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3《绿色蝈蝈》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曲由昆虫演唱的“乡村夜歌”。

请一个同学来读。

乡村夜歌夏夜的乡村,那是个音乐的天堂,蝉“知了”“知了”唱着“热啊,热啊”,似乎在用歌声婉转地诉说,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

这边还未唱罢,那边乡村歌手螽zhōng斯、蟋蟀便挎着吉他和三弦来了,清脆地唱起来:“嘻刷刷,嘻刷刷……”青蛙也敲打着小鼓、吹起洋号,来上一曲现代摇滚,田间里的纺织娘沙哑地伴奏着:“轧织、轧织……”而蚯蚓也不甘示弱,在田间地头唱起“窸窣”的歌,那歌声犹如诗人在低吟。

好一曲乡村夜歌。

师析:在这曲“乡村夜歌”中,我们赏欣到了众多的昆虫的声音,在我们将要学到的23课“绿色蝈蝈”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蝈蝈的歌声和乐段”。

板书课题23 绿色蝈蝈。

作者法布尔二、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涉及练习二)2.品味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小品文生动活泼的笔法(也是本文写法特色,也是法布尔《昆虫记》的写法特色)(重点,涉及练习三)3、学会一种开头方法:叙事性开头方法——通过叙述别的事,引出所要写的对象,达到点题的目的。

(难点,涉及练习一)4、学习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涉及练习四)三、检查字词预习1.啄zhuï: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

2.蹬dýng:同“登”。

3.吮shǔn:聚拢嘴唇吸。

4.中旬zhōngxún: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十一日至二十日5.篝火gōuhuǒ:古指用竹笼罩的火,今指在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6.梧桐wútïng: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

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

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7.狩猎shîuliâ: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8.喧嚣xuünxiüo:声音杂乱,不清静。

9.窸窣xī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0.喑哑yīn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11.静谧jìngmì:寂静;平静。

12.气氛qìfýn: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13.篡夺cuànduï: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14.吱吱zhī zhī:象声词。

多形容尖细的声音。

15.逃窜táocuàn: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16.劫掠jiãlûâ:抢劫,掠夺。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

17.悬殊xuánshū:差别很大18.俘虏fúlǔ∶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

即战俘。

19.囚犯qiúfàn: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

20.果酱guǒjiàng∶用水果和蔗糖煮成不保留水果形态的稠厚状产品。

21.盔甲kuījiǎ:统指古代军人的作战服,护头曰盔,多用金属制成;护身曰甲,多用皮革制成。

22.贪婪tün lán: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23.撇开piýküi:放在一边,丢下.24.和睦hã mù:相处得好,不争吵。

25.妒忌dù jì:忌妒。

26.更胜一筹gângshângy īchïu:指技艺或技能比较起来,比别人更好一些。

27.惊慌失措jīnghuüng-shīcuî:害怕慌张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28.开膛破肚küitángpîd ù:把胸膛和肚子割开。

29.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 âi∶滋味令人喜好的。

形容特别有兴味。

补;30.弱肉强食ruîrîu-qiángshí: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现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31.螽zhōng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

32.莴苣 wōjù: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33.颚â:某些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

34.嗉囊 sù náng:鸟或昆虫的储存食物的袋形器官,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

35.喙huì:鸟类和昆虫的嘴。

36.隐隐约约yǐnyǐn-yuýyuý:几乎听不见的。

37.连续不断liánxùbùdu àn:相连接续不绝,接连不断。

38.夜色苍茫yâsâcüngmáng:夜色,夜晚的景色。

苍茫,空旷辽远。

39.断肢残腿duànzhīcántuǐ:断残了的肢体。

40.毫不犹豫háobùyïuyù:比喻果断地拿定主意。

四、作家作品请大家借注解 和导读及课外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

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可在书中划出相应的内容。

师补充:本文是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板书)。

法布尔的小品文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事物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周作人曾称赞《昆虫记》说:“比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可注意通过鲜活的蝈蝈,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体会这一特点。

这也是我们本课学习的一个目标。

在这还要提醒各位同学,课后要看完《昆虫记》,这部书也在初中生必读的12部名著之列。

五、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理清思路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请大家标注自然段11个自然段,然后以自已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在哪里点出了“绿色蝈蝈”这一说明对象?从文中你了解到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问分析过程中完成相应书间笔记。

析:本文的主人公是蝈蝈,但起笔并没写蝈蝈,而是在2节尾才引出蝈蝈的(在书中用三角号标出),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起笔从国庆晚会写起,记叙自已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独自去观察昆虫,继而写蝈蝈捕蝉,从而引出蝈蝈这一对象,达到点题的目的。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话题引起自然,而且富有生活情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完成练习一在这同学们可以[学会一种开头方法:叙事性开头方法——起笔通过叙述别的事,引出所要写的对象,达到点题目的。

] 记练习一处析:课文是从第3自然段开始介绍蝈蝈的,一直写到文尾。

是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的。

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的鸣叫3节;漂亮的外部特征4节;喜肉、甜食的食性4-9节(我们把吃的方面叫做食物习性,也就是说课文4-9都在写蝉的食物习性);和睦共居的生活习性10-11节。

重点写食性。

(完成练习二)2、从刚才我们课文中提取的信息看:蝈蝈喜欢吃蝉肉(6节)、很甜的水果(7节)、金龟子一类的昆虫(8节),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9节)。

最喜欢吃蝉肚子,因为蝉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7节)。

那么作者是如何发现蝈蝈的这一食性呢?析:通过提出问题(4节)——观察(5节)——实验(6-7节)——进一步验证(8-9节)的线索来进行研究,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精神。

完成练习四六、细品精彩语言·生动活泼笔法本文内容写的是作者喂养、观察绿色蝈蝈的过程(在导读划出),但丝毫不显机械呆板,而是自始自终饶有趣味,这都得利于法布尔小品文的语言上生动活泼的笔法。

再读课文,以“我喜欢第段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句式”阐述喜欢的理由。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灵活完成本文写作上生动活泼的笔法特点笔记(记课题上)1、文艺笔调。

析: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4节外部特征),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3节最后一句)。

2、生动传神的语言。

析: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

比如3节对蝈蝈的歌声和乐段的描写;11节倒数第二句对蝈蝈吃饱后的描写;根据不同情况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见书矩形及P129上)……3、拟人手法的运用。

析: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记11节)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础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七、课外拓展延伸我们刚才对课文精彩的语言进行了品味,对本文生动活泼的笔法做了初步感知,老师希望同学们注意生动活泼的笔法,不仅是本文的写法特点,也是小品文的写法特色,也是法布尔《昆虫记》的写法特色。

本课的串词成段希望同学们尽可能地学习本描写一段虫鸣鸟啼的大自然中的声音。

这个就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

八、以老师寄语结束全文这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写了作者喂养、观察绿色蝈蝈的过程,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精神。

老师寄语: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亲近自然,尊重生命,严谨求实,热爱生活。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