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比例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 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 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 的规律
高值
盆地海拔低, 气温呈闭合高
区或 值区;山峰海
低值 拔高,气温呈
区 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 压或低压中心;北 深居大陆内部, 半球冬季大陆上形 形成降水闭合 成高压中心,海洋 低值区 上形成低压中心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性质、 属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填写注记时,一般为自左至右,从上向下。对于线状事物, 注记沿线状符号延伸从左至右或从上向下排列。
三、经纬网地图的判读与应用 1.区域定位
中国、美国 8、10、12
欧、非 0、2、4
南 美 4 、 6 、 8
澳大利亚 12、15
值A:低1于5其0米等>高H线A的>1高0度0值米;; ◆B:若其50高米度>值H与B>两0侧米等。高线中的较
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
400
300
200
▪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 1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 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地
图
考纲要求 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2、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1、比例尺概念、表示方法 例:如果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则 该图比例尺为多少?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厘米:100千米=1:10 000 000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5厘米
(1)数字式:1:10 000 000 或 1/10 000 000 (2)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3)直线式:
0 100 200(千米)
比
170° 180° 170°
例
尺
A
50°
的
计
B
60°
算
练习1: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1:5000
B、1:10000
C、1:25000
D、 1:100000
(4)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1/10000的
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 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练习5:下面三幅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② ,最小的是
范围最大的是 ,内③容最详细是 ③
,最简②略的是
实地 。
①
②
③
思考:1、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小的比例尺?
——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等
2、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大的比例尺?
——平面图、军事地图等
练习6:徙步做一日往返的野外地理考察,下列比例尺地
图最不适用的是:(
)D
2、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1)平原:海拔低于200M,等高线分布稀疏。 (2)山地:海拔500M以上,区内高差大,等高线分布 密集。
A、500—1000M,低山 B、1000—2000M,中山 C、2000以上,高山 (3)丘陵: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区内高差相对较 小。
(4)高原:海拔高度相对较大,区内高差小,边缘等高 线密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
体
的
山谷
不
同
陡坡
部
位
缓坡
鞍部
山顶
山脊
二、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2)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A山地 B盆地
A 300
200 1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闭合状。
课堂练习1:图5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
“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04江苏) D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课堂练习2:(2000年文综)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
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值范围是:(n-1)d≤ΔH<(n+1)d。
.陡崖顶部和底部的海拔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
围是:A+d>H≥A,其中
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
400
拔最大值,d为等高距。同
300
理,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
值范围为:B≥H>(B-d),
H
其中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
200 100
最小值,d为等高距。
C、陡崖相对高度:
B A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N
风向
Q
P
840 0 30m 830
820
练习3:读上图,图中等高线表示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①图中盛行风向为___西__北_____风;
②Q对P点的最大相对高度H可以达到多少?
59<H<60
③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_西__北___地区。
300 400 H
河流
知识点归纳: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1)山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大。 (2)小盆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小。 (3)山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大的区域。 (4)山脊:等高线弯向数值小的区域。 (5)鞍部:位于山顶两山顶之间山脊的最低处山谷的 最高处。 (6)陡崖:等高线的重合处,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 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5°
B
10°
25°29′ 25°30′
11°26′
C
11°25′
20° 25°
5°
D
0°
方法:
经纬度间隔相同 的网格,间隔所跨 经纬度越多,表示 的范围越大,比例 尺越小。
练习4、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 )
9° 10°
132°133°134°135°
42°30′
41°30′
A
▪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 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 值范围是:(n-1)d≤H<(n+1)d。
│ .要估算点陡探崖究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
拔高度。但在陡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
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
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 对高度是多少?
AB的相对高度: 300<H <500 陡崖的相对高度: 200≤H <400
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 最小相对高度。 公 式:(n-1)d≤H<(n+1)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 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B
A、1000m—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甲 4℃ 2℃
-4乙℃ -2℃ 0℃
丙
▪ 2.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 应用
▪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 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 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印度 1、2、3, 7、8、9
二、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知识 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2、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
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 (5)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段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 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 图的1/9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D )
1.等高线的计算:
A、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
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 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
例闭1合、区如域图:,判断图中A、B的海 拔◆范若围其高各度是值多与少两?侧等高线中的较
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80° 82° 10°
34° 33°
24°
B
72° 68°
方法1:取1厘 米线段,测量四 幅图,在1厘米线 段内跨纬度少者 为大比例尺。
8°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