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三、名词解释1.常/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

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

2. 细胞融合: 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3. 膜泡(囊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4. 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

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5.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6. 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 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8. 天线色素:天线色素是能够吸收光的色素,又称捕光色素或光吸收色素,位于类囊体膜上,只具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化学活性。

9、第二信使:细胞可通过两个途径将细胞外的激素类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号,然后通过级联放大作用引起细胞的应答。

这种由细胞表面受体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通常称为第二信使。

10、蛋白质分选: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被转运至细胞特定部位的过程。

1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12、蛋白质寻靶: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是由前体蛋白本身具有的导向信号决定,故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在合成释放后需要寻找自己的目的地称为蛋白质寻靶。

1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而形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过程。

14、收缩环:在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在中间体处组装成微丝束,环绕细胞。

称为收缩环。

15、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SRP)是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复合体,此复合体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和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膜上。

SRP上有三个结合位点: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

16、踏车现象:是微管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具体现象为微管的总长度不变,但结合上的二聚体从(+)端不断向(-)端推移, 最后到达负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GTP水解和反应系统中游离蛋白的浓度。

当(+)端的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高于临界浓度,而(-)端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就会发生踏车现象。

17.细胞通讯: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接受信息的通讯机制,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引起基因活动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做出综合性反应。

18.旁分泌:指细胞产生的激素或调节因子通过细胞间隙对邻近的其他种类细胞起促进作用。

19.核孔复合体: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

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

20.早熟染色体凝集:将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与处于细胞周期其他阶段的细胞融合, 使其他期细胞的染色质提早包装成染色体,21.调节型分泌途径:又称诱导型分泌(见于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内分泌细胞)。

这些细胞中,调节型分泌小泡成群地聚集在质膜下,只有在外部信号的触发下,质膜产生胞内信使后才和质膜融合,分泌内容物。

22.成熟促进因子:细胞周期的每一环节都是由一特定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 周期蛋白结合和激活调节的。

MPF为首先发现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也称cdk1)。

23.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主要为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的过程。

24.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25.肿瘤转移:癌细胞从原发部位(原瘤灶)扩散到继发部位并形成继发瘤(转移灶)的过程。

26.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原来的常染色质可转变成兼性异染色质。

雌性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 只有一条具有转录活性, 另外一条X染色体像异染色质一样保持凝缩状态, 称为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的形成保证了雄性和雌性都只有一条具有活性的X染色体, 合成等量的X-连锁基因编码的产物。

四、简答1.核蛋白是如何进行运输的?请简述核蛋白的运输过程输入:1. 输入蛋白与货物蛋白形成复合物;2. 输入蛋白β与核孔复合物作用将复合物转运到核中(消耗ATP);3. 核中RanGTP与输入蛋白β作用,使复合物解体为游离蛋白;4. 输入蛋白α、β/RanGTP复合物重新回到细胞质;5. RanGTP转变成RanGDP, 并与β亚基脱离,β和α参与新的入核蛋白运输;6. RanGDP回到核中,在Ran核苷交换因子1(RCC1)作用下释放GDP结合GTP。

输出:1. 核蛋白的NES与输出蛋白结合,输出蛋白同时与RanGTP作用形成运输复合物;2. 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胞质中;3. Ran GTPase 激活蛋白(Ran GAP)水解Ran GTP形成GDP;4. Ran蛋白构型变化,使复合物解离,释放出核蛋白;5. 游离的输出蛋白和RanGDP重新通过核孔回到细胞核;6. 核中Ran核苷交换因子(RCC1)使Ran释放GDP 结合上GTP,开始下一轮运输。

2.根据Blobel 的信号假说, 阐述分泌蛋白转运的细胞分子机制。

①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②首先合成一段含15-30个疏水氨基酸的信号肽;③信号肽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相互结合;④受体蛋白可聚合形成膜内通道,当蛋白质肽链合成继续进行的同时,信号肽经过通道进入内质网;⑤随后信号肽被膜内侧的信号肽酶水解,蛋白质前体物变成成熟蛋白质。

3. 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①间隙连接: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 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子如Ca2+ 、cAMP通过。

作用:协同相邻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反应,如可兴奋细胞的电耦联现象(电紧张突触)。

②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即细胞识别,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③化学信号通讯: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

4. 简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的自主性:控制正常细胞增殖的调节因素,对癌细胞不起作用2可移植性:将癌细胞移植于同种或同基因或免疫缺陷动物体内,能再次生长为相同的肿瘤组织(移植瘤)。

3去分化或异常分化:癌细胞往往缺乏成熟的形态和完整的功能,对正常细胞分化调节机制缺乏反应。

4细胞接触抑制丧失:癌细胞相互接触时生长不被抑制,继续生长形成多层。

5细胞密度依赖性抑制丧失:细胞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培养液中营养成分减少、代谢产物增多时,细胞因营养的枯竭和代谢物的影响,导致细胞分裂停止,发生密度抑制。

但癌细胞没有密度抑制现象。

6贴壁依赖性生长丧失:癌细胞无需附着于表面基质也可生长、繁殖。

5.什么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有哪些?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各自特有的形态机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的过程。

本质:从化学分化到形态、功能分化的过程。

影响因素:(1)细胞质对细胞分化的诱导。

细胞质决定子在卵母细胞中已经形成,卵裂后,决定子的位置固定下来,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影响不同细胞的分化。

软体动物极叶的形成就是细胞质对分化影响的最好例子。

(2)细胞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诱导。

能对其他细胞的分化起诱导作用的细胞称为诱导者或组织者。

细胞诱导机制涉及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细胞基质的接触、信号分子的扩散等,可能是通过某些诱导物质引起的。

(3)细胞黏着分子在神经诱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激素对分化和形态发生的影响,出现在发育的晚期,按预先决定的分化程序进行,作用主要是引起把细胞的分化。

6.什么是细胞骨架? 简述细胞质中三种主要细胞骨架的功能及装配特点。

细胞中除细胞器外,在细胞质中还有三维的网络结构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细胞7.举例说明流式细胞仪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用途?流式细胞仪主要有两个最基本的用途:第一是可以定量分析鉴定活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分子,第二是进行特定的活细胞群的分离和纯化。

(1)对凋亡细胞的分析细胞凋亡是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生物体形态构成、正常细胞更替以及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的有序的死亡过程。

(2)DNA含量分析在凋亡细胞内,由于细胞核的解聚和凋亡小体的形成,核内的总DNA含量下降,应用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标记,可检测凋亡细胞。

(3)对细胞周期的分析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分析主要是对单个细胞内DNA含量的分析,通过标记物发出红色荧光的强弱可推算出G0、G1期(二倍体)、S期(超二倍体)、G2,M期(四倍体)的比例,(4)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和B细胞的组成a.简要说明:细胞为小鼠脾细胞;抗体为PE标记的抗CD3抗体和FITC标记的抗CD45R抗体b.结果以点状二维图表示。

横坐标为B220分子,纵坐标为CD3分子。

因此,左上为T细胞群,右下为B细胞群。

8. 什么是干细胞?有什么特点?干细胞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