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深市中小板企业2006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考察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严重不足,主要受到宏观经济、银行体制以及企业自身三个方面的影响。

标签: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1信贷融资比例小
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和中小企业规模不足等原因,中小企业通常要付出比大企业更高的融资成本才能获得银行贷款。

尽管如此,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各种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原因而不能成功申请银行信贷。

表1是针对样本企业2007-2009年三个年度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对比数据。

表1上市中小企业2007-2009年长、短期银行信贷比例
借款类型总个案数零值个案数数据缺失个案数银行信贷比例均值
短期借款97899100.13
长期借款978536440.03资料来源:根据样本数据统计得出。

在326家上市中小企业中,短期信贷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3%,长期信贷比例只有3%。

为对抗通货膨胀,从2010年以来,截至201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已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贷款规模急剧缩小,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银行信贷配给问题更加严重。

1.2长期信贷尤为缺乏
表1的数据表明,在326个样本中,长期借款的零值个案是短期借款的5倍多,而长期借款占企业总资产之比几乎为短期借款与总资产之比的二分之一。

根据样本数据,按照总资产自然对数定义企业规模,并按照高低顺序划分为四组:第一组的企业规模在18.84和20.18之间,均值为19.78;第二组的企业规
模小于20.64,均值为20.40;第三组的企业规模小于21.18,均值为2091;第
四组的企业规模小于24.30,均值为21.78。

分析不同企业规模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情况。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在12%以上,第三组样本的短期借款比例最高,为14%。

其它三组的比例随着规模递增而提高。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与企业规模为递增趋势,但是与中小企业短期借款比例相比,长期借款的比例非常低,仅占1%到6%。

不同企业规模下,长期借款比例占短期借款比例的比重只有12%—50%。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信贷融资尤为困难。

1.3信贷市场存在马太效应
虽然近年来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有一定增加,但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存在着规模差别和所有制歧视。

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递增,员工少于50人的企业与员工多于500人的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相去甚远,前者仅占后者的11%。

随着中小企业成立年限的增长,获得的银行贷款递增,成立年限低于2年的企业所获得的贷款仅占成立年限高于8年的企业所获贷款的3%。

随着企业成立年限的上升,企业银行贷款被拒次数百分比呈递减趋势,2年以下企业银行贷款被拒次数百分比为8年以上企业的2.07倍。

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与银行贷款可获性成正比,资产规模越大和成立年限越长的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越高。

由于规模和年龄的歧视,我国信贷市场上存在马太效应,企业在银行贷款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2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
2.1宏观影响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制订地方法律法规保障中小企业利益;通过实施补助、奖励等地方扶持政策,改善融资环境,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更为公平;非正规金融机构更为丰富,中小担保体系更为完善,活跃的经济氛围有利于中小企业拓展信贷融资途径。

2.2银行体制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同属于一个产权主体,大量政策性金融业务形成不良资产,在政府的庇荫下,缺乏内生动力和竞争意识。

在信贷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严重,尤其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更是偏向于向国有企业贷款甚至注资,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剧。

银行体系过度依赖政府,在人事安排和政策制定上都受到政府财政部门的影
响。

金融体系政企不分、银企关系扭曲,银行的商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改革目标难以实现,金融业的改革导致银行贷款决策层次上移,不利于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的开展,加之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2.3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自身因素是银行拒贷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参加信用评定、更长的企业年龄、自身盈利能力和抵押贷款的能力、企业所有制及所处地区等因素对企业获贷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企业规模大小、成立年龄、所有权性质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获贷能力。

抵押担保的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获得。

大多数中小企业先天规模较小,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大量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的产权不明问题,法律障碍多,无法用作贷款抵押品。

同时,中小企业所在地一般经济组织有限,难以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贷款风险无法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正位,赵冬青,朱武祥.中国上市公司零长期借款的经验研究[C].会议论文,2008.
[2]罗正英,周中胜,詹乾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企业家异质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