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裘国伟(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QIU Guowei(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mous towers.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
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
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
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
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
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
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
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
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
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
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
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
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裘国伟: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头。
0只好搁笔作罢。
所以在黄鹤楼下有一座李白的/搁笔亭0。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0。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0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但是,既便是楼毁了,还有人不时到此凭吊古迹,上世纪二十年代,当代伟人,革命家、诗人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也到此抒发心中的感情,留下了一首5菩萨蛮#黄鹤楼6。
现在黄鹤楼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0之称,今天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从三国时代始建,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0之说。
新黄鹤楼1981年动工1985建成。
新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0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影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刻,新黄鹤楼不但建得宏伟壮观,而且成了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但是,新黄鹤楼却因为它的建设完全是一个新的设计,用完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建设,并在楼内安装了电梯,因此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黄鹤楼,与历史悠远,文学底蕴厚重的古代黄鹤楼中断了联系,因而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
也谈不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
2滕王阁有同样情况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奉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5滕王阁序6。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5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6(即5滕王阁序6)。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0。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历代文人对5滕王阁序6推崇备至,很多名人都亲笔手书。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亲笔手书了5滕王阁序6,当代伟人毛泽东对5滕王阁序6也评价很高,生前也曾亲笔手书,新建的滕王阁正门上悬着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0两句也是从毛泽东的手书中复制而来的。
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
新建筑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新楼高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5滕王阁序6的大型汉白玉浮雕5时来风送腾王阁6,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稀壁画5人杰图6,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5地灵图6,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
第五层是凭栏聘目的最佳处。
重建后的滕王阁,成为南昌市中心的一个景点,与其相邻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酒店。
重建后的滕王阁也是新的设计,新的建筑材料,与当年王勃作5滕王阁序6时的滕王阁大相径庭。
已经很难从现在的新楼想象出当年的名楼的模样了。
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条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但要保护它的原始的东西,而且还要保护它在生存过程中所获得的有意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的信息。
因此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它所产生的历史环境,不要使文化遗产脱离了历史形成的环境而孤立存在。
因此,重建后的滕王阁只能作为一个新的景点供人游览,而失去了它的遗产价值,与世界文化遗产无缘了。
3岳阳楼所幸的是屹立在洞庭湖畔的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岳阳楼还没有被重建成现代化的建筑,现存的岳阳)105)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楼是在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的基础上,于明崇祯十二年(1640年)重修的。
此后清代多次进行修缮。
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