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单介绍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4、小结: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季节。

这样的气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分有利。

5、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我是小小气象员1、课前一周请学生记录本地区的天气。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具体的例子。

)5、小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活动三:介绍家乡的四季l、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乡气候的特征。

3、小组交流: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活动四:小调查: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

先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播放"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录像片。

3、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4、出示教材第13页上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图上的活动。

6、指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在自己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

7、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谈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说说家乡的物产1、出示教材第15、第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r,将各个同学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3、小组归纳统计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特色、用途等。

活动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1、教师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

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小结: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

3、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

4、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5、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三: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1、教师说:通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2、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

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r丰富的矿产等等。

3、辩论: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首先根据教材第17页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出示辩论题,正方: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反方: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五课民居与饮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传统民居大聚会1、首先要求同学们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二:探究房子的秘密1、将学生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2、举办"夸夸家乡的房子"汇报交流活动。

教师要注意相机引导和指点。

3、请学生自由以图画的形式,将本节课所收集的家乡住房展现出来。

活动三:天南地北话吃饭1、教师导人: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饭?2、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

3、教师引导:你们刚才听到同学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4、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

5、提出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来共同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请大家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说说各地饮食有什么不同?6、学生阅读课本,联系收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7、师生交流,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造就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主要食品及其形成原因。

活动四:风味小吃"品尝会"1、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从下列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课前准备:(1)每人准备一个卡片,收集整理一个地方名小吃的介绍资料。

(2)学会制作一种地方风味小吃,亲手制作一种家乡风味小吃带到学校来。

(3)在了解记录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购买一种家乡的风味小吃带到班级来。

2、"风味小吃品尝会"。

第六课家乡的方言教学目标l、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人,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