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法平时作业(一)
国际贸易法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主要有海上货物运输协议或总合同、班轮运输合同和航次租船合同三类
2、租船合同
租船合同是船舶所有人与承租人达成的协议,规定承租人以一定的条件向船舶所有人租用一定的船舶或一定的舱位以运输货物,并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与豁免等各项以条款形式加以规定,用以明确双方的经济、法律关系。
3、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简称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由
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适用于水路、公路、
85%~90%的货物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故海运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据主导地位
4、推定全损
指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受损货物残值,如果加上施救、整理、修复、续运至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其抵达目的地的价值时,视为已
丧失,是可以修复或可以收回的,但所花的费用将超过获救后保险标的的价值,因此得不偿失。
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放弃努力,给予被保险人以保险金额的全部赔偿即为推定全损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18分)
1、按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对每件货物或每一计费单位的货物的损害或损失,其最高的赔偿责任以( B)为限。
A.100美元 B、100英镑 C、100马克 D、100法郎
2、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额后从被保险人处取得的权利是(B ): A.委付权 B、代位权 C、赔偿权 D、支付权
3、甲企业在刊登商业广告时注明“本广告售予最先开出信用证的人”,则该广告应被作为一项(B ):
A、要约
B、不可撤销的要约
C、承诺
D、合同
4、DDU是国际贸易术语中( B )术语的英文缩写。
A、目的港船上交货
B、未完税交货
C、完税后交货
D、目的港码头交货
5、1955年海牙书规定,若收货人在货物交由其处理之日起( B )天内不提出异议,不能再向承运人提起逾期交货的诉讼。
A、14天
B、21天
C、一个月
D、二年
6、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以( B)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合同关系。
A.承兑 B、开证申请书 C、付款 D、提供单据
三、简答题:(每个20分,共40分)
1、简论提单的作用
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
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提单中载明的向记
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
交付货物的条款,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
”提单的主要关
系人是签订运输合同的双方:托运人和承运人。
托运人即货方,承运
人即船方。
其他关系人有收货人和被通知人等。
收货人通常是货物买
卖合同中的买方,被通知人是承运人为了方便货主提货的通知对象,
可能不是与货权有关的当事人。
如果提单发生转让,则会出现受让人、
持有人等提单关系人。
2、简述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
1.必须有共同的、真实的危险。
共同海损必须是在同一海上航程中的
船舶、货物或其他财产面临共同的、真实的危险时发生的。
所谓共同的危险,是指这种危险对船舶和货物都构成威胁,仅仅危及船舶或货物单方的危险不会造成共同海损。
如天气闷热而船上的冷冻设备损坏,可能导致货物腐败变质而船舶本身不受影响,就不是共同危险。
所谓真实的危险,是指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仅仅是主观臆测的危险不会造成共同海损。
2.必须是有意地采取了合理的、有效的措施。
共同海损中采取的措施必须是船长或其他有权作出决定的人为了挽救船上财物的明确目的而有意采取的。
如船舶在航行中遇到大风浪,如果是为了减轻载重而主动将重量大而价值低的货物抛下海,货物的损失就是有意作出的。
但如果是货物因船身剧烈颠簸而被甩人大海,这种损失就不是有意作出的。
合理是指公平而适当的处置行为,是基于善良管理人的立场,在当时的情况下,慎重考虑后所为的行为。
如船舶遭遇海难,须投弃一部分货载,船长不将木材、废铁等重而便宜的货物投弃,而是将钻石、名画等贵重物品首先投弃,则属于不合理的处分,不得列入共同海损。
有效是指因其行为而使财产得以保全。
3.损失必须是直接的、特殊的。
共同海损措施是以牺牲较小利益保全较大利益为特征。
被牺牲的利益必须是共同海损措施直接造成的,而且是特殊的、异常的。
所谓直接的是指损失必须是共同海损行为直接造成的。
间接损
失,如船期损失、滞期损失、市价跌落等,都不能算作共同海损损失。
特殊的是指损失必须是非正常的。
正常航行中需要作出的开支,
不得算作共同海损
四、案例分析题(22分)
中国某外贸公司(买方)与日本甲公司(卖方)签订了一份购买15套A型设备和8台K型仪器的合同,总价值40万美元,价格条件CFR大连,装运期为1997年9月底,付款条件是,买方在货物装运前二个月开立货款全额的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
1997年9月30日买方通过银行开出了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未交押金),卖方于10月9日、31日分二批发运了货物,从议付银行议付了货款,议付行从开证行处获得偿付。
10月15日,第一批货物15套A设备到港,11月8日,第二批货物8台K仪器到港,这两批货物买方都是在未取得正本提单情况下,以副本提单从船公司代理处提取。
经省商检局检验认定,15套设备具中有4套不合格,根本不能生产出标准部件,且无法修复。
其余11套设备及8台仪器无质量问题。
买方认为,所购15套设备系相互配套使用的,4套不合格,则其余11套失去使用价值,遂于1998年3月24日向日方发出一份备忘录,要求将15套设备全部退回,日方既没有签字,也没有答复。
买方最终提起仲裁,请求仲裁庭裁决:
(1)将15套A设备作退货处理,卖方返还已收的全部货款并承担全部退货费用。
(2)8台K仪器比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延迟五周到港,卖方应支付延迟到货的罚金4万美元。
(3)买方购买的15套A设备用于出租,由于A设备不合格,买方已向承租用户赔偿损失2万美元,这笔损失应由卖方负担。
答1、(1)买方只能退还四套不合格的模具,不能退还全部15模具,因为其余11台模具是合格是,可继续使用。
卖方应退不给买方四套
不合格模具的货款,应承担四套模具退回的一切费用。
(2)卖方8台检测仪的交付确实在合同规定的期限之后,这种延迟是由于买方开立信用证延迟造成的。
合同要求信用证应在交货前二个月开出,买方直到9月30日才开出信用证,按这个日期计算,卖方实际交货期并没有违反合同,买方要求支付延迟到货罚金的请求不成立。
(3)买方将模具出租的事实卖方难以预见,且属于另一法律关系,买方赔偿用户的两万美元损失不应由卖方承担(或答"买方这一部分请求不成立")
2、如买方拒绝向开证行付款赎单,开证行将遭受极大损失,因为他虽持有提单却提不到货物,也没有押金可补偿。
开证行可以凭提单要求船公司交付提单项下的货物或赔偿全部货款,也可依据信用证法律关系要求买方履行单证相符时的付款赎单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