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录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附录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附录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教学双语课程方案实施,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重视对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培养。

此外,计算机科学是急速发展的学科。

申请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有两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旁听了Alex Thornton博士的《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I & II》教学过程,引进并借鉴了他的相关课程内容和体系,采用“项目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模式上锐意改革,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特点如下:1.营造互动的双语教学环境考虑到本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要求都很高。

为了生动演示原理性,本课程主要用英语PPT和其它生动的多媒体手段,采用英语教学辅以必要的汉语解释。

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了解当前IT行业最新发展。

例如在“人工智能”一章的双语教学中(具体内容参考网上的课堂的视频录像),申请人请同学们自己提供在互联网中实际搜索的例子和结果,从而引出本专题的主要技术,列出英语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时间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

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最初的教授应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英语的使用由浅入深,由少到多。

在学期初,教学中的英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课件使用的语言应尽量与教材的语言一致,对关键词使用双语解释,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述,保证大脑中两种语言可以准确切换,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形式。

经过几周再逐渐加大英文所占比例,水到渠成地过度到幻片灯、课堂教学和提问、平时作业均采用英文,仅在极为重要的概念上稍作中文解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

小测验的题目逐渐过渡到采用英文试题,期末考试则允许同学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答题语言,因为全英文试题有相当的难度,以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

2.学习内容丰富本课程在讲授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科学概论》的课程中,通过互联网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向学生生动地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成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犯罪章节时,我会在课堂中播放犯罪实例影视资料。

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同时使课程和实践有了很好的结合。

另一方面双语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

本课程的定位是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教授、一流专业的教材,充分体现现在教育思想,让学生通过在比较学习中发现真理,掌握知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讨论的领域在学习内容教材方面可以得到最充实的丰富和发展。

学习内容的丰富有助于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扩展自己的视野。

计算机科学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学术水平。

穿插于课程中教学团队设计了五个实验项目,这五个实验项目都和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

比如学习使用MS PowerPoint。

我们知道使用幻灯片是对外展示的必要手段,不论是课程报告还是项目介绍一个优秀组织编辑的PPT都能起到极大辅助作用。

在课程中,教师努力教学内容能够和应用实践结合起,使学生们通过实践亲自动手,有目的的学习使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项目驱动申请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作期间,对比中美两国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发觉美国的同学特别喜欢热衷自己动手创作和实践,特别强调动手能力,而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照本宣科,记笔记,背笔记。

这种习惯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创新能力较低的弱点,这也能部分印证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对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为什么中国同学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

所以申请人在《计算机科学概论》的课程设计中,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创新思维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课程一项重大改革就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最终课程报告的题目,规定各组之间的题目不得重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化创新思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开发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意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进行深入调研,实践。

在整个实践环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如此,不但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才能向社会输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不是纯粹的凭学生的兴趣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创造外部刺激条件,根据大学生认知和思维趋于成熟的特点,本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在教学中选择部分实践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应用需求。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以小组展开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原则,发展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学习某个具体人工智能平台及应用时,在自主学习阶段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体现个人贡献与团队业绩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个人成绩的评定不再沿袭一纸(试卷)定乾坤的老办法,而是综合考评个人贡献加团队业绩。

课程成绩包括对理论知识掌握水平、项目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考核,尤其在考核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时,是由老师与全体同学一起验收,给项目(而非个人)评分,再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给个人打分,而不是由教师一人给所有学生打分,因为项目组长更清楚在工作过程中各个组员的贡献大小,避免了因教师的主观性所引起的不准确性。

这是一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学习效果的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能够极大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6.科研提升教学大学老师不但承担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

申请人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XML数据管理、云数据管理等方向。

申请人关注相关的国际会议,和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国际名师的讲座。

例如在2009-2010年度就举行过计算机科学名师系列讲座。

(见下页)申请人关注的高性能数据库以及云计算是业界热点问题之一。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挑战,云数据管理的提出正是针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创新的计算架构,计算系统从底层基础架构到上层服务都面临着变革。

所有这些研究与思考都对《计算机科学概论》的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使用能力及其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水平,使同学们以后的学习中,培养了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和对英文文献阅读的信心。

同时,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学过双语课程的学生都积极组队,申报学校“创新杯”的学术科技项目,参加国际ACM计算机编程竞赛,并取得不俗成绩。

还需要提出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开阔了国际视野,为后续专业课全英文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计算机科学概论》这门双语课程帮助大家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使同学们对计算科学产生兴趣,为将来全面学习各种计算机专业知识做好准备。

2009-2010年度计算机科学名师讲座2009-2010 Guest Lectures on Computer ScienceDate:March 10thTopic: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urse on Data Structures, Algorithm and Programming Guest: Prof. Dr. Ernst-Erich DoberkatDate:December 29thTopic:Relational DBMS for Cloud Computing: An Eventual Consistency ApproachGuest: Dr Haixun WangDate:December 25thTopic:Continuous Intersection Joins Over Moving ObjectsGuest: Dr Rui ZhangDate:December 23thTopic:Fusion Frames with ApplicationsGuest: Dr Shidong Li,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Date:December 24thTopic:Build Intelligence from the Physical WorldGuest: Dr Xing Xie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