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规划
根据学校2011—2015年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实际,制订学校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教师是学校人才队伍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之根本的理念;突出“双师型”和“专业型”的特点;遵循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思想道德与专业学术并重的原则,以宽松优越的个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灵活创新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奋斗目标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精心培养,大力引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数量目标: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确定,2015年在校生学历教育人数达到7000人以上,按师生比1:18计算,教师的数量目标定为380人,其中全职专任教师增加到280人。
2、全职专任教师结构目标
(1)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中“双师型”师资达95%。
(2)学历(位)结构目标:建设一定规模的专业带头人群体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建立8—10人的带头人群体,规模在20人左右的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3)职务结构:全职专任教师高级职务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每个专业有6名高级讲师。
3、外聘教师的管理目标。
按照外聘教师聘用办法,对兼职兼课教师规定必要条件和聘用程序,建立外聘教师人才库。
授课期间签订聘用合同,发给聘书。
保证来源,保证质量,规范管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㈠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机构和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是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号工程”,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校长王玉华同志任组长,由副校长刘桂全同志负责审核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计划),把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研究协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教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面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悉心为教师服务,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专业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
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部门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状况是考评本人和单位业绩的主要方面之一。
㈡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热爱学校,自觉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品格。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遵守职业规范,自觉履行职责义务;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质量的高标准,树立优良的学术风气。
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
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为了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捕捉人才信息,科学决策,快速反映,以各种形式引进一些对专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专家、教授,在教学、专业建设、科研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㈣认真做好全职专任教师的补充工作。
今后五年,每年须根据学生数的增加,补充全职专任教师20-40人。
要广开来源,大胆地从相关企业,其他学校和社会选聘全职专任教师,要特别注意从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群体中选聘教师。
㈤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鼓励现有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全职专任教师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利用学校依托企业的优势,建立教师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
做计划、给时间,学校给予经费支持。
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工作一段时间,从事本同专业相联系的实际工作,如项目研究,工程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等。
对考取了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学校给予奖励,并提高其工资待遇。
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从相关企业有学历和专业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教师,全职、兼职兼课均可。
通过他们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指导实践,或与学校进行办学或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好的发挥学校“五个融合”的办学功能。
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㈥建立、巩固、发展专业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
学校制订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带头人群体,巩固和发展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
公开竞选条件和竞选程序,每两年选拔一次。
凡被选入的,规定任务,给予待遇,定期考核,优进劣汰,滚动发展。
㈦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㈧支持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学位)层次。
对于现有全职教师中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学校支持他们在职学习提高。
凡读学位的,学习期间,尽可能提供便利,创造条件;获得学位以后,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
凡参加专业培训的,学校和系在工作安排、学习费用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照顾。
学校还将和市内有关高校在本院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专业进修班,为教师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
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技术、计算机技能及普通话的培训,为他们做好现在的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㈨强化聘任,加强考核,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所签订的聘用合同(协议),对教师进行考核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过程做到客观、公平、透明,实事求是。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奖励的依据。
学校的在总体收入分配政策上,向教学人员倾斜;在教学人
员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上向敬业爱校、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教师倾斜。
学校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
根据学校的现状和特点,实事求是地修订、完善教师职务聘任条件,建立符合学校当前实际情况的教师职务正常晋升机制。
在工资政策方面,学校将按照不低于同类公办学校的标准,修订完善学校的工资标准体系,建立教师每年正常晋升基本工资的机制。
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
二O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