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采用磨牙后区角形切口,近中切口可向前延伸至第一磨牙远中、远中切口位于翼下颌韧带外侧, 可向后外延伸,直至暴露骨折和外斜线,切口及翻瓣时,应尽量减少对颞肌附着的损伤,避免术后张口受 限。(术中尽量少使用开口器开口,只要对准咬合关系就可以)
如遇下颌骨多发骨折,一般先复位下颌体或颏部骨折,然后再复位下颌角部骨折
精选ppt
6
耳屏前入路
耳屏前切口适用于髁颈上段骨折复位和髁
状突摘除术。一般取弧形切口或手杖形切
口,切口垂直部分的下缘不超过耳垂,上
缘至于耳轮角前方,切口的弧形或斜形部
分以120-150°角斜向前上,走行与发际 内,最好位于颞浅动脉额支的后方。沿颞
深筋膜浅层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神经颞支即位于颞浅
筋膜和腮腺咬肌筋膜融合的结缔组织层内,
其体表投影位于耳垂至眉弓外端及最高额
纹的两条连线之间,向前进入额肌、面神
经颧支的体表投影是沿耳轮脚至眼外角连
线中1\3向前走行,进入眼轮匝肌深面,
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失神经。深入髁状突
时,从腮腺后极和外耳道软骨之间直达髁
颈后缘,此间有颞浅动脉和面横动脉分支
及深入外耳道软骨裂隙的腮腺鞘纤维束穿
行,应提前处理。沿关节囊表层剥离时,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髁状突骨折手术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 髁状突吸收 钛板变形或断裂
精选ppt
14
三、下颌骨角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颌骨角部骨折固定原则的考虑
精选ppt
15
下颌角骨折固定的原则
自从Champy研究了下颌骨数学模型的力矩后,描述了下颌骨功能应力分布及骨折固定的理想路线后,临床对 下颌角骨折开始广泛采用外斜线张力带固定。
精选ppt
16
下颌角固定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沿外 斜线拉力螺钉固定、小型接骨板张力 带固定、两块小型板并列连接固定、 DCP加压固定、通用板或重建板支柱 固定等。其中张力带固定最符合生物 力学原则,但不适用于所有情况。由 于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效果很大程度 上是依靠功能应力的动力性转换来实 现的,因此只有当骨折条件能够满足 张力带结构要求时,才能实现功能稳 定固定。这种条件精选pp包t 括骨折解剖复位, 17
对于不利型和严重移位的下颌角骨折,在张力带固定的同时,还需要在下颌角下 缘做“补偿”固定,可以用通用板或加强板固定,也可以用小型板固定。
对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性骨折、断面已吸收改建的陈旧性骨折,由于丧失张力 带结构要求的边界条件,不宜再做张力带固定,应采用通用板或重建板固定。
精选ppt
18
下颌角张力带固定
骨折块移位程度:严重移位或脱位 的骨折者倾向于手术
升支垂直高度:升支垂直高度明显 降低继发错颌畸形者倾向于手术
一般认为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大于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应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精选ppt
9
手术时机 伤后12小时内或者伤后5-7天后,肿胀基本消退
手术入路 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折,通常采用颌后切口或者耳屏下方切口;高位 髁颈骨折采用耳前切口;髁颈斜形骨折或者矢状骨折,采用两者联合切口。
下颌骨骨折的手术 治疗
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王亚东
精选ppt
1
精选ppt
2
一、下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式
口内入路
颌下及颌后入路
耳屏前入路
精选ppt
3
口内入路
适用于下颌骨水平支各部 位和涉及上颌骨全牙槽嵴、 梨状孔等部位的手术复位 及固定。切口位于唇颊侧 移形沟上0.5cm接近颌骨侧 黏膜上,切开黏膜后,不 要继续垂直切开肌肉,应 当将刀刃偏向牙龈侧沿黏 膜切开,直达骨面。固定 下颌角骨折时,需要借助 穿颊拉钩和导向器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口外切口。
精选ppt
11
骨折固定 选用适当规格的小型板(一般4孔小 型板),弯制成形后与骨面贴合,先固定骨折块 上,待解剖复位后,再固定在骨折线下方的升支 段每个骨段至少需要2枚螺钉(一般用8mm的螺 钉)。
钛板合理放置 按照生物学固定原则,接骨板放 在张应力区。 髁突颈部骨折一般采用单板沿后外侧做张力带骨 段,无论前内脱位或后外移位,只要能解剖复位, 都足以维持骨折块的稳定性,并保证骨折正常愈 合。 髁颈下骨折由于翼外肌肌力点距骨折线支点远, 力矩大,除了在后外侧缘固定外,通常还要在髁 颈前或乙状切迹处作补偿固定。
精选ppt
4
颌下及颌后入路
精选ppt
5
口外入路适合用于髁状突颈部骨折、升支骨折、升支截 骨和下颌角骨折的外科治疗。颌下或颌后切口长度均为 4cm左右,走行与颈部皮纹平行。经下颌入路的层次在 颌下腺浅层至颌骨下缘。颌后切口沿下颌角从颌后至颌 下,沿升支后缘后方和下颌下1.5-2.0cm处或颈部皮纹 依次切口皮肤、皮下、颈阔肌,剥离至咬肌表面,离断 咬肌附着,上推咬肌暴露下颌角和升支。在下颌角处, 面神经下颌缘支通常位于下缘水平,斜向前下,随颈阔 肌翻起,一般不易损伤。离断咬肌附着是,应沿下缘锐 性离断肌腱。如果钝性离断咬肌纤维的位置偏高,容易 造成术后张口受限。行髁颈骨折复位固定时,为了充分 显露骨折,扩展手术视野,可以游离腮腺下极,并上推, 同时切开升支后缘的腮腺鞘深筋膜以增加升支表面软组 织的可提拉程度。
还应处理自髁颈深面穿出腮腺实质的面横
动脉。之后,弧形向后切开关节囊,并向
下顺延切开髁颈后缘,暴露骨折,显露骨
折的髁状突。
精选ppt
7
二、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髁状突骨折的治愈标准是: 1、颜面部对称; 2、下颌无痛性运动 3、颌关系正常
精选ppt
8
髁状突骨折是否手术,主要取决于 三个因素
骨折线高低: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 折倾向于手术
精选ppt
19
小型板接骨板张力带固定
垂直断面状或由后向前外的斜面
精选ppt
10
骨折复位 先将下颌骨下缘置入牵引钉后或用巾钳夹持向下牵拉,扩展复位空间,然后绕升支后缘至内侧找 到骨折块,剥离断端周围的骨膜和软组织,夹持骨折块转到升支外侧并牵拉向外(保留翼外肌附丽)拉出 骨折块的目的是为了识别骨折线的走行,骨折断面的形状,并试做解剖复位。
经耳屏前切口入路者,可以发现多数关节盘随骨折向内移位,复位骨折块时,先复位关节盘,并在颧弓根上 方翻转一颞肌筋膜瓣,将关节盘固定在筋膜瓣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