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用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化【内容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新课标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每个教师的心田,促使每一位语文教师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地评价。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性问题,从合适的评价、幽默的评价语言、多元化的评价、动情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课堂评价艺术化适合幽默灵活动情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坷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舒展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极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
艺术化的课堂评价,能够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架起师生之间情感桥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反,简单、机械、没有指向性和激励性的课堂评价,却会成为破坏课堂氛围的罪魁祸首,让课堂变得无奈而尴尬。
艺术化的课堂评价,的确能成为滋润学生心灵土壤的点睛棒。
那么,教师的课堂评价如何做到艺术化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适合适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适时的,适度的,适量的,适宜的。
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
评价的基本原则就是里面提到的“及时”。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以及时为主,但是对还没达到要求的学生或者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打开的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延迟评价时间,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的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这便是“适时”。
其次,评价要适度。
适度的评价表现为评价的实效性,也就是一定要客观。
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一些教师陷入误区,对学生的发言不管好坏、对错一味赞美,错误地认为如果去客观评价,不表扬就是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
在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既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我们这样评价:“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
”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再次,评价要适量。
适可而止,不能滥用。
那种每节课都带着小星星之类的东西进入课堂,并以此作好引学生上钩的“诱饵”,是不可取的。
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都喜欢用“好”、“你真棒”去评价,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评价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最后,评价要适宜。
教师不能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像“好”、不错”、“很棒”等等,而应该用上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赞扬。
二、幽默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
为何大师级的教师的课堂是如此的吸引人,跟他们“幽默的语言”是大有关系的。
因此,趣味盎然,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剂最好的“调味品”,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让人接受。
这样的评价语言,诙谐中见真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于一笑中受到感悟,学到知识。
我们不妨来看个教学片段: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嗅,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孩子觉得老师善意的评价潇洒幽默,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还能消除学生受挫后的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
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语言比作是衣服柔顺剂,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的奇效。
在指导朗读《难忘的一天》这课时,学生们轮读,轮到一位学生读“邓爷爷要来看我们做计算表演,我又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时,要求读出紧张激动的心情,而这位学生一紫张,读得疙疙瘩瘩,甚至有丢字和添字现象。
教师走到她跟前,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别太紧张,虽然是为领袖人物表演计算机,心情激动,但不必慌张,先把话说清楚,才能沉着地表演啊!”这位学生听后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态,信心十足地重读一遍,收到了很好效果。
如果当时采用否定性评价,可能会打消她的积极性,而简单的几句幽默评价,既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保持了她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
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三、灵活课堂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
教师可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孩子也可以灵活运用。
1、赞誉鞭策优秀生。
教师对这类优秀生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高层次。
可以采取“从学习内容上评”、“从学习方法上评”、“从学习习惯评”、“从思维角度评”等等的方法,以期激励学生。
2、肯定鼓励中等生。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
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
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同时他们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3、宽容激励后进生。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们的认同和肯定,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鼓励。
但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因此,教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总之,在评价中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
四、动情现在不少评价都会流于一种形式,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们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
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
因为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和与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灵,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下面是一年级语文《做什么事最快乐》的一个教学片段。
请看授课老师的出色评价。
师:“课文学完了,小朋友觉得做什么事最快乐呢?”生1:“我觉得写字最快乐。
”师赞许地点点头:“你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愿你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2;“我觉得帮助别人最快乐。
”老师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摸摸他的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生3:“我觉得看动画片、玩游戏最快乐。
师:“你的感受真独特,我想你一定能从看动画片、玩游戏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老师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不经意的几个动作,深入到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老师的语言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扬与鼓励,有的只是师生真情的交融,有的只是教师真正将智慧与关爱的甘露滴洒在学生的心中。
教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可以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可以保护了学生的心灵。
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优点,宽容同学的错误。
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后进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愉悦地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由于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由于老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艺术化的课堂评价就如同一支神奇的魔术棒,能催生出美好融洽的师生之情,点化出和谐理想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1]《教育名言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2]白居易《与元九书》[3](苏)马卡连柯著,邱国梁编《马卡连柯论青少年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年版[4]钱蓄《语文教学语言评价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学,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