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摘要本文以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问卷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实施及困难情况。

在IEP制定方面,发现:(1)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员比较单一;(2)IEP会议召开时间和拟定时间较晚,费时费力;(3)IEP的项目内容和应用科目基本完整,但相关服务问题较突出。

在IEP实施方面,发现:(1)IEP目标的评估比较及时;(2)教师较少参考IEP进行教学;(3)行政协助有待加强。

在IEP使用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有:(1)教师普遍感到使用IEP的困难程度较高,主要难点集中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少、教师工作繁重、IEP格式内容繁琐、学年间缺乏连贯性、教学时间不足、预定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符等方面;(2)教师年龄、教龄和是否接受过专业训练是影响教师困难程度的主要因素。

建议:未来应进一步规范IEP的制定;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IEP的简化或电子化;促进IEP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的落实;加强教师的专业训练。

关键词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困难分类号G7641问题提出1975年,美国在《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theEducmion 0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中明确规定为每位特殊学生发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

此后,IEP 在美国生根发芽,成为发展适性且高效特殊教育的桥梁。

然而,IEP的制定与实施一直是富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话题。

制定方面,IEP项目内容繁琐,学生信息搜集和文本撰写非常耗时;学生现况和相关服务项目缺失严重;教师是IEP会议的主导者,家长作用小;学生对自己的IEP一无所知。

实施方面,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从内容中看出学生的进步情形。

这表明,IEP在美国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大陆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IEP。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促生了不少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也不断丰富(包括IEP文本分析、实践研究等)。

朱剑平、姚向煜等人对沪、苏地区随班就读学生IEP进行调查,发现IEP制定、实施和评价欠完善,对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制定指导性弱,家长参与度低。

随着随班就读的不断发展,培智学校招生对象面临转型,其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培智学校IEP制定情况如何?实施情况如何?教师使用IEP 有何困难?教师个人背景对困难情况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已有研究中鲜有涉及。

据此,本研究以杭州市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IEP制定、实施及教师使用IEP 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杭州市共建有13所培智学校,基本形成“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格局。

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6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率为76.67%。

样本基本信息分布情况见表1。

2.2研究工具参考林幸台、吴俐俐脚、胡永崇的研究内容,自编《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的调查问卷》。

邀请3位专家学者及2位特殊教育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5位专家均认为问卷有效。

再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自编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IEP制定情况、实施情况及使用的困难四部分(见表3)。

基本资料部分共7个题目,用于收集教师个人背景信息。

IEP制定情况部分共8个题目,用于了解教师撰写IEP的情况。

IEP实施情况部分共4个题目,用于了解教师制定IEP的情况。

IEP使用的困难部分共15个题目,包括支援部分(1-5题)、制定部分(6-10题)和实施部分(11-15题)三个维度,用于了解参与调查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困难情况。

其中,IEP的支援是指教师在制定与实施IEP时可能需要的支持与援助;IEP的制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撰写IEP的过程;IEP的实施是指教师根据IEP内容执行IEP的过程。

采用5点计分,1为“完全不困难”,5为“相当困难”,平均分为3分,得分等于3表示困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困难程度越高。

经检测,此部分问卷总体α信度系数为0.886,分半信度系数为0.734,信度高。

采用相关分析,发现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84-0.835之间,题目同质性好。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44-0.582之间,明显小于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各维度较好地反应了所测内容,结构效度好。

2.3数据处理用SPSS18.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制定情况由表4可见,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75.7%)。

但IEP使用对象不够“个别化”,仅有部分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40.4%),甚至小部分教师以小组(9.1%)或者班级(15.2%)为单位为学生制定IEP。

参与IEP制定的人员也比较单一,任课教师(93.8%)是IEP的主要制定者,专业人员(36.1%)、学生自己(35.1%)和专家学者(16.5%)的参与少。

由表5可见,IEP会议召开的时间较晚,近一半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召开IEP会议(46.5%)。

IEP拟定时间也欠及时,大部分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制定好学生的IEP (60.6%),甚至有极少数教师到期中才为学生制定IEP (3.0%)。

最后,教师制定IEP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其中,选择“10小时及以上”的教师人数最多(34.3%),仅有小部分教师能在3个小时内拟定好一份IEP(15.2%)。

由表6可见,绝大部分IEP都具备学生基本资料(95.8%)、学生现况描述(94.8%)、短期目标(94.8%)和长期目标(92.78%)等项目,但相关服务项目的出现率较低(39.6%)。

在应用科目上,生活语文(70.4%)、生活适应(68.4%)和生活数学(67.4%)的使用频率较高。

3.2实施情况由表7可见,IEP目标的评估较及时,超过一半的教师会在下课后马上评估学生的IEP目标(53.5%),甚至小部分教师会在上课时进行评估(12.1%)。

但IEP的参考频率较低,仅有部分教师会每星期参考1-2次IEP(27.3%)。

在修改频率上,选择“视短期目标的评估结果而定”的教师人数最多(39.4%),小部分教师每个月修改一次IEP(19.2%)。

在行政协助上,近一半教师认为IEP的行政协助较多(47.5%),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行政协助较少(29.3%),甚至认为行政协助几乎没有(10.1%)。

3.3困难情况由表8可见,教师普遍感到使用IEP的困难程度较高,总问卷平均分(M=3.10)高于中等困难程度的3分。

各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其中,实施部分的得分最高(M=3.16)。

由表9可见,在支援部分,除“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生、训练师等)参与IEP不足”(M=3.87)和“教学或行政工作繁重”(M=3.62)外,其他题目的得分均低于中等困难的3分。

在得分最高的两题电“中等困难”以上(包括“相当困难”和“比较困难”,下同)人数显著多于“中等困难”以下(包括“稍微困难”和“完全不困难”,下同)人数(x2=40.89,p0.05)。

但不同年龄教师在IEP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99,p=0.01)。

经多重比较发现,30岁以下(M=2.91)教师在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显著低于38岁以上(M=3.60)教师(p<0.05)。

其次,不同教龄教师在IEP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50,p=0.02)。

经多重比较发现,3年及以下(M=2.82)教师在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显著低于11年以上(M=3.41)教师(p<0.05)。

再者,未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使用IEP 的困难程度高于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

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有无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制定部分(t=-1.97,t=0.05)和总问卷(t=-2.01,p=0.04)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4.1 IEP的制定情况4.1.1 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员较单一本研究显示,75.7%的教师正在使用IEP。

这一结果与姚向煜发现的“95%的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了IEP”差别较大,可能与研究对象和样本量不同有关。

但本研究结果与李翠玲发现“79.9%的教师为学生制定了IEP”相似。

这说明培智学校已经意识到了IEP的重要性,但IEP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同时,本研究发现,仅有40.4%的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

这与胡永崇发现“92.5%的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差异较大,说明教师对IEP内涵与精神的理解有待提高。

IEP 是为了落实某位学生个别化教学而制定的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服务文件。

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差异,以及“量身定做”的教育服务。

但部分教师仍以小组、甚至班级为单位制定IEP,这显然违背了IEP的精神。

研究还发现,任课教师是IEP的主要制定者。

这可能是因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了解,对其未来的学习规划也较有预测性。

但专业人员、学生自己和专家学者的参与较少。

这说明目前IEP的制定人员较为单一,其代表性与周延性有待加强,但IEP专业团队合作初具雏形。

4.1.2会议时间和拟定时间较晚,费时费力本研究显示,46.5%的教师在开学后一个月才召开IEP 会议;60.6%的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为学生制定IEP。

这与箫朱亮发现的“64.9%的教师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拟定IEP”相似。

然而,IEP制定前的这段时间,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品质可能会受影响。

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应在新生或转学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拟定IEP,其余学生的IEP应该开学前拟定。

这些规定表明,IEP 的制定应具有及时性。

相比之下,目前大陆地区培智学校IEP 制定的效率亟待提高。

研究还发现,34.3%的教师拟定一份IEP需要花费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仅有15.2%教师能在3个小时内制定一份IEP。

这说明,IEP的拟定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负担重。

4.1.3项目内容和应用科目基本完整,但相关服务问题较突出本研究显示,学生基本资料、短期目标、学生现况描述和长期目标的出现率最高。

这说明教师对IEP的基本项目有一定了解,并能较为完整地制定IEP。

但相关服务项目的出现率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涵不够了解;二是学校能提供感统训练、语言训练等相关服务的教师少,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研究还发现,生活语文(70.4%)、生活适应(68.4%)和生活数学(67.4%)的应用频率较高。

这与辛伟豪等人研究发现的“生活数学(91.67%)、生活适应(91.67%)和生活语文(83.33%)的使用频率最高”相似,但在具体科目的使用率上存在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