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谷类作物占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以上。
A. 4/5
B. 3/4
C. 2/3
D. 1/2
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1/10
B. 1/6
C. 1/5
D. 1/4
3.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A. 遥感技术
B. 数据库技术
C. 农业专家系统
D.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4.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5. 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我国蝗虫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A. 2
B. 3
C. 4
D. 5
6.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A. 8
B. 8-12
C. 12-16
D. 16-18
7. ()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A. 有机肥
B. 无机肥
C. 微生物肥
D. 液态肥
8.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A. 12
B. 14
C. 16
D. 18
9. 50年来,我国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其中,经济作物如糖料、油料、烤烟、蔬菜等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A. 10.7
B. 11.7
C. 12.7
D. 14.7
10. 世界上已耕地面积约有14亿多公顷,还有()%的可耕地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A. 10.6
B. 11.6
C. 12.7
D. 14.7
11. 作物吸收养分最适温度因作物而异,水稻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A. 20
B. 25
C. 30
D. 35
12. 粮食作物中生产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谷物占世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A. 5/6
B. 4/5
C. 3/4
D. 2/3
13. 禾谷类作物属于以收获()为目的的作物。
A. 营养器官
B. 种子
C. 根茎
D. 茎叶
14.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A. 60%
B. 50%
C. 40%
D. 30%
15. ()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A. 农业生产
B. 作物生产
C. 农村工业生产
D. 食品加工
16. 烟碱是衡量烟草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烟株中已鉴定出的植物碱有()种。
A. 30
B. 45
C. 60
D. 75
17. 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为()%左右。
A. 30
B. 25
C. 20
D. 15
18. 1948年以来,我国40多种作物育成新品种共计()个以上,其中通过审定的大约有一半。
A. 6000
B. 5000
C. 4000
D. 3000
19.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原生质含水量在()以上才能保持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20. 光合强度也被称作()。
A. 光合作用
B. 光合速度
C. 光合速率
D. 光合时间
1.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有哪几种方式。
()
A. 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B. 按作物喜温特性分类
C. 按作物耐寒特性分类
D. 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
E. 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
2. 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提高产量
B. 改进品质
C. 增强抗逆性
D. 适应性广
E. 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3.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病虫害
D. 栽培因素
4. 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种类和用途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不同):
A. 食用品质
B. 营养品质
C. 工艺品质
D. 加工品质
E. 生长品质
5.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
A. 生产率目标
B. 可持续性目标
C. 食品安全目标
D. 营养安全目标
E. 经济高效目标
6.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A. 依赖关系
B. 矛盾关系
C. 协调关系
D. 促进关系
E. 对立关系
F.
7. 灌溉方法一般分为哪四大类。
()
A. 地面灌溉
B. 喷灌
C. 滴灌
D. 微灌
E. 地下灌溉
8.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B.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C.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D. 农业的基础产业
E.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9.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和()肥。
A. 农家肥
B. 商品肥
C. 有机肥
D. 无机肥
E. 碱性肥
10.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等单位把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区域,其中东北区主要是哪四大作物产区。
( )
A. 大豆
B. 春麦
C. 玉米
D. 甜菜
E. 高粱
11.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
A. 种皮厚
B. 胚未发育完全
C. 呼吸作用太强
D. 后熟作用未完成
E. 存在抑制物质
12. 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科学间的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它的性质有:
A. 应用性
B. 综合性
C. 生态性
D. 对象性
E. 技术性
13. 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说来,主要哪些防治方法。
()
A. 植物检疫
B. 农业防治
C. 化学防治
D. 生物防治
E. 物理机械防治
14. 种子经营的基本原则是()。
A. 以市场为导向
B. 以信息为依据
C. 以优质服务为手段
D. 以新优种子为优势
E. 以效益为目的
15. 提高产量的途径:
A. 适宜的光合面积
B. 提高光合强度
C. 延长光合时间
D. 减少消耗
E. 提高经济系数
16. 作物能够吸收的含氮有机物主要有()。
A. 尿素
B. 氨基酸
C. 核酸
D. 甘氨酸
E. 酰胺
17. 生育期长短主要由()决定?
A. 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
B. 所处的环境条件
C. 栽培措施
D. 全年产量
E. 月均产量
18. 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通过()来实现的。
A. 光照强度
B. 日照长度
C. 光谱成分
D. 光合作用
E. 光合速率
19.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
A. 翻耕
B. 旋耕
C. 圆盘耙犁地
D. 深松土
E. 深耕
20. 农学的性质包括哪三个方面。
()
A. 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B. 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C. 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
D.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E. 农业生产科学
21.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系列器官,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
A. 真种子
B. 果实
C. 营养器官
D. 根茎
E. 人工种子
22. 选用优良种子时,一般认为优良种子应具备哪些条件。
()
A. 生活力强
B. 粒大饱满
C. 整齐度高
D. 纯度净度高
E. 无病虫害
23. 整个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哪几大部分。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圈
D. 岩石圈
E. 生物圈
24. 作物布局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A. 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
B. 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
C. 农业规划的主要依据
D. 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E. 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25. 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有()。
A. 周期性
B. 极性
C. 季节性
D. 再生性
E. 向光性
1.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集合
A. 错误
B. 正确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2. 作物品质:指作物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A. 错误
B. 正确
3. 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其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的影响而达到的。
A. 错误
B. 正确
4. 种子的类型有: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
A. 错误
B. 正确
5. 种子的构造分为: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种皮。
A. 错误
B. 正确
.。