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废弃的血液、血清。
5、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2.16洁净的破损手套、帽子、隔离衣等废弃物,不得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遗弃,要与实验废弃物一同处置;
2.17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进行高压消毒及其他方法处理;
2.18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遵循放入指定的利器盒中,用胶带封装。所有医疗垃圾均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科室秤重、登记、签字,再由保洁员用专用车辆运至垃圾站,其中一次性物品要求单独秤重、登记,不得与其他医用垃圾混放,物业中心指派专人管理,与保洁员双方签字验收,防止一次性物品外流;
2.10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的,应在包装外粘贴指示标记是否高压。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再用黄色垃圾袋包装,按要求贴上警示标志即中文标签,放入暂存地点贮存。
2.11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一次性用品,用后放入利器盒中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即121℃高压灭菌30分钟后焚烧处理;
2.12能重复使用的器皿,用后用500mg/L朗索消毒剂(1000ml自来水加1片朗索)浸泡30-60分钟;
3.4医疗垃圾院内运输必须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要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箱运输;
2.6非传染性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性质分别进行无害处理后排入大气或相应管道;
2.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2.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2.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3.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双方签字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禁止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3.3包装物和废弃物容器的表面当被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时,应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当在操作、搬动、或运输废弃物的过程中,发现包装物和废弃物容器破损、渗漏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封闭,并采取消毒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
1.1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1.2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见下表),用黄色垃圾袋装。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2.19其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可燃烧的废弃物如玻璃、金属、搪瓷制品,经严密消毒后达到消毒条件的,由采购中心(器械库)回收作报废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脓性分泌物、换药物、血、痰等有较强传染性的污物,用0.5%有效氯溶液消毒2小时后,倾倒入厕;手术切除的人体残肢或脏器、病理标本、动物试验标本及其各种需处理的可燃性医疗污物,均采取焚烧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绝对禁止造成放射性污染;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且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品。
1、医学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含氯消毒液、万金消毒液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实验室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并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2
2.1垃圾分类制度:每日所产废弃物,要求做到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并且要有生物危害标示;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破片、玻璃试管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2.20放射性物质处理:放射性物质不能与易燃、易爆、巨毒、腐蚀等物品存放在一起;放射性物质不能埋于地下,不再用的放射源,经公安局、卫生局、环保部门的同意,可转送给其他使用单位或送交放射性废物库存放,不得自行处理。
3
3.1从工作区运出的包装物和废弃物容器的表面必须要有“生物危害标示”和相应的警示说明以及“中文标签”。其中中文标签应标明:废弃物产生的来源、具体时间、具体类型以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说明;
2.13室内的器皿、物品未经妥善消毒处理,不可改作办公室或其它用品;
2.1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及时从工作区运走;
2.15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直接从注射器取下;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利器盒中;
2.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2.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2.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2.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