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物流师考试题库(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B)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B)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B)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A)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转移。
(B)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科学。
(A)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B)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A)9.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A)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B)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流从生产地转移的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A)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A)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B)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A)(二)单选题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体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包括( A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2.物资的特性有( A )A.物资性和效用性B.效用性和现代性C.美观性和效用性 C.现代性和物质性3.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A )A.形质效用B.时间效用C.空间效用D.社会效用4.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必须克服( A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5.整个经济的运行可分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但由于( C )A.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B.生产和流通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C.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D.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6.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A )A.商流B.物流C.信息流D.流通辅助性活动7.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 A )A.商流B.物流C.信息流D.流通辅助性活动8.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 A )A.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B.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C.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D.流通决定生产,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9.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 A )A.空间效用B.所有权效用C.时间效用D.形质效用10.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是( C )A.加工活动和信息B.物流活动和信息C.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D.商流和物流(三)多选题1.下列属于流通活动的有( ABCDE )A.商流B.物流C.资金流D.信息流E.流通辅助活动2.按照作用分类,物流可分为( ABCDE )A.供应物流B.销售物流C.生产物流D.回收物流E.废气物物流3.按照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属于管理层的内容的有( BDE )A发货与进货运输 B.物流系统战略规划C.库存计划与控制D.系统控制 E成绩评定4.按照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属于作业层的内容有( ABE )A.发货与进货运输B.装卸搬运C.用料管理D.系统控制5.物流科学的发展经过( ABC )过程A.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B.以Logistics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C.供应链管理时代D.萌芽时代E.流通时代E.流通加工(四)简答题1.简述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答:(1)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建立畅通的渠道,这就是流通的任务。
(2)流通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的速度。
(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没有国名经济的现代化。
2.简述物流对生产系统的影响答:(1)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2)生产系统为了自身的存在,除了产品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之外,还应考虑从社会得到必要的回报,以作为生产过程所消耗费用的补偿,其盈余部分即是企业的利润。
(3)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3.简述物流的分类答:物流按照作用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4简述企业物流结构答:企业物流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
企业物流垂直结构分为管理层、控制曾、作业层。
5简述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答:(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
(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
(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4)用国物流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6简述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
(2)合理控制库存。
(3)均衡生产。
(4)合理的配送和使用物流机械。
(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答: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
从古代人类有了剩余物资以后,就开始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以求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
后来为了物资交换的方便。
使用一种中间介质来代表所交换物品的价值,这种介质就是货币。
但是在长期历史中,由于货币代表物质价值,成为财富的象征,有时人们反而忽视了货币、金钱的价值本质所在,这也可以说是产生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的社会原因之一。
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国家富强”和“丰衣足食”的前提都是要有足够的物资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人类对物质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虽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但物流活动没有受到必要的重视,始终被看做是生产和流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具有独立性质。
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社会产品空前丰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物流活动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成为社会经济中的研究热点,物流系统也在现代化物流科学诞生后结束了长期处于潜隐状态的历史。
人们开始认识到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当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外部环境对系统加以约束或影响,称为反馈。
(B)2.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研究和解决各种问题。
(A)3.分析和改善系统的关键是找到可以判断目标性能好坏的标准。
4.对于一个系统来说,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可以有几种不同方案。
(B)5.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科学的核心问题。
(A)6.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分析构成物流系统的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B)7.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中,一般来说,我国货运量最大的是铁路。
(B)8.运输和配送长期以来被看成物流活动的两大支柱。
(B)9.仓储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效果,实现其使用价值。
(A)10装卸搬运过程中,活性化越高越好。
(A)11.包装可以看成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流通的起点。
(A)12.按包装功能分类可以把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
(A)13.准时制物流配送一般不随意改变配送时间,但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更改配送的品种。
(B)14.配货是配送工作的第一步,配货作业基本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分货方式(摘果式)和拣选方式(播种式)。
(B)15.播种式配货方式适用于货物的位置固定,品种多数量少的情况。
(A)16.摘果式配货方式适用于货物易于集中移动且对同一种货物需求量较大的情况。
(A)17.仓库是主要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节点。
(B)18.配送中心有两种,一种有存储功能,另一种仅有配送功能。
(A)19.在配送货物时,既要考虑车辆的载重,又要考虑车辆的容积,使之能得到有效利用。
(A)20.配送货物应该尽量节省运力,使t*km数最大化,从而降低配送费用。
(B)21.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属于战术管理信息。
(A)22.物流系统模型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前提。
(A)(二)单选题1.研究系统的中心问题是( A )A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B研究系统如何优化C研究系统建立可应用的模型 D研究系统可判别性能的标准2.物流系统的输出是( D )A物流情报 B流通加工C产品配送 D物流服务3.物流系统设计的核心( B )A概略设计 B系统分析C方案确定 D详细设计4.下列不属于物流系统的建立过程的是( C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C系统仿真 D系统实施5.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的是( C )A陆路运输 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6.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是( B )A陆路运输 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7.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相对较快的是( C )A陆路运输 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8.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运量相对较大的是( B )A陆路运输 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9.在下列运输方式中,适用于长途货运、体积小、价值高、时间性强的物资的是( C )A陆路运输 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10. 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门对门”运输的是( B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11.下列不属于包装的目的和意义的是( A )A价值增值 B保护产品C便于储运 D促进销售12.下列不属于配送的特点的是( D )A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B配送是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进行的运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C配送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D陪送一般是干线运输或直达运输,批量大、品种单一13.在对配送的分类中,下列不属于同一种分类方式下的分类的是( C )A企业内部配送 B企业之间的配送C企业共同配送 D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14.为了满足配送货物数量和品种的需求,通过物流运输系统从生产厂家或仓库向配送中心等地调运货物的过程称为( A )A集货 B进货 C储存 D分拣15.下列不是按管理层次分类的物流信息是( D )A操作管理信息 B知识管理了信息C战术管理信息 D物流控制层信息16.消费者收入动向以及市场动向在管理信息中属于( B )A物流操作管理信息 B物流战略管理信息C物流系统内信息 D物流战术管理信息(三)多选题1.系统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