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现场焊接技术

钢结构现场焊接技术

钢结构现场焊接技术
目录
1、焊材的选用和管理 (2)
2、焊前准备 (3)
3、焊接工艺评定 (3)
4、焊接的一般顺序 (4)
5、检验手段 (5)
6、焊接注意事项 (7)
7、现场焊后缺陷的返修 (7)
8、安全注意事项 (8)
9、具体安全措施 (8)
本工程现场存在较大量的焊接工作。

必须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技术措施,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

1、焊材的选用和管理
1)焊材的选用
本工程门式刚架的材质均为Q235B。

钢材化学成份表
根据母材材质、结构形式及现场施工条件,现场焊接均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焊材选用见下表。

故采用AX-300型直流焊机。

2)焊材的管理
焊材应按焊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强调如下:
★焊材要有齐全的材质证明,并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入库。

★焊材应由专人发放,并作好发放记录。

★焊条要按规定烘烤,烘干焊条时,应防止将焊条突然放进高温炉内,或从高温中突然取出冷却,以防止焊条因骤冷骤热而产生药皮开裂现象。

★焊条烘烤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焊条应随用随取,领出焊条应放入保温筒内,剩余的焊条应当天退回焊条
房。

2、焊前准备
1)焊工
本工程需要的焊工数量较多,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确保焊工的来源充足,焊工的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所有焊接工作必须由取得相应项目、并在有效期限内的焊工合格证的焊工承担。

焊工须经模拟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焊前准备
★焊前应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

★焊条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烘焙,E5015、E4315焊条烘焙温度为350℃,烘焙1小时后冷却到150℃保温,随用随取,焊条应放入保温筒内。

焊条的重复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变质焊条、锈蚀的焊丝。

★焊前,焊缝坡口及附近20mm范围内清除净油、锈等污物。

★定位焊焊接方法必须与打底焊相同,焊接要求同正式焊接。

定位焊应牢固可靠,定位焊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施焊前,应复查组装质量,定位焊质量和焊接部位的清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正合格后方可施焊。

★手工电弧焊现场风速大于8m/s时、气体保护电弧焊2m/s时,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后方可施焊。

雨天或相对湿度大于90%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施焊
★施焊现场环境温度低于0℃时,在始焊点附近100mm范围内采用火焰预热至30℃以上,方可施焊。

★现场施焊前应检查脚手架等临时设施是否安全可靠。

3、焊接工艺评定
1)现场的焊接工艺评定必须严格遵守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2)国内首次用于钢结构工程的钢材(包括钢材的牌号于标准相符但微合金强化元素类别不同和供货状态不同或国外钢号国内生产)的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国内首次用于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施工单位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为施工企业首次采用的,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5)安装单位根据所承担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列别、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拟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6)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完成后,应由评定单位根据检测机构签发的检测报告做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连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评定记录,评定试样检查结果一起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单位审查备案。

7)焊接工艺评定结束后现场的焊接作业计划发生改变,应按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中5.3的有关内容进行判定,进而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焊接的一般顺序
1)以对称焊口为基准,从控制应力应变为准则,详细制定焊接顺序,严禁将合拢焊口布置在杆件应力集中的地方。

2)在吊装,校正和栓焊混合节点的高强度螺栓终拧完成若干节间以后开始焊接,以利形成稳定框架;
3)焊接时应根据杆件的对称布置的特点,选好自由端,避免焊接误差的
积累;
4)焊接顺序一经确定,一定要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更改,若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进行操作时,必须技术负责人重新制定焊接顺序,并经监理同意后方可实施。

5、检验手段
1)外观检验
所有焊缝在焊接完毕24h后均进行100%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见下表。

焊缝外观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2)焊缝的无损检验
焊缝在完成外观检查,确认外观质量符合标准后,按图纸要求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其标准执行“GB11345—89钢焊接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结果分级”现
定的检验登记。

对不合格的焊缝,根据超标缺陷的位置,采用刨、切除、砂磨等方法去除,以与正式焊缝相同的工艺方法补焊,同样的标准核验。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焊缝,其内部缺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焊缝应进行100%的超声检验,按GB 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进行,其合格等级为B 类Ⅱ级。

★二级焊缝应进行20%超声抽检,按GB 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
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进行,其合格等级为B 类Ⅲ级。

6、焊接注意事项
1)引弧应在焊道处进行,严禁在焊道区以外的母材上起弧。

2)施焊时宜分层焊接。

3)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

4)预热要尽可能均匀一致,焊后要注意保温。

5)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检查焊缝外观质量。

6)需要磨平的焊缝,经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磨平。

7)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处理。

8)焊接工作结束,将焊缝区及焊接工作位置场地清理干净。

7、现场焊后缺陷的返修
1)焊缝表面缺陷超标时对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等缺陷应用砂轮打磨、铲凿、钻、铣等方法去除,必要时进行补焊,对焊缝尺寸不足、咬边、弧坑未填满等进行补焊。

2)经无损检测检查的内部超标缺陷进行返修时应先编写返修方案,然后确定位置,用砂轮和碳弧气刨清除缺陷,缺陷为裂纹时气刨前应去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并清除裂纹两端各50mm长焊缝或母材。

3)清除缺陷时刨槽加工成四侧边斜面角大于10°的坡口,必要时用砂轮清除渗碳
层,用MT、PT 检查裂纹是否清除干净。

4)补焊时应在坡口内引弧,熄弧时应填满焊坑,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

当焊缝长度超过500mm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5)返修部位应连续焊成,如中断焊接时应采取后热、保温措施,再次焊时应用 MT、PT确认无裂纹时方可焊接。

6)补焊预热温度应比正常预热高。

根据工程节点决定焊接工艺,如:低氢焊接,后热处理等。

7)焊缝正反面各作一个部位,同一部位返修不宜超过两次。

8)对两次返修仍不合格的部位应重新编写返修方案,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监理认可方可执行。

9)返修焊接应填报施工记录及返修前后无损检测报告,作为工程验收及存档资料。

8、安全注意事项
由于本工程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必须认真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优质、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1)焊工必须持有安全操作证方可上岗。

2)上岗前焊工要接受安全交底。

3)焊工应穿戴好劳防用品。

4)焊机接地要良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5)作业前对脚手架等临时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后方可焊接。

6)高空作业要带好安全带,高挂、低用。

7)高空作业不得向下丢焊条头等杂物。

9、具体安全措施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

2)离地面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安全带使用应高挂低用,并有牢固勾挂
点、设有生命线。

3)为保证安全,吊装天桥连廊钢架结构前要先将使用脚手架搭好,作为登高通道上下。

4)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5)高空施工,正风速达到15m/s时,所有工作均须停止。

6)严禁在架梁上无任何保护措施的直立行走,必须移动位置时应确保结构稳定不晃动,有牢固保护措施下缓慢移动。

7)严禁在高空作业平台上休息、抽烟。

8)输送工具、配件禁止抛掷,应用麻绳绑扎牢固后拉起或放下。

9)为便于进行柱梁节点紧固高强螺栓,需在柱梁节点下方安装挂篮脚手。

10)身体不适或服用感冒药者,不得登高作业并通知班组长更换岗位。

11)作业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发生。

12)焊接完后及时关闭焊机开关,将焊钳放在绝缘物品上或悬挂起来,不得与构件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