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要说明电视编导作为一项创作活动特点a、电视节目的核心创作者在一般情况下,电视编导的工作范围包括电视创作前期拍摄的一部分和后期编辑的全部。
在编摄合一的情况下,编导就要承担全部工作,也就是说,编导既是摄像又是编辑了。
b、创作团队的组织者c、电视节目的把关人技术关:画质没有问题、夹帧、声音不能忽大忽小、字幕没有错别字事实关:遵循“客观”、真实原则,使节目报道与事实保持高度一致,避免虚假、失实,维护电视台的公信力。
d、电视节目的制片人拍摄前:融资拍摄中:管理使用经费节目完成后:销售节目综合性—涉及工种贯穿始终—工作范畴独立性—不受影响整体性—掌控全局编导是电视栏目、节目的主创者,又是把关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对栏目、节目的宏观把握意识,又必须有对栏目、节目审慎、仔细的具体关注和检查。
如镜头的使用、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播音错漏、画面声音质量、剪辑主持人背景图像等等,甚至字幕。
2、电视片选题有哪些普遍特点电视片的选题,首先应该是可见的,能拍的到的。
一、新鲜性:指那些人们不熟悉,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的事情或事情的某一方面。
1、从陌生中体现新鲜:选择人们不知道的或从来没有注意的事情做题材,有很强的新鲜感。
2、从特殊中体现新鲜:以特殊的视角观察生活。
3、从及时上体现新鲜:把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事情报道出来,直接触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二、普遍性: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个题材是否具有普遍性。
1、与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问题:教育、医疗、住房、选举、毒品、青少年犯罪、贫富差距、生态环境2、人们普遍持有的种种观念:肯定人们已有观念;否定人们已有观念三、人文性:指题材的性质应该蕴含了人类普遍的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应该引起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1、关注普通人:普通人的状态是一个国家老百姓的基本生存状态,他们往往能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本质。
2、关注边缘题材:所谓边缘题材指的是远离都市,甚至远离现代文明的地区,那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北方的纳努克》、《阴阳》、《八廓南街18号》、《最后的山神》等等。
四、复杂性1、曲折的人物经历:主人公的经历充满戏剧性,丰富曲折,人们的情绪也跟着起伏。
2、深刻的思想内容:看似平凡的小事能够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哲理在这里不形于色3、说说编导在表现非视听内容需要从哪几方面考虑1.通过记者身体的感受帮助观众传递嗅觉味觉听觉信息2.抽象内容通过具体物体承载,用和解说相关联的写意镜头形成声画蒙太奇表现3.过去发生但没有记录下来的内容通过低成本的情景再现(虚化、特写讲述者带领故事发生地讲述、电脑成像)4.人物心理活动人物采访配乐解说词4、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哪些特征1、高概念(high concept)人/题材/形式/名称/风格/活动/关注/传播/记忆如阿六头说新闻/有报天天读/超级女生风范大国民凤凰大视野2、独特的内容资源如对话/法制进行时/艺术人生3、新颖的节目形态如各种真人秀:《美国偶像》、《Trading Space》、《Simple Life》4、指向性的功能定位:指向明确/认知-交流-娱乐-信息服务专题化时代/非杂志时代人物访谈/脱口秀/交流性谈话节目/综艺类谈话节目/评论性谈话节目、艺术人生/共同记忆5、相对明确的目标受众:广众节目与分众节目,频道/时段/区域,CCTV-10,中午时段法制节目/雄风剧场城市文化6、强烈的议程设置能力:力度/广度/新颖性/关联性7、良好的投入产出预期:收视市场、广告市场、赞助市场、交易市场、长期市场5、作为电视编导应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进行采访1、谁是事件的主人公2、谁是目击者3、谁最重要4、谁最有新闻价值6、编导在组织拍摄过程因素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1、要有动态的事:(1)在相对集中的空间(2)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化(3)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2、拍摄事件开始点、转折点、高潮点、结局点(寻找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细节画面)3、拍摄事件的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向两边延展4、选择事件的某一个或两个角度拍摄(不但记录发生,更要记录为什么发生)5、开机进场(拍摄采访对象面对记者的第一反应、第一感觉)6、把结果设计成过程来拍摄(记者寻找当事人的过程;调查真相的具体过程《寻找王向荣》)7、电视片的细节表现方式上有哪几类细节是电视节目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细微处。
(一)视觉细节:神情细节、动作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二)声音细节:语言细节、音色细节、语速语气细节……(三)文本细节:解说词、字幕8、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应具备哪些素质1、电视编导要有良好政治素质、良好的个人道德情操、明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政治素质是电视编辑首要的做根本的素质。
电视编导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以对党的事业、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编辑的任何一部片子。
2、电视编导必须牢固树立为观众的思想。
3、电视编导应熟悉与电视生产有关的名项业务。
4、电视编导必须精通画面编辑技巧。
5、电视编导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与电视产各项业务有关的专门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号召力。
总结而言,是政治素质、技术素质、艺术素质、新闻素质、对电视的热爱、对新闻的执着、有社会责任、有激情1、结合电视片实例,谈谈纪实电视片叙事方法和技巧(这道重点)1、主题的不断追问主题:给观众一个观看的理由。
主题越小、越单一,片子越好做。
开拍前决定关注的方面、剪辑时形成主题。
主题先行式的片子也要把主题藏起来,让观众来获得结论。
片子要有段落感,每一段落都要和主题发生关系。
一个段落只讲一件事。
段落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一个段落讲几件事,主题必然被稀释、分散。
2、片子主体的思考必须见人,不能只见事。
人是一切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
必须是个体的人,不能是群体的人。
(1000人的死对观众来说只是一个数据,而1个人的死对观众来说就是一个悲剧。
)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能使符号化的人。
讲故事容易,讲与人类情感共通的故事不容易。
不讲故事的人心中就没有多少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只有与政治宣传共通的情感。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和关注是相通的,让节目感人抓人的最好的办法是让节目中人的情感、经历去打动、抓住关注。
去符号化:不但讲人的工作、欢乐,还要讲人的生活、情感、犯错、烦恼,是有缺点的、不完美的人。
3、片子悬念的设置“未知”是每位观众的收视心理,是电视制作人的初衷。
创造悬念的视听技巧:一组局部特写镜头,一组背面角度镜头,拉镜头,交叉剪辑,慢动作,音乐,解说。
创造悬念的理念:不断地设问;不断地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矛盾;外部节奏的不断变化——解说和采访的间隔、音乐的走走停停、控制镜头的长度;内部节奏的不断变化——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4、片子细节的组织细节是电视节目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细微之处。
形式上包括:1、视觉细节:神情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等。
2、声音细节:语言细节、音色细节、语速语气细节等。
3、文本细节:解说词、字幕等。
细节的处理技巧:特写画面;用解说词放大细节;个性化的同期声的使用;画面的不断重复和强调。
主题人物化;人物事件化;事件细节化;细节画面化。
2、结合课堂上观摩的电视片实例,说说电视编导在取材上的特点纪实--一种尊重生活的记录形态电视片要求“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也就是说真实性是电视片的本质特性。
在前期拍摄的过程中,拍摄者应该根据事先确定的主线进行取舍,选择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抓住富有揭示意义和价值的镜头,对一些必要的事件进行深入地拍摄,用画面反映拍摄对象的内部世界,表现事物的独特个性。
(一)记录过程因素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
结果:人和事的最后结局。
向观众展现一个事件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
电视片中最重要、最生动的部分就是事件的过程。
过程中才可能会有有微妙的、悬念的、难以言传的内容。
A、要有动态的事:拍摄事件开始点、转折点、高潮点、结局点。
B、寻找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细节画面。
瞬间视觉形象强化视觉冲击力主要是从受众角度考察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
C、开机进场。
拍过程的关键是要赶在事件发生的前面,而不要等事情发生过了再去拍D、把结果设计成过程来拍。
(二)记录意外因素意外:意料之外的事件。
这种根本没有预料的东西,往往是最可贵的,往往会成为一部片子中的精彩内容。
避免选入为主。
不要从生活中寻找到你要的东西,而是去感受生活。
不拒绝被决绝。
生活中任何一种发生都是拍摄的机会,不让你拍,就是你拍摄的机会。
(三)立体全感记录“线”性拍摄:以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后期编辑时再缀接起来,加上解说,形成意义。
“立体全感记录:一个场面事件中其行为动态的互相关系、形象、声音、环境、情绪、氛围、心态所累积出的一个供观众观察和体验的时空。
A、注意拍摄人和环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镜头B、注意拍摄能反映主体情绪的面部特写镜头C、合理使用长镜头(四) 记录竞争因素人天生渴望看到竞争、竞争的过程本身有悬念性、竞争容易打动人、比赛竞争考试拍摄要求:传统的电视拍摄关注事件,而现代的电视拍摄关注事件中的人。
多拍摄人遇到的困境。
(五)注意同期声的记录声音是画面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没有同期声的画面,画面会死气沉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画面。
同期声:表达的准确性、真实性、个性化,选择典型人物进行人物同期声采访、主人公、目击者、重要人物(六)特别要注重素材的全面性一部电视片需要大量的画面素材,为了避免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出现“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我们在前期拍摄时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拍摄画面素材。
3、结合课堂上观摩的电视片实例,说说电视片在选题上的普遍特点1、电视片的选题,首先应该是可见的,能拍到的。
(电视片拍摄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即是可见的对象。
)2、关于抽象题材的表现,前提必须是有可见的的载体。
(可视性思维)选题的普遍标准:时代要求观众兴趣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一)新鲜性:人们不熟悉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的事情或事情的某一方面。
1、从陌生中体现新鲜。
(人们不知道的或从来没有注意的事情做题材。
)2、从特殊中体现新鲜。
3、从及时上体现新鲜。
新闻专题----《张润栓的年关》深度报道“调查性电视专题”记录重大事件过程的电视片----甘露:《缘起》—记录张艺谋电影《英雄》拍摄过程(二)普遍性1、与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问题——教育、医疗、住房问题——各种社会问题,如选举、毒品、青少年犯罪、贫富差距等——生态环境2、人们普遍持有的种种观念(三)复杂性1、曲折的人物经历举例:上海台《本个世纪的情缘》《壁画后面的故事》2、深刻的思想内容举例:1康建宁、高国栋《沙与海》反映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虽然渺小但永不言败2、孙僧田《最后的山神》(四)人文性:电视片应该直接关注人,以人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