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更新日期: 07-21 陈明崔建华吕兴侠韩方正王金章封波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放射性的检测方法,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适时显示门静脉血管形态,直观血流方向,较精确地检测和计算血流量,易于重复进行、动态观察,特别适于临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该方法测定门静脉主干血流不受肝内分流的影响,不受肝脏摄取功能的影响,近年用来测量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报告渐多,对于慢乙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变化的报告不多。

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硬化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各期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我们测量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14例均为本院的住院患者,男112例,女2例,年龄20~61岁。

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慢性肝炎74例(其中静止期29例,活动期45例;肝炎肝硬化40例(依活动与否分为,活动期肝硬化24例,静止期肝硬化16例;依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期26例,失代偿期14例。

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无肝、胆疾病史,无长期饮酒史,肝功能正常,肝炎血清标志物阴性,常规B 超检查无慢性肝炎、门脉高压声象,男28例,女2例,年龄21~56岁。

1.2检测方法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方法:应用美国ATL公司HDI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取样容积3mm,经θ角较正后,仪器自动计算血流速度和血流量。

患者准备见文献[2]。

1.3统计学方法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有类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门静脉血流量均增加,门静脉截面积均增大,但慢性肝炎患者血流速度加快、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见表1。

表1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门静脉截面积比较(±s 组别 n 门静脉血流量 (ml/min 血流速度 (cm/s 门静脉截面积 (cm2 慢性肝炎 74 1445.4±392.8* 17.40±4.87*△
1.30±0.09*△肝炎肝硬化 40 1435.8±479.4* 1
2.97±5.10*△ 1.55±0.12* 对照组 30 1040.9±187.9 14.65±2.21 1.13±0.21 F值 12.70
14.49 92.77 P值 <0.01 <0.01 <0.01 注:*与对照组比P<0.01,△与肝硬化组比P<0.01 2.2活动期与静止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在炎症活动期与静止期门静脉均增宽,血流量均增加;活动期血流速度远远高于正常,血流量增加极明显;稳定期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由于门静脉增宽,血流量仍多于正常但比活动期减少。

肝硬化患者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乙肝患者活动期与静止期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门静脉截面积比较(±s 组别 n 门静脉血流量 (ml/min 血流速度 (cm/s 门静脉截面积 (cm2 慢性肝炎活动期 45 1545.9±368.9 18.39±5.18 1.30±0.11 静止期 29 1324.4±287.2
15.96±4.03 1.31±0.09 t值 2.7411 2.0929 0.0051 P值 <0.01 <0.05 >0.05 肝炎肝硬化活动期 24 1486.3±428.6 13.71±5.51 1.51±0.07 静止期 16 1445.5±573.0 12.53±5.60 1.58±0.12 t值 0.2605 0.6156 0.1281 P值 >0.05 >0.05 >0.05 2.3
肝炎肝硬化各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门静脉截面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大于失代偿组,门静脉截面积与失代偿组相比无差异。

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门静脉截面积明显增大,见表3。

表3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门静脉截面积比较(±s 组别 n 门静脉血流量(ml/min 血流速度 (cm/s 门静脉截面积 (cm2 代偿期 26 1620.1±448.5*△
15.31±5.33*△ 1.53±0.11△失代偿期 14 912.4±250.4 10.13±3.64△ 1.54±0.19△对照组 30 1040.9±187.9 14.65±2.21 1.13±0.21 F值 31.89 9.03 47.37 P值 <0.01 <0.01 <0.01 注:与失代偿期比P<0.01,△与对照组比P<0.01 2.4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对63例患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3年死亡11例。

死亡组与非死亡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测量结果,唯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别显著。

依门静脉血流速度分为流速降低(≤10cm/s和流速不低(>10cm/s两组。

降低组3年内病死率为30.44%(7/23,不降低组为10.0%(4/40。

两组比较差别显著(χ2=4.2313,P<0.05。

3讨论 3.1门静脉增宽的意义目前认为门静脉增宽是诊断门脉高压症的重要指标。

门脉增宽的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高度正相关,并
且门静脉的直径增大,上消化道出血率增高[3]。

本组结果表明,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也扩张,而且从慢乙肝静止期、活动期、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逐渐增宽,提示门静脉高压是逐渐形成的,门静脉截面积可作为间
接反映门脉压力的指标。

3.2门静脉血流速度的意义关于门静脉血流速度Cioni研究认为,肝硬化患者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肝脏损害的程度有关,可作为诊断肝硬化、分析肝实质病理的指标之一[4]。

本组资料同样表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失代偿期更为明显,肝硬化患者同时有门静脉增宽和血流速减慢,门静脉系统呈淤血状态。

血流速减慢提示门静脉阻力增加。

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有多种原因[5],正常孕妇门静脉血流速度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加速,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清IL-2含量呈正相关。

本组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在炎症活动期更为明显,与我们以往的研究报告一致[2]。

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速的增加是机体对肝内炎症反应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肝内血流量,增加肝内供氧量,促进炎症修复。

肝炎活动期时门静血流速度加快,可能还需肝脏对炎症因子有较好的反应性,血管有较好的顺应性。

肝硬化患者炎症活动期血流速度并不比静止期明显增加,可能是肝内的纤维化程度较高,抵消了炎症因子的作用。

依流体力学的原理,阻力增加则压力增高流速减慢。

门静脉血流速度与3 年存活率有密切关系,<10cm/s者预后差。

近年已有报告[6],经过抗纤维化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速度有可能作为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治疗疗效考核的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