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传输格式及传输方案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传输格式及传输方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预报网络司2009.8目录1上传文件命名规则 (1)1.1单站文件命名规则 (1)1.2多站文件命名规则 (1)1.3上传文件名说明 (2)2 上传时间规定 (7)2.1数据上传原则 (7)2.2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8)3 上传数据格式 (9)3.1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格式 (9)3.2 省级打包上传格式 (14)3.3 作物名称编码表 (15)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传输格式及传输方案为规范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和资料传输业务,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及时、高效地收集、共享和应用,制定本数据传输格式及传输方案。
1上传文件命名规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文件是指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至省级气象通信部门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数据文件。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文件包括单站文件命名和多站文件命名两种规则。
1.1单站文件命名规则单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文件命名方式为: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SM-F TM[-CCx].txt1.2多站文件命名规则多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文件命名方式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打包的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S M-FTM.txt1.3上传文件名说明(1)文件名称各段说明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AGME:固定代码,表示农业气象资料。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区站号使用规则见1.3(2)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编码为编报台字母代号。
CCCC:编报台字母代号,详见1.3.3编报台站代码表。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分钟,2位;ss为秒,2位。
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
例如:2009年3月3日19时整,编为20090303190000。
O:气象观测数据指示码。
ASM:自动土壤湿度。
FTM:表示定时观测。
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仅在单站资料文件名中使用。
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中:CC为固定代码;x 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注:ASM和FTM之间以及后面的“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文件名的大小写敏感。
(2)区站号使用规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区站号统一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即安装在国家级气象台站的用该台站的区站号,安装在原区域站的用该区域站区站号,新建观测点按照区域站区站号编制原则新编区站号。
表1 2005年中国气象局对区域站区号的定义区号省(区、市)区号省(区、市)区号省(区、市)区号省(区、市)A0-A1 北京E0-E9吉林M0-M1海南T0-T9云南A2-A3 天津F0-F9福建M2-M9江苏U0-U9西藏A4-A5 上海G0-G9广东N0-N9广西V0-V9陕西A6-A9 重庆H0-H9黑龙江O0-O9河南W0-W9甘肃B0-河北I0-I安徽P0-P湖南X0-X青海B3 9 9 9B4-B9 山西J0-J9江西Q0-Q9湖北Y0-Y3宁夏C0-C9 内蒙K0-K9浙江R0-R9贵州Y4-Y9新疆D0-D9山东L0-L9辽宁S0-S9四川Z0-Z9备用(3)编报台站代号表表2 编报台字母代号(CCCC)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BEPK 北京市BECS 长BEXA 西沙安BETJ 天津BENC 南昌BEYC银川BESZ 石家庄BCSH 上海BEXN西宁BETY 太原BENJ 南京BCUQ乌鲁木齐BEHT 呼和浩特BEHF 合肥BCCD成都BEZZ 郑州BEHZ 杭州BECQ重庆BEJN 济南BEFZ 福州BEGY贵阳BCSY 沈阳BCGZ 广州BEKM昆明BECC 长春BEHK 海口BELS拉萨BEHB 哈尔滨BENN 南宁BABJ国家气象中心BCWH 武汉BCLZ 兰州BEDL 大连BEQD 青岛BENB 宁波BEXM厦门2 上传时间规定2.1数据上传原则(1)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内容包括各层土壤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气象要素数据;(2)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必须按规定时间将观测后形成的数据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3)数据上行传输方法在全国气象宽带网络系统本地通信机上建立相应的户头,参加交换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收集到此用户下,并按上述文件名格式命名,同时通过自编ftp自动上载程序,把这些资料打包(更正报不打包)发送到国家级服务器(172.17.1.3)“newopr”账户下的“up”目录中,此账户的口令同自动站上传资料口令。
2.2数据上传时间规定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每小时00分01秒至05分00秒生成,并采取有线或无线GPRS/CDMA传输至省级气象局信息网络中心,再由省级信息网络中心将数据打包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上传时间规定按下表执行。
表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上传时间规定每日国际时时限缺报00-23 <=30分钟>1440分钟3 上传数据格式3.1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格式每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SM-F TM[-CCx].txt >为单条记录。
记录的后面(即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文件结束。
单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地段拔海高度、各层土壤水分层次标示及相关湿度数据共10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共486字节;分别记录每小时土壤水分数据。
其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表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格式表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 区站号5字节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2 测量地纬度6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3 测量地经度7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4 测量地拔海高度5字节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5 测量地段标示4字节“0000”标示固定地段。
作物地段以B电码表(见3.3作物名称编码表)为准,森林采用“2000”标示。
6 观测时间14字节年月日(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分秒固定为“0000”7 0-1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10”8 0-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单位:g/cm3,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9 0-1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百分比。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10 0-1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百分比。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11 0-1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单位:mm。
取整进行记录,高位不足补“0”12 10-2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20”13 1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14 10-2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15 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16 10-2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17 20-3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30”18 20-3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19 20-3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20 20-3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21 20-3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22 30-4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40”23 30-4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24 30-4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25 30-4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26 30-4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27 40-5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50”28 40-5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29 40-5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30 40-5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31 40-5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32 50-6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60”33 50-6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34 50-6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35 50-6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36 50-6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37 60-7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70”38 60-7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39 60-7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40 60-7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42 70-8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80”43 70-8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44 70-8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45 70-8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46 70-8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47 80-9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090”48 80-9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49 80-9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50 80-9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51 80-9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52 90-10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00”53 90-1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54 90-10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55 90-10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56 90-10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57 100-11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10”58 100-1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59 100-11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60 100-11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61 100-11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3字节同前量62 110-12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20”64 110-12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65 110-1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66 110-12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3字节同前量67 120-13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30”68 120-13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69 120-13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70 120-13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71 120-13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3字节同前量72 130-14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40”73 130-14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74 130-14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75 130-14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76 130-14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3字节同前量77 140-15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50”78 140-15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79 140-15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80 140-15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81 140-15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3字节同前量82 150-16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60”83 150-16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84 150-16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86 150-16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87 160-17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70”88 160-17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89 160-17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90 160-17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91 160-17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92 170-18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80”93 170-18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94 170-18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95 170-18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96 170-18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97 180-19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190”98 180-19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99 180-19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100 180-19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101 180-19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102 190-200cm土壤层次标示4字节固定输入“L200”103 190-2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3字节同前104 190-200cm土壤相对湿度4字节同前105 190-200cm土壤重量含水率3字节同前106190-200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3字节同前存储要求:①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记录土壤层次标示,其余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②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