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光滑轨道abcd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b 水平,bcd 为半圆,在b 处与ab 相切.在直轨道ab 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1kg 的物块A 、B (均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细绳将A 、B 连接在一起,且A 、B 间夹着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未被拴接),其弹性势能E p =12J .轨道左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质量M =2kg 、长L =0.5m 的小车,小车上表面与ab 等高.现将细绳剪断,之后A 向左滑上小车,B 向右滑动且恰好能冲到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处.已知A 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满足0.1≤µ≤0.3,g 取10m /s 2,求(1)A 、B 离开弹簧瞬间的速率v A 、v B ;(2)圆弧轨道的半径R ;(3)A 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计算结果可含有µ).【答案】(1)4m/s (2)0.32m(3) 当满足0.1≤μ<0.2时,Q 1=10μ ;当满足0.2≤μ≤0.3时,22111()22A A m v m M v -+ 【解析】【分析】 (1)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两物体的速度;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求解圆弧轨道的半径R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求解恰好能共速的临界摩擦力因数的值,然后讨论求解热量Q.【详解】(1)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 由动量守恒定律:0=A A B B m v m v - 由能量关系:2211=22P A A B B E m v m v - 解得v A =2m/s ;v B =4m/s(2)设B 经过d 点时速度为v d ,在d 点:2d B B v m g m 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22d 11=222B B B B m v m v m g R +⋅ 解得R=0.32m (3)设μ=μ1时A 恰好能滑到小车左端,其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A A A m v m M v +由能量关系:()2211122A A A A m gL m v m M v μ=-+ 解得μ1=0.2讨论:(ⅰ)当满足0.1≤μ<0.2时,A 和小车不共速,A 将从小车左端滑落,产生的热量为110A Q m gL μμ== (J )(ⅱ)当满足0.2≤μ≤0.3时,A 和小车能共速,产生的热量为()22111122A A Q m v m M v =-+,解得Q 2=2J2.如图所示,竖直圆形轨道固定在木板B 上,木板B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3m 小球A 静止在木板B 上圆形轨道的左侧.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小球并停留在其中,小球向右运动进入圆形轨道后,会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圆形轨道半径为R ,木板B 和圆形轨道总质量为12m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小球与圆形轨道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求:(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3)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求子弹速度的范围.【答案】(1)2038mv (2) 20164mv mg R+ (3)042v gR ≤或04582gR v gR ≤≤【解析】本题考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与曲线运动相结合的问题.(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3)mv m m 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111422Q mv mv =-⨯ 代入数值解得:2038Q mv = (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211(3)(3)m m v F m m g R+-+= 以木板为对象受力分析得2112F mg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木板对水平的压力大小为F 2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202164mv F mg R=+(3)小球不脱离圆形轨有两种可能性:①若小球滑行的高度不超过圆形轨道半径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11332m m v m m gR +≤+ 解得:042v gR ≤②若小球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有:22(3)(3)m m v m m g R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211(3)2(3)(3)22m m v m m gR m m v +=+++ 代入数值解得:045v gR ≥要使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木板对球的压力:312F mg ≤在最高点有:233(3)(3)m m v F m m g 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311(3)2(3)(3)22m m v m m gR m m v +=+++ 解得:082v gR ≤ 综上所述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子弹速度的范围是042v gR ≤或04582gR v gR ≤≤3.如图所示,半径R=2.5m 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在B 点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0.50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A 点.一瞬时冲量使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开始运动,经B 点进入圆轨道,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并从C 点水平飞出,落在水平面上的D 点.经测量,D 、B 间的距离s1=10m,A 、B 间的距离s2=15m,滑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求:(1)滑块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刚进入圆轨道时,在B 点轨道对滑块的弹力;(3)滑块在A 点受到的瞬时冲量的大小.【答案】(1)(2)45N (3)【解析】【详解】(1)设滑块从C点飞出时的速度为v c,从C点运动到D点时间为t滑块从C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2R=gt2水平方向:s1=v c t解得:v c=10m/s(2)设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v B2=mv c2+2mgR解得:v B=10m/s设在B点滑块受轨道的压力为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解得:N=45N(3)设滑块从A点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v A,根据动能定理;-μmgs2=mv B2-mv A2解得:v A=16.1m/s设滑块在A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I,根据动量定理I=mv A解得:I=8.1kg•m/s;【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及牛顿第二定律,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析物体运动的过程,选择正确的物理规律求解.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与水平地面相切于B点。

现将AB锁定,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P(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AB滑下,最终停在地面上的C点,C、B两点间的距离为2R.已知轨道AB的质量为2m,P与B 点右侧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B点左侧地面光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空气阻力不计。

(1)求P刚滑到圆弧轨道的底端B点时所受轨道的支持力大小N以及P与B点右侧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将AB解锁,让P从A点正上方某处Q由静止释放,P从A点竖直向下落入轨道,最后恰好停在C点,求:①当P刚滑到地面时,轨道AB的位移大小x1;②Q与A点的高度差h以及P离开轨道AB后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t。

【答案】(1)P刚滑到圆弧轨道的底端B点时所受轨道的支持力大小N为3mg,P与B点右侧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2)若将AB解锁,让P从A点正上方某处Q由静止释放,P从A点竖直向下落入轨道,最后恰好停在C点,①当P刚滑到地面时,轨道AB的位移大小x 1为3R ;②Q 与A 点的高度差h 为2R ,P 离开轨道AB 后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t【解析】【详解】(1)滑块从A 到B 过程机械能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212B mv ,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2B v R , 解得:v BN =3mg ,滑块在BC 上滑行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 •2R =0-212B mv , 代入数据解得:μ=0.5;(2)①滑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2mv 2=0 m 1R x t --2m 1x t=0, 解得:x 1=3R ; ②滑块P 离开轨道AB 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P 与轨道A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B -2m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R +h )=2211222B mv mv +⋅, 解得:h =2R ; P 向右运动运动的时间:t 1=1Bx v , P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对滑片,由动量定理得:-μmgt 2=0-mv B ,运动时间:t =t 1+t 2,解得:t5.如图所示,一半径r =0.2 m 的1/4光滑圆弧形槽底端B 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4 m/s ,长为L =1.25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EF 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EF 段被弯成以O 为圆心、半径R =0.25 m 的一小段圆弧,管的D 端弯成与水平传带C 端平滑相接,O 点位于地面,OF 连线竖直.一质量为M =0.2 kg 的物块a 从圆弧顶端A 点无初速滑下,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过后滑块被传送带送入管DEF ,已知a 物块可视为质点,a 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滑块a 到达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v B ;(2)滑块a 刚到达管顶F 点时对管壁的压力.【答案】(1)2/B v m s = (2) 1.2N F N =【解析】试题分析:(1)设滑块到达B 点的速度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g 2B M r Mv =解得:v B =2m/s(2)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受到传送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滑块对地位移为L ,末速度为v C ,设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由速度位移关系式2Al=v C 2-v B 2得v C =3m/s<4m/s ,可知滑块与传送带未达共速 ,滑块从C 至F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22C F Mv MgR Mv =+ 得v F =2m/s在F 处由牛顿第二定律2g F N v M F M R+= 得F N =1.2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管上壁受压力为1.2N, 压力方向竖直向上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物块下滑和上滑时机械能守恒,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受摩擦力作用,根据运动学公式分析滑块通过传送带时的速度,注意物块在传送带上的速度分析.6.如图所示,AB 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竖直,将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现使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D 点以速度v 0=进入轨道DCB ,然后沿着BA 运动压缩弹簧,弹簧压缩最短时小滑块处于P 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在D点时轨道对小滑块的作用力大小F N;(2)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E p;(3)若水平轨道AB粗糙,小滑块从P点静止释放,且PB=5l,要使得小滑块能沿着轨道BCD运动,且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小滑块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范围.【答案】(1)(2)(3)μ≤0.2或0.5≤μ≤0.7【解析】(1)解得(2)根据机械能守恒解得(3)小滑块恰能能运动到B点解得μ=0.7小滑块恰能沿着轨道运动到C点解得μ=0.5所以0.5≤μ≤0.7小滑块恰能沿着轨道运动D点解得μ=0.2所以μ≤0.2综上μ≤0.2或0.5≤μ≤0.77.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上有a、b、O三点.将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 紧靠在一起,中间夹有少量炸药,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2倍.某时刻炸药爆炸,两物块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沿轨道运动.B 到最高点d 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 所受重力的3/4,A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 ,求:(1)物块B 在d 点的速度大小;(2)物块A 滑行的距离s ;(3)试确定物块B 脱离轨道时离地面的高度;(4)从脱离轨道后到落到水平地面所用的时间.【答案】(12Rg 2)516R μ(3)56R (415(8311)66R g 【解析】(1)设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234d B B B v m g m g m R-= 解得2d Rg v = (2)设A 、B 分开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系统动量守恒 120A B m v m v -=B 由位置b 运动到d 的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2221122B B B d m v m gR m v =+ 2252v gR = A 在滑行过程中,由动能定理21102A A m v m gs μ-=- 联立得516R s μ= (3)设物块脱离轨道时速度为v ,F N =0向心力公式 2cos v mg m Rθ= 而 ()22111cos 22d mv mgR mv θ+-= 解得 5cos 6θ=, 56v gR = 脱离轨道时离地面的高度5cos 6h R R θ==(4)离轨道时后做向下斜抛运动竖直方向:21cos sin 2h R v t gt θθ==⋅+解得:()15831166Rt g =-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认真分析物理过程,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例如物体脱离轨道时F N =0;能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即可解答.8.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转动,小橡皮块紧贴在圆筒内壁上,它与圆筒的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橡皮不落下,则圆筒的角速度至少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rμ【解析】 要使A 不下落,则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f =mg当摩擦力正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取最小值,筒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得2N m r ω=而f =μN解得圆筒转动的角速度最小值为g rωμ=g rμ点睛:解本题要明确物块刚好不下滑的条件是什么,然后结合受力求解角速度的大小.9.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 、C 、D 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 、C 间距与C 、D间距相等,半径1 2.0m R =、2 1.4m R =.一个质量为 1.0m =kg 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 点以012.0m/s v =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 、B 间距1 6.0L =m .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试求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3R 应满足的条件.(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答案】300.4R m <≤或 31.027.9m R m ≤≤【解析】【分析】【详解】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 2,由题意222v mg m R = ① ()22122011222mg L L mgR mv mv μ-+-=- ② 由①②得 12.5L m = ③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I .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 3,应满足233v mg m R = ④ ()221330112222mg L L mgR mv mv μ-+-=- ⑤ 由④⑤得30.4R m = ⑥ II .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 3,根据动能定理()213012202mg L L mgR mv μ-+-=- ⑦ 解得 3 1.0R m = ⑧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 3最大值应满足()()2222332R R L R R +=+- ⑨ 解得:R 3=27.9m ⑩综合I 、II ,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300.4R m <≤或 31.027.9m R m ≤≤ ⑾【点睛】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要注意正确选取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知道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含义以及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的含义.10.如图所示,半径R=1m 的光滑半圆轨道AC 与高h=8R 的粗糙斜面轨道BD 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BD 部分水平长度为x=6R .两轨道之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相连,水平轨道与斜轨道间有一段圆弧过渡.在水平轨道上,轻质弹簧被a 、b 两小球挤压(不连接),处于静止状态.同时释放两个小球,a 球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最高点A ,b 球恰好能到达斜面轨道最高点B .已知a 球质量为m 1=2kg ,b 球质量为m 2=1kg ,小球与斜面间动摩擦因素为μ=13,重力力加速度为g=10m/s 2.(sin37°=0.6,cos37°=0.8)求:(1)a 球经过C 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2)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 .【答案】(1)120N ,方向竖直向下.(2)150J .【解析】试题分析:(1)a 球恰好通过最高点A 时有:得10m/s A v Rg ==a 球从C 到A 过程由动能定理有:解得:在C 点,对a 球受力分析有:解得轨道对a 球的作用力大小为:(2)b 球从D 点恰好到达最高点B 过程中,位移由动能定理:求得所以小球释放前弹性势能为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