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第三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会展等其他 中
产业,形成新的城内行政中心迁移的成功案例:
深圳:带状经济 青岛:控制老城区地价
旧城区 加快老城区改造 控制老城区房地产价格 缓解老城区交通
新城区 带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新城第三产业发展 引导其他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2004年,合肥市被国家科技部为“科技创 新型试点城市。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
战略
构筑 科技 创新 平台 的发 展战 略
需具备的构成部分 以科技为核心的推介与宣传
体系 完整的科技交易体系
完整的科技转化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末端,作为目 的性和承接性的生产体系
驱动方式
会展带动
Site Existing Land Use
土地使用现状
道路现状
▪ 用地南依巢湖,北接二环南路,东贴南淝河,西邻合安高速公路 ▪用地北面紧贴合肥城市环线二环南路
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高等院校30多所;
有著名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 类科研机构200多所,有世界一流的合肥国家 同步辐射实验室,全国最大的直流脉冲机组;
有近20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 城市中名列前茅;
合肥市是我国加入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七 个城市之一,与国际间有着广泛的科技交流和 合作的渠道;
在国家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 在中国由“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向 “创新中国”、“研发中国”转变的 历史发展阶段,合肥市丰富而极具竞 争力的科教资源将遇到历史性的发展 契机,成为合肥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家创新 型示范基地,建设长江中下游新硅谷 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关资料:
以建设科技交易中心为滨湖新城商务区建 设主题
以形成未来的合肥核心商务区为远景构想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产业发展
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吸引人才居住,形成聚焦。 强调徽派文化,形成新式徽派建筑群落。 短期内通过拉动居住房地产投资,活跃新区经济发展。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整治现有水系、农田? 形象品质:如何设计中心区使其成为合肥建设现代国际都市的象征?
整体研究思路
Framework
城市 产业 生态
研究重点
城市跨越发展 产业能级提升 自然生态安全
目标
整体研究框架
Framework
战略定位
宏
发
观
展
区
机
位
遇
研
分
究
析
发展目标 功能和形象定位
关键要素 发展思路 发展策略
概念规划
滨湖新城的发展定位要有助于合肥 市建设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
与其他组团共同打造 “城市吸引力”
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和 生态保护上发挥作用
特别是在科技推介与 宣传体系、交易体系 建设上尽可能发挥作 用
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定位明确的 城市滨湖新区
定位系统
Function Analysis
功能定位: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沿长江城市群
合肥位于以上海、 南京、武汉等城 市主导的长江城 市群的外围区域, 从空间上看,属 于长江沿江城市 群的外围边缘地 区。
巢湖是长江的主 要支流之一,连 通了合肥与长江。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合肥都市圈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安徽省 的几何中心,但是其作为区域中心城 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却面临挑战, 其腹地面临大量流失,如沿江的马鞍 山、芜湖等城市与南京的联系和依赖 关系远甚于省会合肥。
中介体系建设与会展 带动
研发基地与中试基地 建设
组团间产业细分实现 协调发展
以合肥市强大的科研资源为依托,抓住“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的历史机 遇, 构筑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合肥市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支撑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环巢湖旅游整体开发
巢湖是安徽规模最 大、名气最响的湖 泊型旅游资源。
安徽名山(黄山) 名水(巢湖)战略 的提出。
合肥建成国际滨湖 旅游城市发展战略 的提出。
环巢湖旅游规划合 肥生态市建设总体 规划(2005-2020) 的制订。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合肥141空间发展战略
合肥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41”的结构, 即一个中心,四个片区,一个滨湖新区。 各个功能片区的功能和定位如下:
企业生长的政策环境
目标与目的 资本聚集 人才驻留
充分利用合肥市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的区位优势、科研优势、要素成本优 势及产业基础优势。
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参与大区域的产业分工获得跨越式发展的 机会,加速与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对接。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
合肥市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 一,拥有庞大的科教资源。
合肥市处于长江中游 地区,承东启西,连南 接北,对于承接长三角 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具 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承接
战略
充分 面向 长三 角的 发展 战略
实质
实质是 “构建 吸引力” 的发展
战略
关键策略
构筑有魅力的城市形 象
构筑面向长三角的城 市门户
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关键要素 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
概念规划
规划理念 发展模式 选址比较
结
结结
构
构构
一
二三
推荐方案
规划专项研究
开发策略
城市设计
核心要素
核心区位
现状分析
概念阐释
构思原则
核心区总平面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
控制指标
场地研究:现状总览
Site Existing Foreword
城市区 居民点 农田
河道 圩区 滨湖区
场地研究:用地现状
形象定位:
省级行政办公中心 科技展示交易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 重要生态调节地区
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区 山水城市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新城形象
功能要素
Unit ofFmuenascutreion Analysis
科技交易体系
面向长三角门户 魅力城市形象
生态宜居
商务 行政
居住 滨 湖 新 城
组团 主城
东部组团 西南部组团
功能定位 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 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 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重要的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 良的城市住区 城市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以现代大工业、高技术产业、 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区
北部组团 西部组团 滨湖新区
城市重要的工业区、商品集散 地、物流区以及城市北部综合 服务功能区
生态 旅游
生态旅游
会展
科技为核心的推 介与展示体系
发展理念
Developing Idea
生态优先
精明增长
区域协调
发展理念
Developing Idea
生态优先
生态保护 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巢湖资源 充分考虑城市引风口的功能需求 对于湿地等城市稀缺性生态资源予以严格建设控制。
生态优化 优化巢湖水质 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地区建设
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HEFEI LAKESIDE DISTRICT CONCEPTUAL PLANAND CORE AREA URBAN DESIGN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studying
合肥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日趋明确 环巢湖地区整体开发战略的强势启动 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日益清晰 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大
规划理念 发展模式 选址比较
结
结结
构
构构
一
二三
推荐方案
规划专项研究
开发策略
城市设计
核心要素
核心区位
现状分析
概念阐释
构思原则
核心区总平面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
控制指标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长三角经济圈
合肥位于以上海为首的 长江三角洲的边缘,是 上海的二级辐射区。
根据《长三角城镇群体 系建设规划》,合肥被 纳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 展版图。
(2)产业会展:充分利用合肥乃至安徽省产业发展,打造几个行业主 题展览品牌,如汽车展览会、小型家电展览会等。
(3)徽文化展览会:以“徽文化”旅游带动会展业,开展学术性研讨 会议、国际徽商交流大会等。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产业发展
将科技交易功能建设作为商务区建设主题
以协同建设合肥市科技创新平台为战略任 务
产业发展
滨湖旅游特色
水系风光:一湖三 河(巢湖、南淝河、 十五里河、派河, 滨湖大道)
开发任务
开发沿湖景观带,新建休闲旅游配套设施, 包括酒店、度假村、滨湖公园、游船码头、 高尔夫球场等,最终建成生态休闲度假区, 打造依山傍水的游船经济。
水乡古镇特色:三 河古镇、长临镇古 街
以三河镇、长临河为核心,打造皖中地区 “徽文化”旅游基地。展现皖中徽派古建筑, 开发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溶入徽文 化中的徽商、徽菜、古镇民俗、庐剧等元素, 最终建成集观光旅游一体的小城镇旅游基地。
以高新技术研究、高新产业研 发与技术转化为主要特色的新 城区 城市重要的行政商务、会展接 待、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滨湖 区
关键驱动力
Key Drive
合肥141空间发展战 略实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