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行为的基础

个人行为的基础


100美元哪里去了?
三个朋友住进了一家宾馆。结账时,账单总计 3000美元。三个朋友每人分摊1000美元,并把 这3000美元如数交给了服务员,委托他代到总 台交账,但在交账时,正逢宾馆实施价格优惠, 总台退还给服务员500美元,实收2500美元,服 务员从这500美元退款中扣下了200美元,只退 还三客人300美元,三客人平分了这300美元, 每人取回了100美元,这样,三个客人每人实际 支付900美元,共支付2700美元,加上服务员扣 的200美元,共计2900美元,那么这100美元的 差额到哪里去了?
2.3.2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对社会理解的影响
一个人只要形成了某种态度,就非常容易找到和
他态度吻合的事例。


(2)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
符合自己态度的信息容易记忆,而且不易遗忘。
(3)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
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态度,就形成了一定的自
我保护效应。

(4)态度的激励作用
认知不协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 的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 在解决认知不协调的问题上,费斯汀格提出了三 种途径: (1)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弗斯丁格(费斯汀格)和卡尔史密斯让本科的男大学生受试者做一件极端烦 人的工作:他们得把十几把汤匙装进一只盘子,然后再一把把拿出来,然后 又放进去,一直重复半个小时。然后,他们得转动记分板上的48个木钉,每 根都顺时针转动四分之一圈,再转达四分之一圈等等,一直工作半个小时。 每个受试者都弄完以后,研究者之一会告诉他说,实验的目的,是要看看人 对某件事情有多么有趣的想法,是否会影响到他完成这件事情的效率,还对 他说,他是在“无期待组”里,而其他人会被告知说这工作很有兴趣。不幸 的是,研究者继续说,本应该去把这个情况告诉下一个受试者的助手刚才却 打来电话说他不干了。研究者说,他需要人来接替助手的工作,并要求受试 者出来帮忙。有些受试者得到一美元来干这事,有些得20美元。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把明显是说谎的内容告诉下一个受试者(而实际上,这 人是串通好的。)他们这样做了之后,有人会问受试者说他们自己觉得这件 事干得有没有意思。由于前面所提之事明显是一点意思都没有的,而对别人 撒谎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失谐(“我对别人撒谎了。可我并不是这样一种 人。”)关键问题是,他们所得的钱数是否引导他们减少认知失谐,从而认 为这些活是真正很有意思的。
第二章 个人行为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
个体差异的概念模型
独一无二的个体
传记特点 自我表达的形式 生产率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人格 (personality)
缺勤率 能力(ability) 态度(attitude) 流动率
自我Self concept
2.1.1 年龄 2.1.2 性别 2.1.3 婚姻 2.1.4 任职时间
传记特征:年龄
年龄 年龄 年龄
+ —
离职率 缺勤率 生产率
年龄 +
或U型

年龄 年龄
— +
可避免缺勤 不可避免缺勤

专业人士工作满意度 非专业人士工作满意度 先降低,至中年后升高
年龄
或U型
工作满意度
年龄
背景特征:性别
性別 ? 离职率

富士康招员工考 俯卧撑


富士康鸿准精密模具公司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招聘现场,15名学生 被俯卧撑做 “趴”。 因下雨,原定户外3000米跑步改为俯卧撑。10时58分,通过笔试的112名 学生分成8组开始测试。 记者在第三组看到,考官用口令让学生间隔两秒完成一个动作,该组唯一 的女生、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王冲做到第10个时被喊停;一名男生做到15个时就 支撑不住;做到20个时,考官称“坚持不住的可以站起来”,当场就有7名学 生站起来,其他学生则坚持做完30个俯卧撑。 据该考官称,女生10个、男生20个为合格,男生30个为优秀。据了解, 最后有15名男生因没做到20个俯卧撑被淘汰。 随后,剩下的97名应聘者进行蒙眼“画凹槽不规则连续曲线”和三分钟 “穿塑料珠”的灵巧性测试,最快的穿了61个、最慢穿了25个,全部通过。
一个有经验的、 勤劳的、慷慨 的讲究饮食的、 有家庭观念和 喜欢烹调的人
一个懒惰的、吝啬 的、生活无计划的、 没有家庭观念的、 不称职的人
有趣的态度试验(3)


过程: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 组对黑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 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 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分校的文章,然 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 地写出来。 结果: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 结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
新兴的智力理论

智力多元论,加德纳(Gardner) 认知智力:传统智力测验中一直关心的那部分潜能 社会智力:一个人与他人建立有效联系的能力 情绪智力:一种识别、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文化智力: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Sternberg) 组合性智力: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 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验性智力:个体运用已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 观念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实用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 以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胜任力 (Competency)
知识 行为特征 技能 自我概念 胜任力 个性特征 特质 人格 情景特征
2.3 态度
2.3.1 态度的概念 2.3.2态度与行为 2.3.3解释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2.3.1 态度的概念
认知(COGNITION)
态度是关于物 体、人物和事 件的评价性陈 述。
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员工的能力 能力-工作匹配 工作的能力要求
如果员工缺乏能力——失败 如果员工能力过强——令人满意的表现但个人不满意 如果正好合适——更可能变得优秀并内在满意
按照能力来选拔人才,组织是 不是就能发现合适的人才?
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胜任力 (Competency)

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 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 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 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 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 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演绎推理 运用逻辑来评估某种观点的 价值的能力
空间感 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 能想象出物体形状的能力
主管:在员工提供的两项不同 建议中做出抉择
室内设计师:对办公室进行重 新装饰
记忆力
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销售人员:回忆主顾的名字
基本体质能力
力量 因素
灵活 因素
其他 因素
体质能力
力量因素 1、动力力量: 不断重复或运用肌肉力量的能力 2、躯干力量:运用躯干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以达到一定肌肉强度的能 力 3、静态力量:产生力量阻止外部物体的能力 4、爆发力:在一项或一系列爆发活动中产生最大能量的能力 灵活性因素 5、广度灵活性:尽可能远地移动躯干和背部肌肉的能力 6、动力灵活性:进行快速、重复的关节活动的能力。 其他因素 7、躯干协调性:躯体不同部位进行同时活动时相互协调的能力。 8、平衡性:受到外力推拉时,依然保持躯体平衡的能力。 9、耐力:当需要延长努力时间时,持续保持最高努力水平的能力


能力(ability)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 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心 理能力和体质能力。


心理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即从事心 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心理能力
• 算术能力(Number aptitude)
• 言语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 • 知觉速度(Perceptual speed) • 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 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 • 空间视知觉(Spatial visualization) • 记忆力(Memory ability)
被调查者对购物单B的妇女的描述

我想说她是一个很实际、很节俭的女人。她一 定很喜欢烹调和烤面包……. 她大概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 她很喜欢她所做的饭能够令自己或她家人满意。 她大概是一个节俭的、切合实际的家庭主妇。 。。。。。。。
被调查者对购物单A的妇女的描述

这个女人不是单身就是一个人住。我猜她在办 公室工作。 从她购买的商品来看,她似乎是很懒惰„„. 我觉得这个女人是那种没有长远目光的人„„
性別
性別 性別
女>男
? ?
缺勤率
生产率 工作满意度
传记特征:婚姻
已婚〈 未婚
婚姻
已婚〈 未婚
离职率 缺勤率

婚姻 婚姻
已婚 〉 未婚
生产率 工作满意度
婚姻
传记特征:任职时间

缺勤率
生产率
+
任职时间 任职时间
工作满意度
2.2 能 力 (Ability)

能力是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需且 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对于一个管理者,重要的是应了解每个人 的能力差别与特长,使每个人的能力在工 作中得到最大发挥,于人、于组织均有利。


这个女孩可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女孩,属于那 种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杂乱无章的人。
。。。。。。。

研究发现





购物单A 1听发酵粉 2块面包 1磅速溶咖啡 1.5磅碎牛肉 5磅土豆 一窜胡萝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