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8章人体的营养1、蛋白质和维生素c检测检测试剂反应现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蓝色变紫色维生素c 吲哚酚试剂(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蓝色变无色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水:占体重60%—70%,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缺钙患佝偻病,缺铁会贫血,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体内贮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导致多种疾病。

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开始)、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结束)等消化器官。

功能:容纳、磨碎、搅拌、运输。

消化管种无消化功能的器官为咽、食管、大肠、肛门。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最大的消化腺。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管内消化腺:胃腺和肠腺。

其余为消化管外消化腺。

5、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开始的器官相关消化液消化后产物糖类口腔唾液、胰液、肠液葡萄糖蛋白质胃胃液、胰液、肠液氨基酸脂肪小肠胆汁、胰液、肠液甘油和脂肪酸6、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9章人体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7%蛋白质、0.1%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成熟无细胞核,中央凹的圆饼状。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男:5.0ⅹ1012个/L,女:4.2ⅹ1012个/L)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HB)太低,就是贫血。

白细胞:(4—10)ⅹ109个/L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

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和白细胞由红骨髓产生。

2.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3.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6.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失血≤10%,自行恢复;失血>30%(1200-1500ml),危机生命。

8、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防止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凝结成团。

)O型为万能输血者,AB为万能受血者。

9、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10、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

看左图完成下列问题(1)心脏的四个腔:A左心房、B左心室(壁最厚)、C右心房、D右心室(2)说出血管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3)e、f为瓣膜,只能单方向开放,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4)分别说出流动脉血和流静脉血的心腔和血管。

流动脉血:A、B、a、c 流静脉血:C、D、b、d、g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点)。

血液与组织发生物质交换(组织换气),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点)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肺循环相反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12.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博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13.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大小的标志。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14.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60秒÷心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5、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50mmHg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切脉---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左手腕部外侧)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了食物中贮存能量的多少。

能量大小:脂肪>蛋白质>糖类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

4、肺部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氧气含量低于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测二氧化碳。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7、鼻是呼吸道的起点,。

鼻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

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咽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8、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9、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个空)10、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11、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12、肺的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1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14、组织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15、氧气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二氧化碳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正好相反)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不是代谢废物3、代谢废物的排出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不是排泄)。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相同,均为水、无机盐、尿素。

4、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5、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输尿管(输送)、膀胱(贮存)和尿道(排出)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肾脏分为皮质(外侧、颜色较深、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髓质(内侧、颜色较浅)、肾盂(中央的空腔)。

6、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7、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