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论文制作规范(第二版)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2年博士毕业论文制作规范 (1)论文封面格式(附页一) (12)英文题目格式(附页二) (13)郑重声明格式(附页三) (14)目录排列格式(附页四) (15)目录排列格式(附页五) (16)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2年博士毕业论文制作规范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包括摘要、综述等)字数控制在4-10万字。
二、论文装订的排列顺序(一)封面(二)论文英文题目(三)郑重声明(四)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五)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六)目录 (七)中文摘要 (八)英文摘要(九)引言(十)正文 (十一)参考文献(十二)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目录 (十三)致谢或后记三、论文制作的基本要求:1、论文封面统一用120克铜版纸,封面底色为白色。
2、论文用A4纸(210×297mm )标准大小的白纸。
3、论文在印制时,纸张四周留足空白边缘,即:每页上方(天头)、下方(地脚)、左侧(订口)、右侧(切口)应分别留出25mm 以上的空白边缘。
4、论文的封面应有书脊,书脊上应用仿宋体四号字与上方标明论文题目,下方注明研究生姓名。
5、全文英文字母、数字、符号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方法,选定相应文字段落,选择宋体(或者黑体等字体)后再选择Times New Roman 字体。
四、各部分要求及规范:单面打印单面打印双面打印1、郑重声明部分说明:2012版郑重说明与2011版本相同。
2、中文摘要部分说明:中文摘要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
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并标注在每页页脚中部。
目的、材料、结论等均加粗前面空两格(四个字节)写,后加冒号“:”。
关键词位于论文摘要的左下方,选取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用黑体小四号字。
3、ABSTRACT部分说明:英文摘要标题ABSTRACT居中,字体为加粗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页码续接中文摘要的页码。
Objective、Methods等均加粗顶格写,后空格,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位于左下方,至少四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分号后空格,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4、目录部分说明:目录内容一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其它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除正文部分有项目编号外,其他部分一律顶格,正文部分从引言开始,至结论结束,一律以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形式列入目录,综述不加入目录。
页码与文字中间的小黑点的标注方法:shift+6,标注密度上下一致。
宋体下小黑点为:……;Times New Roman字体下小黑点为:……;统一修订为Times New Roman字体下小黑点形式。
论文分为两部分(或者以上)的同学的目录排版参见附页五。
5、正文部分说明:正文由引言部分开始,必须由另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页码由引言首页开始,右页作为第1页,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必须统一标注在每页页脚中部。
(1)标题:一级标题1,2……用黑体小二号字,居左,上下隔1行(段前段后空1行);二级标题1.1,2.1……用黑体三号字,居左,上下隔1行(段前段后空1行);三级标题1.1.1,2.1.1……用黑体四号字,居左,上下隔半行(段前段后空0.5行);四级标题1.1.1.1,2.1.1.1……用楷体-GB2312小四号字,居左。
(2)正文内容: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最小值20磅,各章、节应有序号。
正文中不应出现无故换行,正文部分标点符号采用中文标点符号。
说明:材料罗列、缩略词表等采用2列或者3列表格填写,填写完整后表格居中,将表格内容居左,然后隐去表格框线。
正文中出现的%、-/~,℃等单位符号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标题后如采用冒号或其他标点符号的需要前后一致。
(3)统计图与统计表1)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号,用楷体-GB2312五号字。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 1.1 或图1-1(第一章第一个图)、图2.2或图2-2(第二章第二个图);表3.1或表3-1 (第三章第一个表)、表4.2或表4-2 (第四章第二个表)。
2)统计图大小应在10cm×10cm以内,一律用用计算机制图,特殊的仪器描图除外,如果图中字符显示不清楚的重新截图,另外标清字符;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坐标上标注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3)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4)统计表的形式必须符合统计学要求,即标准三线表;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5)每一图、表应有简短确切的注释,连同图号置于图下方(居中);6)如方法步骤、溶液配方等需采用表格形式表示,尽量使用文字描述,或者隐去表格框线,否则必须是标准三线表。
7)图注、表注等需与图表的排版在同一页,如不在同一页,需调整图标位置,图表尽量出现在正文提及部分,或者统一放于附录部分。
(4)缩写1)英文缩写:使用外文缩写时,要在首次出现处括号内给出含义说明,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2)中文缩写:使用中文缩写时,要在首次出现处括号内给出含义说明,如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6、参考文献部分说明:(1)参考文献用黑体四号字,居中,内容部分中文为宋体五号字,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所有标点符号统一为英文标点符号,每一符号后空格。
(2)统一为自动排序,排序符号选择[1]。
(3)参考文献格式示例:[2] Klein LS, Hackett FK, Zipes DP, et al.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Mahaim fibers at the tricuspid annulus[J]. Circulation, 1993, 87(2):738~739.说明:自动排序编号后无标点符号,从第一作者名开始,作者多于三人的只写三人,后加et al. 也可列出全部作者名字。
顺序依次为:作者名+英文逗号+空格+作者名+英文逗号+空格+作者名+英文逗号+空格+et+空格+al+英文句号+空格+文章名+[J]+英文句号+空格+杂志名(英文sci杂志统一为缩写名)+英文逗号+空格+年份+英文逗号+空格+卷期+英文冒号+空格+页码+英文句号注意:[J]方括号中间无空格。
其他类型参考文献参照武汉大学论文制作规范。
(4)参考文献部分标点符号一律采用英文符号。
正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综述部分文献不少于40篇,且2/3以上为近3-5年文献,要求大部分文献为英文sci文章或者中华牌文章。
五、各部分示例:(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密级(此处不填写)U D C 编号1 0 4 8 6(此处无下划线)(此处间隔20毫米)(以上四项用仿宋四号字)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以上二行用宋体二号字,字数小于20个)论文题目(题目用楷体一号字)研究生姓名:张三三学号:20062102000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李某某副教授专业名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以上五项用宋体四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年月日(年月日用黑体三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二级学科、专业名称、专业名称)Wuhan UniversityMaster Thesis(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以上二行用二号字)论文英文题目(题目用二号字)Postgraduate: Zhang Sansan Supervisors: Prof.Li ××April 1st, 2012(英文标点符号后空格,年月用三号字) 上排为研究生姓名,下排为导师姓名,导师名为Prof.导师名,居中,四号字郑重声明(黑体小二号字)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以上内容用宋体四号字)目录(黑体小二号字)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Ⅱ)1 引言 (1)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3)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5)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6)2 理论或方法 (10)…………………………………………3 分析或研究 (15)……………………………………………………………………………………4研究结果 (25)……………………………………………………………………………………5 结论或讨论 (40)…………………………………………参考文献 (60)致谢 (62)附页五目录(黑体小二号字)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Ⅱ)1 前言 (1)第一部分: (1)2 材料和方法 (4)2.1 (4)2.2 (4)3 研究结果 (13)3.1 (13)3.2 (14)4 讨论 (16)第二部分: (19)5 材料和方法 (19)5.1 (19)5.2 (20)6 研究结果 (27)6.1 (27)6.2 (30)7 讨论 (33)8 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