、工作电源符合设计要求;端子、接头、紧固件、附件、合格证、检定证书齐全;无变形、损伤、油漆脱落等缺陷。

3)仪表单体调试基本方法仪表单体调校前认真阅读仪表说明书,检查智能仪表配置的编程器、专用电缆、附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核定校验用的标准仪器基本误差不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的1/3。

通电前检查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通讯线是否连接无误,保险丝是否完好无损,智能仪表插卡位置是否正确,相关的DIP地址开关、跳线设置是否符合设计。

仪表校验时,及时填写校验记录,注明校验日期,由校验人、质量检查员、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经校验调整后的仪表应满足下列要求:仪表零位、量程正确;基本误差、变差不超过仪表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指针在整个过程中无抖动、磨擦和跳动现象;电位器和可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在调校后留有再调整余地;数字显示仪表示值清晰、稳定,无闪烁现象。

校验结束后,合格仪表贴上检定合格标记,不合格仪表报业主、监理确认后作退库处理。

4)回路试验基本方法待安装工作结束后,认真校核仪表回路及I/O接口的接线,在I/O接口处进行仪表测量回路的精度校验,在I/O接口处对电气设备的状态信号进行校核,在I/O接口处对电机、电气动执行机构进行联锁、控制模拟试验。

5)自控系统开通基本方法首先开通强电系统,在I/O接口处检查有无不容许的感应电、强电信号窜入,严禁强电、感应电、高频杂散电流信号进入中控室。

合格后开通自控系统、仪表测量系统,检查所有仪表的实际工作状况,检查各个测量点、控制点的组态设置,逐步完成各个子系统控制点的遥信、遥测、控制调试。

6)运行自控程序,配合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联动试车。

8.2.1.5变送器校验1)压力、差压类变送器校验a首先对变送器零点、量程进行调整,计算迁移量,最后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校验。

检查不少于5点,在全量程的0%、25%、50%、75%、100%点上施加模拟信号,测试相应的输出值,确保准确度符合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b对带微处理器(CPU)的智能变送器,采用编程器或直接在DCS操作台上按下述步骤进行检验:(1)对编程器进行自检,检查编程器与仪表的通讯情况。

(2)将仪表原有信息存入编程器的寄存器。

(3)检查仪表组态,对下列参数组态进行检查:仪表型号、仪表位号、工程单位;量程范围代码、测量范围上、下限;输出方式(线性、开方、小信号切除);阻尼时间常数;信息描述、描述符;校验日期登录。

(4)在编程器上选择测试方式画面,按以下要求检查输出:选择“零点”回路测试,查看输出是否为4mA;选择“满量程”回路测试,查看输出是否为20mA。

(5)记录参数设定、组态设置。

(6)精度校验:施加标准校验信号,沿增大及减小方向施加测量范围的0、25%、50%、75%、100%的测量信号,相应的输出电流应分别为4、8、12、16、20mA,误差不应大于仪表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变差应小于仪表允许基本误差的1/2。

8.2.1.6热电阻、热电偶、温度计调试1)热电阻、热电偶作导通和绝缘检查,并按不同分度号各抽10%进行热电性能校验,其允许偏差见下表。

与热电偶配套的温度仪表有断路保护要求时,做断路保护试验。

热电阻允许偏差注: (1)RO-0℃时的标准电阻;(2)t-被测温度。

热电偶允许偏差注: (1)t-被测温度;(2)允许偏差以℃或实际温度的故里分数表示,应采用其中数值较大的值(分度号为S的热电偶除外);2)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进行示值校验,校验点不少于两点。

工艺有特别要求的,作四个刻度点的校验。

3)数字温度显示仪的精度校验不得少于五点,其中四点在测量范围之内。

4)具有室温补偿作用的温度仪表的校验方法在下列三种方法中选用一种:a将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中,确保热电偶的冷端处于0℃。

b输入标准校验值时减去室温的热电势。

c采用自动补偿法。

8.2.1.7流量计调试为保证测量精度,首先应验证流量计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定证明以及流量计算说明书(执行《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8.2.8条) ,然后严格按照流量计的使用说明书安装流量计。

安装工作结束后,参照流量计算说明书在DCS上组态,对测量回路进行回路试验。

正式投运时,在管路中通入标称流体对测量的准确度进行标定。

8.2.1.8电动阀单体调校电动调节阀,刻度校验点不少于5点,测试其是否在误差范围内,同时测量全行程距离,全行程时间,并对阀位反馈信号进行检查。

还需要对限位开关进行调整,直至将执行机构调整到设计文件要求的工作状态。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是关系到阀门能否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调试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安装班组的试压工作中,并实施严格的监督。

8.2.1.9智能仪表调试1)智能仪表进行调试前,先作通电检查,确认备用电源、保护电池以及调节器液晶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及其它状态指示信号灯应能正常工作。

然后启动自诊断测试功能,使用内置或外置编程器、通讯器,调用系统功能菜单,检查仪表在线、离线测试功能、组态功能、存储功能。

检查制造厂设置的缺省参数值,按设计、工艺操作要求检查仪表的操作员级参数设置,记录设定后的参数值;检查仪表的班长级参数设置,记录设定后的参数值;检查仪表的组态级参数,记录设定后的参数值;检查所选定的功能块能否满足控制要求;检查功能模块之间的软连接是否正确,记录功能模块连接图;检查运算功能模块的基本运算功能的参数设置、运算公式及运算结果是否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

对于温度、压力补偿、比率计算、线性化等,分别加入所需参数的模拟信号,检查计算结果与理论要求的误差;检查输入输出功能模块的功能。

如数字滤波、自动、手动无扰动切换、逻辑输出继电器等能否正常工作;检查通讯功能的参数设置,其基本参数包括:波特率、奇偶校验位、优先级、通讯地址等。

2)智能仪表调校注意事项:a智能仪表调校前,反复熟悉其资料和校核接线。

防止微处理器被电源的错接而烧坏。

仪表通电初始化以后,要注意仪表的显示数据的代表状态是否正常,自诊断/自检后正常或异常的指示,若显示异常,则应停止调校,查找原因。

b智能仪表在组态时,对组态的数据要先按照设计要求拟成书面形式,用编程器逐一对照进行核对,确保正确无误。

要按照有关技术资料顺序操作,完成一步,检查一步,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认真检查组态数据的可靠性。

在组态数据打入EPROM或E2PROM后,切断仪表工作电源,数分钟后再恢复电源,重新检查组态数据的正确性,应无误。

如再有异常或数据丢失,应检查专用锂电池是否失效或其它故障。

d对智能仪表调校时,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考验其稳定性。

一般连续通电48h以上,正常工作且数据不丢失,状态无异常。

e智能仪表调校要使用稳压净化电源,注意调校时试验信号的屏蔽接地,以防止外部的干扰信号或强电信号进入仪器内部,损坏仪表或影响校验的准确性。

f智能仪表调校时,在正常情况下,不要随意打开仪表机箱,以防强光照射仪表内部,造成芯片中存贮的数据丢失。

8.2.1.10仪表系统回路试验1)仪表工程在安装、单体调校工作完成,正式投运前,必须进行系统回路试验。

系统回路试验在DCS系统调试正常后进行,检查系统回路是否具备下列条件:取源部件位置适当,正、负压管正确无误,导压管经吹扫、试压合格;气源管线已吹扫、试压,气密性试验合格,已通入清洁、干燥、压力稳定的仪表空气;电气回路绝缘合格,接线正确,端子牢固,接触良好;接地系统完好,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电源电压、频率、容量符合设计要求;仪表总开关、各分支开关和保险丝容量符合设计要求。

2)检测系统回路试验:a在系统的信号发生端输入模拟信号,检查系统误差,其允许误差值按下式计算:⊿B= (⊿A1)2+(⊿A2)2+…(⊿An)2b系统回路校验点不少于0、50%、100%三点。

3)测温系统回路试验:a将悬臂式电阻箱接入线路,替代热电阻输入信号进行校验。

b将毫伏信号发生器接入线路,替代热电偶输入信号进行校验。

c多点测温系统对重要测点输入信号进行指示校验,并用切换开关逐点切换,检查各测温点指示的环境温度是否正常。

做断偶试验时仪表指示最大,以此检验各点的位号是否与各点的部位相符。

4)压力、差压系统回路试验:采用压力发生器或气动定值器向变送器输入信号,检查系统回路精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调节系统回路试验:按设计规定检查调节功能及执行器的动作方向。

在系统的信号发生端输入模拟信号,检查其基本误差、软手动的输出保持特性以及自动和手动操作的双向切换性能,并用手动操作机构的输出信号检查执行器从始点到终点的全行程动作,如有阀门定位器时,则连同阀门定位器一起检查。

6)报警、联锁试验根据该工程设计院下达的报警、联锁定值表和对应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输入相应信号进行试验。

设定值必须修改时,应有设计院认可的文件。

7)报警、联锁系统试验分三步进行:a绘制报警、联锁系统因果关系动作状态表;b在外部线路不接入的情况下,向报警系统供电:按试验按钮,信号灯应全部亮,对不亮的信号灯应检查灯泡是否损坏,线路是否有误;在仪表盘外部接点输入端子板上断开(或短接)事故输入接点,使各报警回路均处于正常状态;逐个短接(或断开)事故输入接点,使报警回路逐个处于报警状态,按动作状态表检查灯光和音响信号,在报警、消铃、复位状态下,灯光和音响均应符合状态表的要求。

c进行电气联动试验:在仪表线路全部接通的情况下,切断所有参与联动的电气设备的动力供电主回路,采用控制主令元器件吸合、释放模拟电气设备启动、停车的方式,从现场端输入相应的模拟/数字试验信号(有条件时应输入工艺过程真实信号),按动作状态表检查各报警回路的音响、灯光是否正常,消音和复位按钮是否正常,相应电气设备的动作状态、动作时间、动作返回信号是否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