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项目综述 (1)1.1项目背景 (1)1.2任务综述 (2)1.2.1总体目标 (3)1.2.2本期目标 (4)1.2.3工作任务 (4)1.2.4建设思想 (5)2系统对建筑物专题要素的更新2.3.2PDA采集子系统 (30)2.3.3数据分发服务管理子系统 (30)2.3.4数据维护子系统 (30)2.4系统性能需求 (31)3数据更新框架建设 (33)3.1数据标准和规范建设 (33)3.2数据内容 (35)3.3元数据组织框架 (39)3.4数据质量控制 (40)4基础数据更新技术方案 (42)4.1公开版电子地图要素更新 (42)4.1.1工艺流程 (44)4.1.2技术方法 (45)影像数据整理 (46)修整图形及属性 (52)地貌晕渲 (56)4.1.3工作组织 (58)4.2公共设施数据库的更新 (60)4.2.1工艺流程 (60)5道路专题要素更新设计建筑物专题更新设计 (79)5.1.4系统的总体结构 (80)数据层设计 (81)业务管理层设计 (82)应用表现层设计 (83)子系统设计 (84)5.1.5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84)基于ORACLE和ESRI的应用模式 (85)可定制和可配置技术 (85)OA、GIS和CAD的一体化集成技术 (86)XML和WebService技术 (86)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 (87)WindowsDNA策略 (87)组件的开发模式 (88)5.1.6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88)5.1.7接口设计 (90)系统与标准数据的接口 (90)各系统之间的接口 (9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 (91)系统与市同级单位、部门间、系统间、兄弟机关间的数据交换 (92)5.1.8系统的设计特点 (93)数据查询.辅助功能 (109)5.2.3数据维护子系统 (109)版本管理 (109)符号库管理 (110)日常维护 (110)5.2.4数据分发 (111)6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维护 (113)6.1通信网络安全 (114)6.1.1局域网的安全 (114)6.1.2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安全 (115)6.2防火墙技术 (115)6.2.1分组滤波 (115)6.2.2应用级滤波 (116)6.2.3线路级滤波 (116)6.2.4防火墙的特性 (117)6.3软件安全 (117)6.3.1存取控制 (118)6.3.2隔离控制 (118)6.3.3安全操作系统 (119)6.4数据库安全 (120)78数据更新质量保证体系 (131)8.1目的 (131)8.2范围 (131)8.3达到的目标 (132)8.4数据质量保证(SQA)组 (132)8.5项目的质量管理活动 (133)8.5.1数据生产工具评价 (133)8.5.2项目设备的评价 (133)8.5.3项目过程评审任务 (134)数据产品审查过程 (134)项目需求分析过程 (135)项目概要设计过程 (136)系统详细设计过程 (137)数据生产和检查过程 (138)8.6质量控制的内容 (139)8.7质量控制的方法 (141)8.8验收内容 (142)8.9项目文档管理 (143)8.9.1文档编制计划 (143)8.9.2文档种类 (144)99.7.4文档的质量要求 (160)9.8软件配置管理 (161)9.8.1目标 (161)9.8.2相关政策 (161)9.8.3实施与检查 (162)9.9项目进度管理 (162)9.10风险识别与控制 (163)9.10.1风险识别 (163)9.10.2风险的控制 (165)制定风险管理规则,规范风险管理 (165)风险应对方法 (166)制定项目监督制度,明确风险管理岗位与职责 (168)建立公司风险数据库 (170)10培训与服务计划 (172)10.1培训目标 (172)10.1.1培训体系 (173)10.1.2培训管理机制 (173)10.1.3培训设施 (173)10.1.4培训方式 (173)10.1.5培训考评 (174)培训目的 (183)培训地点 (183)培训时间 (183)培训内容 (184)10.3.6数据整理、监理培训 (184)10.3.7其他相关培训 (184)10.4服务体系 (185)10.5服务承诺 (186)11项目实施合理化建议 (188)11.1强化信息资源统一规划 (188)11.2遵循国家标准及开放技术体系 (189)11.3逐步完善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 (189)11.4信息资源目录及交换体系的建设 (190)11.5基于标准,大力推动数据更新工作 (190)11.6建立项目管理运行长效机制 (191)1项目综述1.1 项目背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带动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2)将各级政府站点建设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帮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程序,为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资讯互通及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最终构建“电子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3)信息网络正在成长为“第四媒体”,将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通过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改变我国信息化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在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投资上的比例严重失调状况,极大的丰富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4 )“政府上网工程”通过政府对信息产业界主要力量的引导和组织,促使政府在短期内上网,实现政府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发展,营造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由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完成的“国家科级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持续更新和业务化运行是一个科学数据库存在的根本。
目前许多科技数据库是按项目方式一次性建立的,缺乏持续的数据来源,或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很容易变成死库,或逐步地失去应用价值”。
于2002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要求,对基础地理数据成果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当及时更新。
根据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建设平台的实际需要,如何使地理信息数据能跟得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并形成一套人机交互的动态更新机制,是本项目建设的内容。
1.2.1总体目标网提➢建立基础的数据共享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相应的共享数据库,为数据共享提供数据支撑。
➢建立基础的数据共享支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多种数据服务,为专业职能部门、政府公务员和社会公众提供空间数据访问支持。
➢建立基础的数据处理与更新机制,为快速的地图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建立数据共享的监控机制,为详细了解数据的共享情况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数据安全机制,整合CA,为整个数据的共享提供安全保障。
1.2.2本期目标根据总体目标,按照“长远发展、分步实施、实用为主”的建设思想,分步更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维护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本期目标的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数据的处理和更新,在市规划局现有的2007年度版本电子地图、公共专题图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地形图、影像图等基础数据,结合外业补充调查完成平台服务功能所需各种基础及专题信息资源的整理和提取,并建立基于网络的地图数据库。
➢地图数据更新维护平台的开发(生产端),完成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结合规划业务数据、影像图、基础地形图,实现地图基础信息和公共设施信息的动态更新。
(1)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的原则本系统是空间信息共享概念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维护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数据的更新及维护者,整个深圳市空间信息的共享开发建设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系统还需要不断的升级完善。
因此,在进行技术方案设计时,一定要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返工所造成的损失。
要在一开始就确定系统的技术路线、技术框架,为未来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2)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网络满足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及软件平台支撑工具采用先进、稳定的、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主流产品,系统结构合理,数据处理速度快、冗余性强、实用性强。
软硬件平台的选择是技术路线选择的实现,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技术路线(4)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的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
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系统来说,系统设计和数据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工作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各模块间可正常运行的保证,是系统开放性和数据共享的需要。
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直接调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自己的地方标准,保证系统整体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便于规范化处理。
标准化是数据共享、交互的重要前提,必须要将地图网站的数据标准化、把地图网站服务标准化,为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共享服务提供标准化保障。
一旦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就不能事后否认;(4)数据保护和有效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数据能共享和发布的基石,要保证在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安全的环境下共享空间数据。
(7)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正确性、健壮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系统在提交前应该经过反复测试,保证系统长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系统设计结构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1.3实施综述“平台数据更新维护系统”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图1标准规范与法规建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关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与服务的各种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
政策法规从立法的角度,保护参与建设“平台数据更新维护系统”有关方面的权益,保证“平台数据更新维护系统”特别是信息共享的正常运作,以及数据更新时的详略程度。
技术标准主要是在国家数据标准基础上,从数据与技术角度出发,保证不同网络、不同来源数据、不同技术环节之间接口的标准化,以使共享数据与信息流在互联网络中畅通无阻。
(1)数据信息的标准规范本项目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数据更新及开发动态更新工具的问题,这涉及到各种来源数据的整合及各个部门对数据的共享及更新反馈。
因而,引用----重点数据库数据定位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等。
(2)互操作的标准规范互操作主要用在交互式更新地图方面,包括人机交互、在未来通过各职能部门更新等。
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必须解决异构系统、分布式、远程互操作的有关标准规范问题。
它们主要是:----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地理空间信息网络互操作标准;----地理空间数据网络传输协议标准等。
(3)作业规范为了保证项目的有关空间数据集成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针对空间数据集成与共享的作业流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作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