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中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一、地球和地球仪1.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北极:90°N 南极:90°S北极圈:66.5°N 北回归线:23.5°N南极圈:66.5°S 南回归线:23.5°S3.南北半球划分界线:赤道(0°),即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界线: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即20°W——0°——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160°E——180°——20°W的范围是西半球。
4.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经纬网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6.五带的划分及界线:北寒带北极圈北温带北回归线热带南回归线南温带南极圈7..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春分日冬至日夏至日秋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二、地图1、运用地图辨认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常用图例:3、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反之是盆地鞍部:两个山顶中间陡崖:等高线重合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典型例题1、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2年10月11日在山东济南开幕,这是太阳应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点 B.A点 C.D点 D.C点【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解答】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运动会开幕时间为10月11日,时间介于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也就是地球公转到③和④之间的C处.故选:D.2、如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图中地形部位描述正确的是()A.④处为陡崖 B.①处比②处海拔低C.⑤处是山脊 D.③处为盆地【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根据等高线不同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解答】A、④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故符合题意;B、①处海拔为240②处海拔为200,故①处比②处海拔高,故不符合题意;C、⑤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故不符合题意;D、③处是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时,认真阅读地图,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3、读图回答问题(1)A、B两地的经纬度是A ,B(2)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3)根据经纬线进行方向判断,A点位于B点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能用国际通用方法来表示某地的经纬度位置、用经纬线判定方向,以及区分东西半球。
向北纬线度数增加的,一定是北纬,位于北半球;相反,是南纬,位于南半球。
向东经线度数增加的,一定是东经;相反是西经。
但西经不一定在西半球,东经不一定在东半球。
20°W——0°——160°E范围内是东半球,160°E——180°——20°W范围内是西半球。
【答案】:(1)18°N,122°E 22°N,124°E(2)东半球北半球(3)西南第二部分:一、海洋和陆地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非、欧、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南美洲即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的是:南极洲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版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都是板块交界处,是板块挤压碰撞的结果;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二、气候1.常用天气符号:P46图3.6晴大雨小雪东北风六级阴暴雨中雪东北风八级多云冰雹大雪东北风八级以上小雨雷阵雨雾台风中雨雨夹雪霜冻2.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影响:交通、健康、农业生产、购物3.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多,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
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升高了。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4.气候影响人们的着装,也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还会产生灾害(旱灾、洪灾)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气温: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降水: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因素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6.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图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典型例题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晾晒衣服B.--卫星发射C.--农作物播种D.--外出郊游【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合,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解答】A.从符号看出为雨夹雪,不适合晒衣服.故不符合题意.B.从符号看出为晴天,适合卫星发射.故符合题意.C.从符号看出为大雨,不适合播种.故不符合题意.D.从符号看出为沙尘暴,不适合郊游.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符号.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识记住各天气符号的含义.2、2012年5月下旬,意大利某地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交界处【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意大利处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六大板块分布状况.3、根据下表中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完成要求.(1)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月.该地气温年较差是℃.(2)请参照已有的图示继续绘出该地的6、9月份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柱状可不必涂黑).(3)根据降水各月的分配状况,可知该地的降水量较多的两个月是、月.(4)试描述该地气候的基本特征:.【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分析】据表中各月的气温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来解答即可.【解答】(1)读表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为2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6℃,所以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31℃.(2)读表可知6月的降水量是63mm,9月降水量是50mm;(3)根据降水各月的分配状况,可知该地的降水量较多的两个月是7月和8月;(4)该地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1)7;31;(2)【点评】本题主要通过阅读各月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断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认真读表即可解答.第三部分: 一、居民1.世界人口增长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从1830年到1999年,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表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3.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饥饿贫困、环境恶化等。
4.人口增长停止,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5.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代表性建筑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寺庙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西亚、北非 黑种人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黄种人 亚洲东部教堂清真寺寺庙8.传统民居一定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上层风大凉快,避免潮湿;西亚的村庄: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爽,适应热带沙漠气候,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严寒的气候;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干旱的气候,黄土的结构;云南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适应热带季风气候,防雨防潮,通风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