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课件第一讲》课件

《思修课件第一讲》课件


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
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
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h
32
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
• 第一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概述
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 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h
19
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
——但丁
h
22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h
23
卢梭
• 第一阶段,出生—2岁: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 育教育,使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
• 第二阶段,2—12岁:儿童的“理智睡眠” 期应进行身体的各种感官的教育,使儿童通 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为发 展判断、形成理智打下基础。
• 第三阶段,12—15岁:儿童应该进行广泛的 学习,接受劳动教育。
h
7
二、本门课程设立的科学依据
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时代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现实需要: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h
8
(一)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 涵;
•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h
16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身体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道德素质
人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心理素质
法律素质
学习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中心环节
h
基本要求
17
(二)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国 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
道德的相互作用
h
18
• 第二是青年期(15-19岁),最容易 发生从因循阶段道德向后因循阶段道 德转化。主张通过道德两难故事和公 正团体的建立方法进行道德教育。
h
25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 内容丰富,地位重要:
新加坡;美国;英国;
宗教教育
德国;日本
• 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政党与政治活动
学校课堂教学
家庭教育
社会性思想道德教育
• 第十讲: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 第十一讲: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 第十二讲: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h
33
特点一
课程特点
深刻的思想性
课程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回答同学们
普遍关心、经常思考和需要解决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
• 第二讲: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 第三讲: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第四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第五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 第六讲: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 第七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 第八讲: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 第九讲: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他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h
38
• 第一层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 题的课程设置,主要研究掌握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和科学体系;
• 第二层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 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设置,主要探讨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 第三层次: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为主 题的课程设置,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社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规律与发展趋 势,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 后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 第四层次:以大学生个体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为主题
的课程设置,着重探讨大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h 面进步。
3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学思想政治课 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与中 学思想政治课程存 在着相互衔接,又
具有层次性的关系。
h
40
五、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 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第一讲 绪论
光靠科学技术,不 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 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 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 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 之上。
—— 爱因斯坦
h
1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 2 本门课程确立的科学依据 3 本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
4 本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5 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h
2
一、基本概念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
• 思想道德修养: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 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 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过程。
题,帮助同学们释疑解惑,提高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
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现在和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
坚实的思想基础。
h
34
特点二 较强的理论性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 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 问题而开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相比,更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
h
35
特点三
突出的综合性
广义义
狭义
2
凡是出现在人们意识领域的 思想现象,包括较系统的观 念形态的思想和偶然出现的
是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 的结果。
心理反映皆称为思想。
思想
h
3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
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
h
4
• 思想道德:这一词虽然由思想和道德两个词组成,但
由于中共中央文件和思想理论界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 一个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专门名词。
h
44
推荐文献
1.马克思:《青年时面对职业的思考》,《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h
43
思考题
1.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3.大学生应如何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法律素质?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请结
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思考。 5.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为 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6.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课的意义和方法。
h
5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 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h
6
法律基础:是法律中最基本、最核心
的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 基本体系、法律的基本程序以及基本法制观 念等,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具备的基 本法律知识,也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应具备 的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黄来女以其背着父亲上大学的感人事迹而先后
荣获武汉大学、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
湖北省大学生“文化科技”品学奖、2006中国
大学生年度人物、2007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等荣誉称号。
h
大学生中的 道德楷模
30
2007年武汉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排 名
• 便后不冲厕所 • 无视他人隐私,偷窃他人财产 •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 图书馆、食堂长时间占座不到 • 在会场、图书馆或安静场所大声喧哗、打电话 • 在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分亲密 • 在宿舍区打闹、吸烟、酗酒、赌博,影响他人
“思想道德”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包括 科学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 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本课程将思想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紧密关系。
大众传播媒介
h
26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h
27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h
28
国外道德教育状况
h
29
(四)现实需要: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黄来女出生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自幼与父亲 相依为命。2003年,黄来女以优异成绩考进武 汉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通过绿色通道和国家助 学贷款进入大学学习。大二时,和她相依为命的 父亲病重。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黄来女没有放 弃、退缩,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抽出时间做家教 和兼职。在广大同学、老师的帮助和她的悉心照 料之下,父亲的病情逐渐稳定。尽管照顾父亲和 做家教占用了她很多时间,但黄来女的学习成绩 一直名列前茅。
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 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 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