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这是一幅优秀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
要点。

所以,这就要求中国工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水平。

无论是
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工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
具体的形杰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用了很大的力气苦心经营。

这既是工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
形式特色,也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幅优秀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
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所表现的是天趣与人的精神,是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
自然纳入自我,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无我之境。

在宋
人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表现大千世界那生生不
息的生命。

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山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无穷的意趣与情思。

那一笔一墨和色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
情绪理想的追求,既是大自然生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

从所能
见到的工笔花鸟画来看,无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
旷达,以及崔白的萧散风骨,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
受到理想欲望和对生命的爱恋之情。

“声音颜色,饮啄态度,远而巢
居野处,眠沙泳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个切均在宋人笔下被表现得出神人化,把人们带往美好的
遐想之中。

工笔花鸟画表现人的意志精神总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天趣来表现。

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形象融为一体。

恰似如同
不露人工雕琢之感的“自然之物”,让人似乎感到画面上所表现的物
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本来面貌。

俨然像一个“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木”的
“纯”自然的景象,是“自行自色”的“无我之境”。

以至简单误论
这工致细腻的花鸟是自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

其实这正是工笔花鸟画
把人的主观精神与自然的客观形态悄然结合的境界,是作者内心思维
与外部世界之融合,寄情感于自然,是观自然生趣(窥自然之天机,凝
自然之意)与作者精神(主观情趣)的结合。

正是这种有机结合,才创作
出工笔花鸟画活色生香的绘画境界。

能够说,历代工笔花鸟画的优秀
作者无不是在追寻这种境界。

这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魅力之所在,也
是区别于西方绘画中所表现同一题材所表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
审美境界。

能够这么说:中国工笔花鸟画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
之境亦邻于理想,是“天人合一”的美的理想。

二、主要表现手法
白描法:白描法(图一)是工笔画手法的一种。

纯粹以墨线来塑造
对象,自然对线条的要求十分严格,其笔法自古有十八法。

花鸟画白
描要求线条遒劲生动、墨色明洁滋润。

在造型上要求结构严谨,对线
条的疏密、画面空白也要十分精意。

白描烘晕法:白描烘晕法一船用于白色花朵与浅色调画面。

在白
描的基础上,用花青、赭石或淡墨在物象周围烘晕。

注意这种晕法从
浓到淡要逐渐变化,要掌握水分,不要留下水渍与笔触,有烘云托月
之感。

工笔重彩法:工笔重彩法主要是以色彩为表现手段。

它在墨线勾
好的基础上,使用“三矾九染”的渲染方法,以多种颜料多层次积染
而产生浑厚华滋的画面效果。

它的艺术特色是华丽典雅,有富丽堂皇
的效果。

工笔淡彩法:工笔淡彩法着染基本上选用颜料属植物质,如花青、藤黄、洋红、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但在实
际创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况)。

它的基本特征是色调秀丽淡雅,清新
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的艺术品味。

点染法:点染法实际上是工笔渲染法与没骨法的结合。

此种方法用笔变化丰富灵活,既能达到工笔细腻效果,又能避免反复加染易刻板的毛病。

这种方法具有笔法丰富、色彩自然的优点,用于表现水边植物较好。

勾勒法:这是从写生提炼得来的线条,用清墨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着色,画完后再用重色或用重墨线重复原有轮廓。

这线不单是代表轮廓,还要表达出花叶翎毛等质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明快。

唐、五代和宋代多用这种技法,后来的民间画家仍用这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