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40301
所属专业大类:土木建筑类
建设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
院长:史庆南
专业负责人:夏巧丽
主要撰稿人:汪浩
主要完成人:
夏巧丽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负责人金志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张朝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李程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汪浩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陶正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
侯敏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
王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谭莜君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贺世伟昆明知尚达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
罗彬云南建工集团第四公司工程师
一、学制
全日制标准修业年限为3年。
弹性学习年限4年。
二、招生对象
应往届高中生、应往届中职生、社会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
三、学历层次
高职专科
四、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具备结构、基础施工、主体施工、高层建筑施工等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施工、工程测量放线、施工组织管理等基本技能,从事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
1.职业岗位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六、课程体系开发
2.课程项目、情境
每门专业课程要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课程教学要将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
七、专业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执行表学期周数及周课时分配
教学计划执行表基本框架为三年全日制标准培养方案。
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标准年限框架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进度及课程安排,在最长学业年限4年内修完应修课程,取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并满足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即可毕业。
3.各学期课程安排表-建筑工程技术
注:
1.4/15指该课程授课周数为15周,周课时为4,每门课程均要注明授课周数及周课时;整周安排以●记,课外分散执行以√记;
2.括号内的课程、项目学时学分不计入总学分,但列入毕业标准要求;
3.课程起止周默认为1-18周,若起止周不是1-18,要注明。
如2/3-10,即该门课程上课周次为第3-10周,每周2课时。
备注: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整周实践)、项目(课程);场所要写清实训室名称或校外实习基地名称。
(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该项目修满4个学分,多余学分最多可充抵通识教育选修课4学分。
(四)综合素质教育项目
综合素质教育项目修满4个学分。
八、教学基本条件
实训室若还未建设请备注(筹建)
(三)专业师资配置要求
1.专业带头人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副高级职称,具备双师素质,有3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具有奉献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专业整体建设规划、建设方向和特色研究的能力,能够组织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承担本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并参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工作。
备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原则上具有企业工作经验。
(四)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
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每门专业课程都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用于辅助教学。
《平法识图》课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省内外10000多用户分享1000多个教学资源。
九、专业综合素质测评
(一)测试内容
1.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程度。
2.已具备的专业学习能力。
3.人文与心理素质。
4.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文字表述能力。
5.与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兴趣与相关能力。
6.现场操作动手能力。
7.团队协同配合能力。
8.领导及资源组织能力。
根据相关项目的测试内容,由专业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考评组负责准备试题库。
(二)测试形式
建筑施工实训项目由5-6名参赛学生组成一个工作组(参赛小组),模拟施工项目部定出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生产经理、安全及质量经理等职位人员,相互协同,密切配合,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由测评小组评议从质量、安全、进度、材料使用等方面来评价各组的成果。
主要测试包括一般民用建筑构件钢筋的绑扎和安装,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墙体的砌筑与抹灰等。
(三)成绩及学分认定
综合技能测评分值为满分100分,测评达到60分为合格。
测评不合格者,各二级学院应组织专
业教师对其进行不少于16课时的专业技能强化,直到测评达到合格为止。
十一、毕业标准
学分要求:学生按本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通识教育平台修满49学分;专业课修满101学分;共150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岗位规定的任意一个职业资格证。
十二、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1.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为了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内,可以学习可以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个性化辅导、自主测试等内容。
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建立由考试、综合测评、技能测试等方式构成的学习成果考核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2.聚焦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所涉及五能(通用领域)、五会(专业领域)、五素质(素质领域)构建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设的综合类课程或项目,体现“全景式、立体式、体验式”全方位育人。
(2)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按工作过程导向开展课程体系设计,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构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开发真实或仿真实践项目,打造通识类、专业类、创新创业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第一、二课堂,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真题、真学、真做。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50%,实践教学内容体现多样化、实用性强、对接企业行业岗位需求。
4.实施1+x证书制度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岗位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完成学习即可考取施工员等证书,取得的证书还可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学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